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传统烧窑习俗研究*

2021-01-07

陶瓷 2021年8期
关键词:窑工烧窑景德镇

胡 程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烧窑业生产习俗

烧窑业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烧窑户。烧窑户即为经营烧窑业的烧窑主,通常分为三种:柴窑户、槎窑户、搭坯户。在各窑户开业时,需要向相应的组织缴纳费用,俗称“入会金”,才能够被允许开业烧窑。在烧窑业中最为关键的三个岗位,是把桩、管开窑簿和下港。①把桩;师傅在烧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桩师傅对于“看火”和“歇火”的判断会影响整个窑的烧造效果。②管开窑簿;主要工作是负责记载进出窑的搭坯数和计算烧炼费,他们负责与搭坯户商谈价钱,既要让窑户获得利润,也要使搭坯户认为合理可接受。③下港;主要职责是为窑场专门采购窑柴,由于以前的窑柴输送都靠水运,运到河边后需要晒干存放,河边在景德镇被称为“港下”,所以“下港”工作名称由此而来。窑工们在烧造的前后过程中,还要经过许多工作程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满窑;把装好瓷坯的匣钵(保护陶瓷坯体的容器)搬到窑堂内将其码好,并留出烘烧的空间。②发坯进窑;即窑工进行驮瓷坯的工作,如果瓷坯不足以装满整个窑,窑工还要负责去各个坯坊找瓷坯来满窑。③传递匣坯;即负责匣坯的传递和累叠的工作。④做槛板;负责记录瓷器数量和烧窑费用的工作,这个工作一般由管开窑簿来进行。⑤烧窑;瓷坯烧造的主要环节,即将瓷坯烧成瓷器的过程。由把桩师傅把控窑温变化和烧制情况,然后由烧窑工按照把桩师傅的要求添柴。烧窑的整个过程分为“烧上半夜”和“烧下半夜”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火候把握和投柴量判断要相对准确,否则会影响瓷坯烧造的成败,所以把桩师傅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⑥开窑;工作内容包括在烧窑结束后将匣坯从窑内搬出、将已烧好的瓷件从匣坯中取出、清理窑室以及一些烧窑后的收尾工作。

2 行会行帮及行业帮规

景德镇制瓷业年代悠久,自然也形成了众多帮派,如陶成会和陶庆会,陶成会是槎窑户的组织,而陶庆会则是柴窑户的组织。“三窑九会”在景德镇也是比较大的组织,它是由陶成窑、允成窑、裕成窑组成的三窑行会和其他九个帮会一起形成的大帮会。此外,还有众多帮派组织,这些帮派组织主要是由同一行业或者同一地区的人结帮形成,如五府十八帮、徽州帮、都昌帮、杂帮、船帮、瓷行等组织。“五府十八帮”主要是由南昌、南康、饶州、九江、抚州五个地方的人组成,“徽州帮”是由徽州人组成,“都昌帮”是由都昌人组成,而“杂帮”则是由其他地方人员一起组成的帮派。每一个行帮为了方便管理,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业帮规,久而久之,这些帮规流传下来就成为了行业习俗。在烧窑行业,就衍生出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烧窑户在农历腊月至新年农历三月这段时间,会逐渐减少烧窑的次数或者直接停工,其目的是为了迎接新年,这被称为是“禁春窑”。在农历腊月十三日到花朝前,如果坯坊老板要工人推迟停工或者年后提早开工,就要另付工人们“小酒钱”,当做是做工的犒劳,这被称作是“烧春窑”。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过后,有些窑还有没烧完的瓷坯或者生意不大好,烧窑户就会将其他烧窑户没有烧完的瓷坯凑到一起,凑个满窑,这被叫做“撞火窑”。此外,在烧窑业中,妇女是不被允许入窑的,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认为女性属“阴”,会导致窑火不旺盛,而且会冲撞“窑神”,影响烧窑的效果,甚至会发生倒窑。

3 “祭窑神”习俗

“童庆社”是炼烧工人帮会组织的名称,这个组织名称也是根据窑工英雄“童宾”的名字所取的。相传,皇帝命令太监潘相来景德镇监工,让工匠们制作一个高两尺、直径三尺的青龙大缸,在此前景德镇的工匠们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尺寸的缸,所以由于没有经验屡造屡败,潘相十分不满,便鞭打工匠们,甚至还杀掉一些反抗的工匠,这使工匠们敢怒而不敢言。后来一名叫做“童宾”的工匠,为了表示反抗,也希望大家可以造缸成功,少受磨难,便跳入了窑火之中,用自己的身躯以祭窑神。惊奇的是等到第二天开窑的时候,青龙大缸竟然烧造成功,窑工们万分开心,同时也为童宾的牺牲感到心痛,便纷纷向潘相表示愤怒,大家罢工,焚烧厂房,要求潘相偿命,吓的潘相连夜逃回了京城。此后,官府为了平息众怒,便封了童宾为“窑神”,并为他修建了祠堂。童宾的故事就这样开始在景德镇地区广为流传,明代起,景德镇祭窑仪式就以英雄童宾为“窑神”进行祭拜。在“童庆社”中,帮内工人要20年才能收一次徒弟,这个习俗被称为“开禁”。在开禁中收的徒弟,可以有资格上帮内名册,只要是上了名册的徒弟,就可以在帮内有正式岗位,慢慢升级做到“把桩师傅”的职位。而没有上名册的,就只能在帮内做些杂事。所以开禁对于炼烧工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但逢到开禁的时候,童庆社就要举办做会活动,先是到“窑神”童宾的家乡——景德镇里村童街,恭迎“窑神”坐轿出巡,迎神队伍人数众多,规模十分庞大,沿途不时还会有鞭炮声、鼓乐声以及欢呼声。由于开禁迎神活动场面非常隆重,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是“陶人盛典”。“暖窑神”是景德镇窑帮的另一大传统习俗。每年初冬一过,景德镇窑帮就开始张罗“暖窑神”的活动。窑帮会向烧窑户收取祭祀费用,用于请三脚班做戏、向酒楼订餐、借桌凳和祭器、布置活动现场等方面的花销。等到活动当天,窑工们需要将窑屋打扫干净,然后在窑门上贴上写着“风火仙师”的黄裱纸,并在窑门两旁贴上写着“风助火力”和“火借风威”内容的对联;此外,在墙的两侧还要插下两面较大的“飞虎旗”;准备就绪后再将供桌摆放在窑门前,供桌上会将祭祀用的祭器和供品摆放整齐。除了窑工们会来参观祭祀活动,附近的居民也会赶来看热闹,场面十分壮观。祭窑神仪式由德高望重的把桩师傅来主持,先是由把桩师傅将红烛和长香点燃,然后众人跟着把桩师傅进行祈祷叩拜,场面庄严而肃穆,并且还会燃放鞭炮。等到祭拜仪式全部完毕之后,窑工们就开始聚餐,大家在聚餐时一边看戏一边聊天,热闹非凡,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综上所述,景德镇烧窑业民俗伴随着瓷业的发展一直流传到现在,它是古老的智慧,是行业的结晶,正因为这些文化的发展,让景德镇的窑火至今生生不息,这些民俗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被瓷都的老百姓们接受和推崇。如今现代化快速高效的生产环境,或许让这些传统烧窑工作逐渐被电子窑炉所替代,使得以前那些烧窑业的民俗,也渐渐被隐去,但作为后代的我们,应该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传承这些快要消失的民俗文化,而这些文化也被冠以另一个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了它的历史和过去,才能更好的把握它的发展和未来。

猜你喜欢

窑工烧窑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驼背伍烧窑
清代煤窑有多黑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清代煤窑有多黑
黄泥洲的老窑工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最后的砖窑
最后的砖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