APP下载

创设情境,展灵动课堂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21-01-07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戴国金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实验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戴国金

一、借助生活实例创设导入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而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资源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其次,将知识内容与实践经验相联系,在丰富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内容“减数分裂”时,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它解释了女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减数分裂对于高中生而言较为复杂,而且这一章节涉及的名词和知识点较多,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基于生活实例创设导入情境,以此解决学生的问题。首先,鉴于减数分裂的阶段较多,而且各个时期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较为抽象,由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容易产生混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此初步地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认知;其次,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了解减数分裂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染色体的总条数为四十六条,并针对减数分裂的每个阶段设定一个生活实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借助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新课前,学生已经对生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将旧知识进行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让学生寻找问题,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首先,教师可以基于学生上节课掌握的内容展开提问;其次,教师还可以以简单问题入手,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并且通过问题的呈现引领学生有效地思考,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为了有效地引领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法与方式,以及从“膝跳反射”实验中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区分简单的“反射”以及复杂的“反射”。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学会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相联系,以此引发学生思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想:手指碰铁钉会有怎样的反应?以此让学生在回顾以往的经历:遇到铁钉我们会快速缩手,并且手指感到疼痛;其次,教师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系列的简单反射知识,以此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在教师的激励下,许多学生谈到曾经在书本中或是其他地方了解过反射。基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要想理解“反射”,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式。这时,有学生想到生物书本中的许多生物实验,由此想到生物学习当中的实验也十分重要,提议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通过此种教学,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引领下完成高效学习。

三、借助生物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知识、完成探究的重要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完成实验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为了想要解决问题而参与实验探究之中;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情境引领学生完成系统的知识学习,进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以推动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进步。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内容“植物生长素”时,“植物生长素”这一章节在于引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发现“植物素”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学会评价和设计实验,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思考过程的严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发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以此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发学生探讨选择何种实验材料,以此让学生认识“胚芽鞘”,了解其结构和功能,领悟科学家选择材料的严密性;再次,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做好实验设计。为了更好地探究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学生提出了三种假设: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在尖端下部、在植物的所有部位;最后,基于假设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设计,证明实验猜想。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分发实验单,以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新知识,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差异性,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进而通过对比完成知识的再次巩固。

四、借助拓展环节创设应用情境

高中生物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知识,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创设应用情境,推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首先,人类健康的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如何健康地生活并且积极地预防疾病已经成为重点话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就可以设置此环节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师还可以基于时代背景,紧跟时代脉搏,创设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巩固。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以引领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类型,并且了解生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食物链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如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完本课后,就可以基于应用情境的创设开设拓展环节,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应用前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呈现食物链,引领学生找到食物链中各成分,并且对其关系进行说明,以此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的引用,再次引领学生感受为什么生物界当中会出现此类现象,以此让学生在食物链的绘画过程中再次完成知识的巩固,进而学会用科学的知识去解释系统当中的营养关系。最后,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并且自己画出食物链图,以此对各成分进行理解。教师只有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学会建立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深化学生认知,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充满魅力的生物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学习。由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多元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实验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做个怪怪长实验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