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损伤成因及预防

2021-01-07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3期
关键词:训练场地田径运动员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成为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体育教学中离不开田径运动训练,据调查显示,田径运动训练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田径运动训练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保护。重点分析田径运动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损伤,了解发生这些损伤的原因,组织好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损伤表现

田径运动训练中经常会有韧带拉伤、脚踝受伤、跟腱受伤这类的损伤情况,田径运动损伤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的特征,很多损伤都无法根治,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训练员的身体素质[1]。田径运动训练中应该提高对预防损伤的重视度,制定一套符合田径运动训练员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案,全面降低运动损伤的次数,保护好田径运动员的身体,这样才能保证田径运动训练员有长期、良好的发展。

二、田径运动训练中发生损伤的原因

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学校中田径运动训练案例,分析田径运动训练中发生损伤的几点原因,如下:

(一)缺少保护措施

田径运动训练中缺少保护措施是一项主要的原因,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忽视了场地、器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2]。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跑道经常会有沙坑、硬块、凹凸不平的问题,这种现象会直接增加运动员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例如:某学校田径运动训练场的跑道,跑道上有一处坑洼,某个运动员起跑之后不小心踩到了坑洼位置,运动员瞬间摔倒在地上,该名运动员扭伤脚踝,只能暂停田径运动训练。这种案例说明了田径运动训练中场地保护的重要性,除此以外,体育老师也要在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以此来体现保护措施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

(二)训练姿势不标准

训练姿势不标准是引起田径运动训练损伤的另一项原因,田径运动训练中提倡科学训练,而训练姿势不对、运动量过大等这些都属于不标准、不科学的训练方法。田径运动训练中不同人员的身体素质不同,无法接受统一的训练,如果老师安排了统一的训练方案,就会出现训练不标准的情况,进而诱发运动员损伤,尤其是初期田径运动员参与了高负荷的运动训练,这时田径运动员就很容易有损伤。训练姿势不标准就无法调动运动员的全身肌肉,运动员肌肉协调力度不够也会引起损伤。

(三)损伤预防意识不够

田径运动训练时运动员和老师都缺乏预防损伤的意识,这样就会增加运动员损伤的概率[3]。例如:某学校田径运动训练时,老师把训练项目布置好之后就让运动员自由活动,期间并没有监督学生的训练过程,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学生受伤的情况,而且老师教学期间也没有向学生讲述训练的注意事项和保护措施,学生自身的保护意识也不够,这才引起了训练损伤的事件。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田径运动训练时必须要树立起预防意识,全面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四)缺乏有效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至关重要,准备活动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影响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调动运动员的神经,让运动神经能够听取肌肉的指挥,进而有效完成田径运动,预防肌肉拉伤或者摔伤。田径运动训练之前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员的准备活动要合理,准备活动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度,适量的准备活动才有利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例如:某校田径运动训练课程中,学校规定田径运动员训练中准备活动的时间为15 分钟,实际老师带领学生活动10 分钟就进入正规的训练,学生肌肉和神经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不利于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

三、田径运动训练中损伤的预防措施

本文针对田径运动训练中发生的损伤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全面保护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有运动员受伤的情况。

(一)完善训练场地

训练场地对田径运动训练的影响比较大,训练场地中的细小缺陷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安全[4]。针对田径运动训练场地提出几点完善措施,如:①学校应该注重田径运动训练的场地检修,定期要检查田径运动的训练场,即使发现训练场上的缺陷,并且落实修复措施,避免训练场地影响运动员的训练;②老师上课之前与学生一同检查训练场地,观察训练场地的环境,检查训练使用的器材,全面排除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风险,保障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安全;③老师尽量为学生选择安全的训练区域,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训练过程中的安全,积极预防训练损伤。

(二)规范训练姿势

田径运动训练中为了预防运动员损伤规范了训练姿势,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计划的落实训练方案,在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前提下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水平[5]。例如:某校田径运动训练中非常注重运动员的保护,为了预防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发生损伤,该校体育老师深入分析了所有田径运动员的特征,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该校田径队中有3 名资深运动员,10 名中期阶段的运动员以及20 名初期运动员,老师在组织田径训练时采用了等级训练模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规划训练内容并且设计合适的训练强度,运动员达到田径训练的阶级指标之后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训练,一定要注重运动员自身情况与训练方案的匹配性,而且这些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也不一样,3 名资深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每天1 个小时,10 名中期阶段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每天45 分钟,而20 名初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每天30 分钟,适度控制好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做到训练的规范性,预防运动员受伤。

(三)树立保护意识

田径运动训练中为了做好安全保护的措施,所有老师和运动员都要树立保护意识,提高自身对运动安全的认识水平,因此田径运动训练中应该强化思想教育,从根本上预防田径运动训练损伤。本文以某学校为例,分析如何树立保护意识才能预防田径运动训练损伤。该校田径运动员为青少年阶段,青少年运动员活泼好动,训练时很有精神,为了保护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相关老师提出每组组织一次思想教育课,专门教给学生训练保护的方法,老师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时采用案例的方法,列举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损伤案例,分析学生发生损伤的原因,告知学生遇到这类情况时应该怎么处理才能预防受伤,而且老师在训练运动员时也参与到训练中,时刻提醒运动员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时刻保护自己的安全。

(四)有效组织准备活动

本文以某体育高校为例,分析田径运动训练中预防损伤的方法。该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比较注重组织准备活动[6]。因为该高校属于体育类院校,所以田径项目为该学校的主要教学课程,总结该校以往田径运动训练的方式,该院校提出了趣味教学计划,主要是用在田径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中,该校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运动员们在传统的准备活动中比较消极,有些运动员不愿意参加集体的准备活动,经常以个人为单位活动,这样降低了准备活动的价值,也有一些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受伤,这时学校改变了以往准备活动的方式,把准备活动的动作融入音乐与舞蹈中,该校体育老师们编了一套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完成准备活动,这样既能让运动员放松身体,也能让运动员训练之前热身,该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准备了几首歌曲,准备活动中随机播放两首歌曲,这种准备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训练员也愿意参加到这种新型的准备活动中,由此有效预防了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损伤。

(五)注重训练的全面性

田径运动训练时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训练全面性更有利于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安全。田径运动属于体育中的专项训练项目,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身体速度,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器官能够全面发展,因此建议田径运动训练中采用了全面性的训练方法,注重运动员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的培养,进而才能帮助运动员预防田径训练时发生损伤[7]。例如:某学校田径运动训练方面为了实现全面训练,减少运动员的损伤联合诸多学校进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方法能够避开自身学校的缺陷,同时吸取其他学校的优势,属于互利的一种训练方法,运动员也能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积极性,预防运动损伤。田径运动的全面性训练,更加注重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建设,帮助减少运动员训练时的损伤,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四、结语

田径运动训练中出现的损伤,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为了保障学生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安全性,必须要了解田径运动训练中发生损伤的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做到自我保护,降低田径运动训练对学生的伤害。

猜你喜欢

训练场地田径运动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消费者视野下商业性羽毛球训练场地经营模式探索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如何合理安排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场地、器材、时间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武装泅渡训练安全问题剖析
从训练场地角度分析小学足球活动现状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