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乐·爱”教育理念下的育人方向和使命

2021-01-07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二幼儿园李桂芳

天津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童心人格个体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二幼儿园 李桂芳

一、人格塑造——乐意去爱的心理驱动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发展自身的潜力,完善人格、实现人格成长,最终促进人格的社会发展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的和谐统一。教育对人产生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与超我两个层面上。教育是通过对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塑造来牵引人的自我,从而实现控制本我的效果。超我比本我和自我都要复杂得多,本我可以理解为“本真的我”“原始的我”“最初的我”,而自我是“本我”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对客体环境的最初认识,试图运用理性来调整和控制本我的冲动与发展的。超我的存在使自我和本我受到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教育对个体超我与自我的直接影响、对本我间接的影响,是教育参与个体人格塑造的重要体现。

“乐•爱”教育以人格塑造作为幼儿教育的目标,其合理性离不开人格本身的重要特征——“未完成性”。简单来说,就是人格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形成的东西,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力组织。人格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为教育塑造人格提供了前提,即教育可以在人格漫长而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作用,进而塑造人格。

“乐•爱”教育认为,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就是能否感受爱、愿意爱,进而乐于爱。相对感受爱、愿意爱而言,乐于爱更具有主动色彩,是个体由内自发地的行为,体现着个体内在精神的健康程度。“乐爱”教育以“乐于爱”作为幼儿阶段人格培养的目标,是健康人格的精髓,其在于快乐和爱,也是因为“乐于爱”丰富的内涵和极具概括性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健康人格的标志就是具有“乐于去爱”的意识和恰当的实施行为。

以“乐于爱”作为幼儿阶段人格培养的目标,教师应当清楚了解并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住人格中具有积极性的方面,回避消极的方面。同时,不能笼统地、简单地将其描述成具备快乐和爱的能力,而是应该从人格中各个因素入手,厘清“乐于爱”在各个因素上的体现,从而细化目标,以便在教育实践中将目标落实。在“乐·爱”教育理念下,幼儿阶段的人格培养以“乐于爱”为总目标,总目标在人格各个方面上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更直接具体的目标。于是,在“乐·爱”教育文化理念实践下,从化二幼确立了“四乐、四爱”的具体培养目标。“四乐”就是乐观健体、乐学善思、乐群合作、乐美创造;“四爱”就是爱国明礼、爱人友善、爱家仁孝、爱己向上。将培养目标融入课程实施当中,可以做文化人,塑造良好的人格。

二、人品养成——唤醒童心的学习体验

认识童心,是教育实施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完成教育使命的首要任务。关注童心,是践行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必要步骤,也是发挥幼儿学习主体性的、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乐•爱”教育将从幼儿原初的心理状态入手实施教育作为原则,表现“乐•爱”教育以生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重心的教育思想。

从“乐•爱”教育理念看来,幼儿在教师的召唤下“行走”于学习的旅途中,进而体验教学场域中的爱。在体验中学习,在幼儿在教师教学行为触发下,幼儿能被召唤出来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学习经历,将学习看作是旅途,强调个体的体验。“乐•爱”教育重视幼儿的体验感受,将学前教育从眼前的教学目标提升到育人的高度,回应了人格塑造的要求,对唤醒幼儿存有的积极乐观美好事物的童心起着协助和促进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践行“乐•爱”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从化二幼构建了体验式节日园本课程。在幼儿园依托本土资源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以促进幼儿发展为落脚点,通过谈话、讨论、倾听等途径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幼儿为主体,优选适合幼儿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活动内容。具体的实施中,教师不断优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看、想、说、画、做、玩,让幼儿真探索、真实践、真游戏,真正自主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和情感的提升。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拓宽渠道,不断优化实施途径与策略,从化二幼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开发并实践了以尊重、快乐、体验、合作、探究为课程理念,以主题活动为统领,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教育中的玩乐”主题活动课程。课程的实施效果显著,幼儿在学习的旅途中触发了童心,感受到快乐和爱,并养成了良好的品行和习惯,获得了积极、乐观、愉悦、阳光的健康体态和文明、团结、友爱、合作的人格特质。

三、人生修炼——奠基幸福的“爱的能力”

对于学前教育的幼儿们来说,社会化过程才刚起步,个体的成长问题更为突出,也更为重要,是大多数教育者关心的主要内容。教育思想家在看待学期教育时,强调其人格、性格、行为规则、价值观、世界观等紧紧围绕“个人中心”的要件。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师应以对幼儿个体成长为教育重心,以陪护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基。

“乐•爱”教育重视幼儿的个体成长,其提倡的教育价值观是以幼儿个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爱,可以作为幼儿成长的内在动力,也代表着幼儿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感知他人的同理心水平,涵盖了幼儿个体成长情况的综合性指标。教师将培养幼儿“爱的能力”作为工作的价值取向,符合“乐•爱”教育理念下的“爱幼精神”。

以培养爱的能力作为价值取向,教师需要对幼儿充满“师爱”,同时对爱具有完备而正确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从化二幼的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的要求出发,渗透在教育工作中,用爱心陪伴孩子:第一,接受爱是无条件的,教师应尊重并接受幼儿幼稚的天性,幼儿是自然之子,是稚嫩的生命个体,身心都未成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在熟知和理解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第二,教师将幼儿作为一个自由、平等的独立个体看待。幼儿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其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和本能,幼儿在自主自动的独立活动中,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幼儿的天性、接纳幼儿的个性,这是教师在正确认识爱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育行为,是教师培育幼儿爱的能力的前提,也是“乐•爱”教育理念下教育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

在“乐•爱”教育理念下,爱是育儿的主旋律。因此教师在育儿过程中给予的爱的教育,不仅要给予幼儿爱的教育,还要教会幼儿如何去爱,也就是培养幼儿爱的能力。

猜你喜欢

童心人格个体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童心绘天下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