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析

2021-01-07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小学田志波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小学 田志波

数学教学在基础学校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可以通过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发挥其聪明才智,督促学生主动投身于数学知识探究中,进而营造浓郁、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因此,探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学生在相同目的的指导下,通过相互配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数学课堂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促进小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垄断整体课堂信息源的模式,激发了小学生的创造性,为小学生个体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及群体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建立在新思维、新导向形式下的教学模式,团队合作是其主要形式。在团队分工明确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下,小学生可以放下课堂包袱,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放松的心态进行知识的探索并发表个人意见,有助于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教师建立合作小组,可以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增强小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效率。学生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实现自身思维的拓展,节省了教师的授课时间,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三)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在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引导下,教师可以将全部任务抛给学生,给予有能力的学生充足的自由探索、发挥空间。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以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保证不同能力的学生均可以尽其所能,培养其学习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一)划分合作小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程度、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划分小组,并选定承担检查、召集、监督小组成员学习成果及联络教师任务的小组长,由小组长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号码分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组合作中的人数随意性较大,缺乏固定形式,教师可以以四人为标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精挑细选。

教师可首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四个优等生划分为一个小组,三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其次根据小学生性格、个性进行轻微调整,保证每一个学生处于最佳位置。教师让四个优等生在一个学习小组,可以促使优等生看到小组成员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产生思维碰撞,为其数学学习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提供契机。而三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的小组划分方式,可以利用中等生在学习节奏、学习能力上略胜学困生一筹的优势及两者思维相似性,利用朴实的语言,带动学困生思维呈阶梯式上升,以便在不打乱各成员学习节奏的前提下提升其学习水平。

(二)合作学习组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常用组织策略为协商法、打靶子(在每一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陈述意见者,以其为靶子,由其他小组成员发表见解)、互相提问、任务导向法等。其中任务导向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将理科习题化难为易,由枯燥变有趣的手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导向法的应用过程中,若教师简单地以口头形式出示教学任务,部分小学生会因没有听清楚或者没有记住导致在实际合作中无从下手。基于此,教师可以文字的形式,在滑动黑板上螺旋式地出示每一项任务,并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层次排列,如“抄写例题—读题—画线段图—求证”等。同时对重点任务进行标注,引起小学生的重视。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5.1“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小组认识到数据统计处理中,图表的重要地位以及恰当的统计图选择方法。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主题任务法”的教学方法,设计若干个任务主题。

如,上一次单元测试成绩情况、班级内女生身高情况、班级内男生身高情况、班级内男生体重情况、早上起床的时间点、吃晚饭的时间点等。由小组长随机抽取本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主题的带领下展开调查研究。如抽到“早上起床的时间点”调查的小组,需要依据“数据搜集—数据处理记录—数据汇总—扇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分析—结论报告展示”这一顺序开展调查。小组内每一名成员均具有明确的任务单元,最终各成员可以聚集在一起,共同分析基于任务主题的扇形统计图绘制规律。

如:大部分学生早上起床的时间点集中在哪一个区间?本小组成员早上起床的时间点集中在哪一个区间?对应区间所占整个班级学生早上起床时间点情况的百分比等。在各小组完成主题单元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分析散点图、直方图等统计图表呈现的数据效果与扇形图呈现的数据效果间的差异,由此对扇形图在数据统计中的应用目的、优势进行深层次分析,加深各小组成员对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的认识。

此外,为了让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有沉浸感,教师也可以将任务导向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在具体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学为例,由于该单元主要内容是围绕时、分、秒这三个计量单位开展,要求小学生认识时间的表达方式并掌握时间的计算方式。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一个“时间王国”童话情境:时针、分针、秒针是“时间王国”的三个王子,一天黑暗势力入侵,将三个王子分别关押在了不同的地方。

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合作小组分别模拟时针、分针、秒针,自己担任“正义使者”。合作小组需要在“正义使者”的帮助下回忆自己的意义、性质、特点并重新聚合,光复“时间王国”。通过“童话情境+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增添童趣,降低他们对时、分、秒知识的学习难度,保证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评价

为提高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效果,教师应为学生建立良性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因此,教师应摒弃以往单一的、鼓励个人竞争的评价方式,而是采取“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的评价模式,确立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指标、评价方案,增强小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的评价模式主要是依据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小组相互讨论,理解待考查的内容—每一成员单独测试并随机挑选试卷评分—全组成员得分计算汇总”等方面,或者“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向教师展示合作成果—教师或全班学生评估”的方式,设置有小组奖励分的个性化测试方案及成果共享方案,结合日常行为观察结果(以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或个人英雄主义突出的学生为重点观察对象,从预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入手,恰当分析,归档评分),对各组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教师从讲解身份中脱离出来,促使小学生从闲散的旁听者转为探索实践者,通过小组间讨论、猜想、展示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教师立足于全体学生实际,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并在各小组分配能力水平限度内制定探究任务,引导各小组主动探究,培养小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及能力,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