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以初中历史课程为例

2021-01-07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陈梦媛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线轴时空导图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 陈梦媛

历史学科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的梳理,关注每一个时间段。可以说离开时间的历史就是一些文字的堆砌,毫无价值,这就是历史时间观念的重要性。而历史的空间观念则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这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他们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引导学生按着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理解历史人物,实现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具体如下所示。

一、夯实基础知识,初建时空观念

认识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影响是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空观念的前提。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对每个时间段或历史事件有着清晰的印象与把握,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笔者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作为帮助学生建构时空观念的第一步。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中,笔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影视剧作品,还与同事一起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此外,笔者借助课堂提问、插图教学、情境教学等手段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教学活动数量多、形式多样,给学生带来了多种学习体验。笔者在传授知识点时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了基础知识,为学生时空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学习思路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知识形象化的简单、高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分门别类,理清思路,建立知识点的连接。思维导图能将相互隶属的知识点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示出来,可操作性强。高效便利。如在教学“盛唐气象”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发现该课的知识点涵盖范围面广且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知识点混淆和遗忘的情况,影响学生时空观的建立。为此笔者引进了思维导图,即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在正式的课堂开展之前,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整理和修改他们在思维导图中的不足。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学习与修改后,学生将能有效找到历史学习的关键词并以此为基点进行思维的发散,从而建构出了层次分明、时间线清晰的思维导图,培养了自身的时空观。

三、信息融合教学,启发时空意识

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因为我们处于知识大爆炸时期,学生单单凭借书本上的知识还无法跟上时代脚步,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入课外知识,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促使他们掌握更多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创新知识呈现方式,让其更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此外,信息技术还具备存储功能,能延长教学时间,方便学生再次学习,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如,在教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发现单凭语言讲解、文字描述和课本插图展示无法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历史的原貌,难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为此笔者引进了信息技术来改善这一问题。同学们在课堂中迅速被图片、视频所吸引,直观地认识到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地理位置以及国际关系,了解了事件发生的时空顺序,其历史时空意识得以培养。

四、制作历史线轴,梳理历史脉络

线轴指的是缠着线团的圆轴形物体,而历史线轴则是被一个个历史知识点包裹、缠绕的线轴。这是因为历史具有线性发展的特点,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关系紧密。当然,要想制作出正确、清晰的历史线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清基本的时间概念,让他们对时间有清晰的认知。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总是混淆“世纪”“年代”“公元”“公元前”等历史时间单位以及基本的时间概念,即便是能制作出时间线轴,也会因为时间错乱而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分辨清楚这些时间概念,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时间线轴上标记事件,让历史事件“归位”,从而搭建起正确的时空框架,在特点的坐标下观察历史事件,建构时空观念。

五、纵向横向对比,巩固时空观念

历史知识纵向、横向间的对比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拓展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时空观念。因此在教学时,笔者会在两个或多个事件中展开对比教学,或者引导学生对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不同性质进行对比;对比同一背景下不同人物做出的抉择;让学生思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为什么会发生的类似事件等。实施的这样的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理清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处,建立起学科内部之间的联系,培养其时空观念。如,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对比同一时期中,中国与英国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英国为什么选择在这一时期发动鸦片战争。再如,当学生学到“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学习并对比了不同阶层为救亡图存做出的努力,加深了大家对知识点的了解,也改变了学生对统治阶层的态度,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六、创建教学情境,增强时空思维

情境教学是当下较为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发挥教师素养,结合实际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目的是吸引学生深入其中,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提升学习效率。而历史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历史知识,学习兴致不高。而情境教学模式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增强学生的时空思维。如,在教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笔者决定引进情境教学模式。在此之前笔者先研读了教材,在把握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直观展示、情境渲染、角色扮演、对话活动等形式还原或者创设出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历史、感知历史、爱上历史,强化了学生的时空思维。

综上,时空观念意义诸多、地位显著,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基于此,笔者发挥自身的教师素养,结合实际总结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学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线轴时空导图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跨越时空的相遇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镜中的时空穿梭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掉落的针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自动甩干机
来做一个气垫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