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服务的一体两面:公众信息素养教育与虚假信息治理*

2021-01-07

图书馆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众图书馆素养

李 臻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南宁 530022)

图书馆是传统的社区信息中心。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 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信息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一方面,信息资源和信息素养正成为推动社会和个人发展进步最为关键的要素,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虚假信息造成的“信息疫情”[1]挑动对立、激化矛盾、混淆是非、摧毁共识,不但稀释了世界抵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更动摇了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知识和信息伦理的信仰。图书馆界普遍担心假新闻的泛滥会使图书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图书馆保持中立、去伪存真的传统假设受到质疑[2]。

虚假信息引发了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图书馆积极开展了打击虚假信息的实践。互联网泛在、即时、去中心化的特点和司法监管的时滞性,导致当前虚假信息治理存在较大的技术与法律障碍,发挥图书馆等社会机制的信息打假功能十分必要。可喜的是,与人们哀叹“真相衰落”(Truth Decay)、越发不信任新闻媒体的情况截然相反,图书馆的名声在“后真相(Post Truth)时代”基本保持不变,甚至那些不使用图书馆的人都认同图书馆是事实和知识的守护者[3]。作为社区信息中心,在有效信息不足、虚假信息过载的时代,图书馆该如何协助公众免受虚假信息侵害?如何才能帮助人们获取必要、有用的信息?图书馆必须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并将答案付诸实践。

1 图书馆应对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及虚假信息的有关措施

2020 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图书馆服务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许多国家被迫临时关闭了公共图书馆系统。但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伴生的“信息疫情”“政治病毒”的过程中,各国图书馆界依然通过网站或社交媒体渠道共享媒体资源,以为用户提供权威、准确、多元的信息和稳靠、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中心,开展辟谣、止谣以及帮助用户识谣、防谣的有关工作,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精神。

国际图联(IFLA)推出了“IFLA 和COVID-19”[4]“COVID-19 and the Global Library Field”[5]等专题资源网站,对有关新冠肺炎的科学问题和各国图书馆界可以采取的行动进行技术解答与政策指导,协调和引领全球各国图书馆做好疫情与虚假信息有关的应对工作。制作指导公众通过8 个简单步骤识别虚假信息的简图[6],并提供几十种语言的版本供各国图书馆及社会公众下载、打印、翻译、学习和共享;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网站设置了“COVID-19 Recovery”[7]专题网页,举办了一系列以疫情形势、应对措施、服务创新、管理压力与心理焦虑、远程服务、数字公平战略实施为主题的网络研讨会。美国图书馆协会公共计划办公室[8]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并整理了发现和识别有关新冠疫情的虚假新闻的方式,同时他们向公众推荐了知名的新闻订阅服务商News Guard 启动的冠状病毒错误信息跟踪中心[7];英国图书馆和信息协会(CILIP)建立“CILIP Coronavirus Information Service”[9]专题网页,链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健康教育分会的主题网站[10],及时、准确、快速发布来自权威部门关于新冠肺炎的防护提示、风险预警、恢复开放指南、图书馆和信息服务、财政资助通道、CILIP 政策声明、文件与资源链接等, 解答公众疑惑,抵制不实和虚假信息,指导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

在我国,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就协会和图书馆开展的活动提供了完整的工作指南,并面向会员免费开放了大量在线培训讲座资源和精品课程,举办馆员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和业务知识专题培训,联合或指导有关图书馆与数据库供应商在线免费发布数字资源。武汉图书馆开辟“信息抗疫”[11]战场并迅速推出防疫安全的公益课、相关知识竞赛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28 问》等多种权威健康信息资源[12]。上海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联合推出“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13],面向“方舱医院”病患提供免费的阅读资源。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NSTL)推出了“新冠肺炎应急文献信息专栏”服务,以NSTL 馆藏资源为基础,遴选国内外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文献,同时也包括已经发表的最新新冠病毒相关文献,面向中国用户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获取全文。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4]等结合案例积极宣传国际图联关于识别假新闻的8 个步骤,帮助人们甄别假新闻。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虚假信息并存的严峻形势,中外图书馆界无论大小、不分界别,全行业勠力同心、携手共进,对外创新服务、对内强化管理,有力保障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信息打假工作,赢得了用户的拥护与信赖,图书馆事业的价值得到彰显。尤其此次疫情为图书馆积累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虚假信息的宝贵经验,贯彻了共享发展的行业理念,强化了推进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自觉性,为“信息过载”和“后真相”时代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公众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的任务

2.1 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是图书馆的战略任务

图书馆员一直较重视为用户提供可信和权威的信息。相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图书馆协会等均对图书馆自由利用信息和提高信息素养的职责予以确认。国际图联声明,对知识自由的承诺是全球图书馆和信息职业的核心职责[15]。同时,国际图联[15]确认,“确保公民能利用各种社区信息;推动信息和计算机素养技能的发展”等12 项与信息、读写能力、教育和文化相关的事项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且“公共图书馆应该是所有文化、信息提供、读写能力培养和教育相关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图书馆与信息协会宣示,“虽然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但利用信息的原则却并没有变化,利用也不能因任何理由被限制。”[15]作为一种社会机制,促进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并加强基于此的虚假信息治理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责任。

此外,加强虚假信息治理,重要的是提高公众信息素养,而非限制公众自由利用信息的权利和途径。2017 年11月,在对欧盟关于假新闻咨询的回应中,国际图联[16]强调,对虚假信息的回应不一定属于监管或政府干预,更重要的是要在所有人的各个阶段以及生活的各个场景,信息素养技能都能有所作为。国际图联的回应不仅为图书馆参与虚假信息治理指明了方向,还为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

2.2 信息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内涵分析

公众信息素养是应对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最有力的武器。信息素养不仅是开放、多元、包容和参与性知识社会以及构成社会的机构、组织、社区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且是维护和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民主与文化繁荣的最有力的武器。正如2019 年7 月国际图联在发给欧洲委员会《关于算法系统的人权影响的建议草案》的咨询的反馈意见中呼吁的那样,各利益攸关方应为广大民众提供数字、媒体和信息素养培训,因为这对于确保人们可以在算法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并行使其人权至关重要[17]。

自1974 年“信息素养”概念提出到1979 年“信息素养”术语被引入图书馆学领域,再到200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扩展为媒体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MIL),最后到2016 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理事会颁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18]50-72,信息素养概念已经从单一的获取信息的意识与相应的能力转变为强调信息素养是包含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数据素养、视觉素养、创新素养等一系列素养在内的元素养(Meta Literacy)。国际图联在《媒体与信息素养莫斯科宣言》[19]中指出,媒体和信息素养是建立在尊重人权基础上的以创造性的、法律的和伦理的方式获取、分析、评估、使用、制作和交流信息以及所需的知识、态度、技能和相关实践。宣言为指导各国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基本框架。

从国际图联对媒体与信息素养的定义性表述看,其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知识,即意识到且知道实现个人成长和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哪些信息和知识。②态度,即人们在了解一定的信息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基础上,应当以合乎伦理和法律的方式利用信息。③技能,即掌握如何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和工具。④行动,即将检索、获取、评估、利用信息的知识和态度转化为获取信息、提升能力、创造新知的实践。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在于发现、获取、整序、开发、评估信息,挖掘和建立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保障公众对信息和知识的自由获取与合法利用。正如《美国图书馆2020 年运行报告》[20]所指出的,今天的图书馆已成为社区核心,不断提供创新的教育资源和项目。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是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依托,可为图书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赢得社区更多的支持与信赖。

2.3 “后真相”时代图书馆应更加积极地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本不是学校和学生的专利,自一开始,美国图书馆协会就强调信息素养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18]50-72。事实上,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历史其实很长,早期图书馆开展书目整理与推荐、阅读推广、用户指导等活动可谓是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先声。当前已是信息社会,冗余信息、虚假信息等大量出现。随着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素养的内涵和边界不断扩张。正如保罗·泽考斯基[21]33-38指出,信息素养是由图书馆素养发展而来,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类能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确保全社会的年轻人都知道这些高科技终端是信息素养的相关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手段。因此,图书馆唯有主动变革,妥善应对,统摄个人终身教育与社会包容发展目标,着眼弥合信息鸿沟与打击虚假信息,综合运用技术和信息领域的先进成果,切实加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帮助其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公民,才能在“后真相”时代继续站在公众信息服务体系的中心,成为社区可信赖的伙伴,助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图书馆长期开展的旨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活动是提高公众信息素养的基础。针对如何加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方法,中外学者已有不少精辟论述。黄如花等从出台专门政策和标准、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覆盖各类教学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诸多建议[18]50-72。王菲[22]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MOOC 嵌入式信息服务、线下辅导、馆员参与以及自建MOOC 资源来推动全民教育、弥合数字时代的教育鸿沟。潘燕桃[23]认为提升全民的信息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公共图书馆、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合作,并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三大现实场景下开展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全新理论框架。陈炎[24]结合湖南图书馆信息素养公益课的教学实践,从构建终身教育平台、改变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加强社区信息素养推广和发挥省馆示范引领作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信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保罗·泽考斯基强调现在信息素养运动必须开始注重信息素养能力在家庭、办公室、学校、工厂和政府中的运用[21]33-38。这些研究从教学方法、研究方向、理论体系、实践逻辑、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揭示,但在针对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如何在中国特定的政策语境和行业话语体系下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具体方案上,相关研究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仍稍显薄弱。

3 我国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与政策语境分析

3.1 图书馆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严重滞后

信息素养是21 世纪每位公民的必备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职业提升社会影响力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与高校图书馆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始终紧跟国际潮流并深度参与和推动本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进程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在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方面长期处于“三失”即失语、失范、失序的状态,业界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国际潮流长期脱节,相关工作成效差导致行业话语权不足;工作规范与效果测评体系缺失,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滞后,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失范;全行业信息素养教育缺乏系统规划与综合统筹,整体工作推进步骤和方法略显无序。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没能形成足够的社区影响力和行业号召力,实际上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长期被忽视,其实施效果明显滞后于世界很多国家”[25]。公共图书馆已在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又没有充分发挥其效能。我国公共图书馆长期致力于夯实资源基础、提高信息化保障能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体制局部空转的大环境下,部分图书馆业务能力与服务项目建设走向内卷化,没能建立起“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体系”[26],信息素养教育更未能成为图书馆建设和绩效考核的重点。具有示范指引意义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27]《国家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28]《“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29]《“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30]等文件通篇不见“信息素养”“科技素养”“信息素质”等词,信息素养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业界和公共文化工作实践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共信息素养教育当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薄弱[18]50-72等问题,理论支撑和实践共识不足。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业界整体对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行业发展趋势缺乏敏感性,思想意识封闭,工作视野受限。

公共图书馆长期忽视甚至偏废专业性的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正日渐显现出负面效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等推出的关于新冠肺炎防治的专题网站的内容仍主要集中在对疫情相关新闻、馆藏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的介绍和疫情期间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推介上,各馆官方社交平台对用户的宣传教育也多数聚焦于对有关防控要求和本馆服务与管理措施的介绍上,少见开展关于病毒防治和信息打假等专业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很多关于疫情的虚假宣传,上海图书馆等机构进行查证核实,此举受到广泛赞誉。这本是信息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反常的背后折射出公众信息素养的缺乏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严重滞后。面对疫情,公共图书馆仍在继续提供传统服务,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技术、人力、应急机制、服务经验等明显准备不足,后劲乏力。图书馆信息组织与知识创新的核心能力在信息素养教育和虚假信息治理上体现得不明显,没有发挥出社区信息中心的功能,公众并没有从图书馆的服务中获得比其他渠道更稳靠的帮助。

3.2 基于“十三五”规划文本的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政策分析

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制定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标准……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我国信息化仍存在“互联网普及速度放缓,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针对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供给不足,数字鸿沟有扩大风险”等突出短板,提出要“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军队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开展信息素养培训,加强职业信息技能培训,开展农村信息素养知识宣讲和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提升国民信息素养。”以上两个规划的提出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路线指引与实践指南,规划落实的重点与目标清晰,指导性和规范性均比较强。

在部委层面,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创客教育、众创空间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入实施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规模化测评,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两个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细化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的功能作用、具体方式、实施路径等,增强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大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规范、引领作用。

行业协会方面,在总结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30 余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于2018 年3 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中国科协《“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提出要实施《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能大幅提升公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公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些文件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较好的路径选择与标准规范。

但是,反观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仅仅提出要努力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推进全民阅读,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规划缺乏对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制度、标准、措施保障、实施要求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内容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国家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将国家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到普通公众和老年人、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构建支持公众终身学习与教育的服务网络。虽然在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对象和目标上做出了清晰部署,但仍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与落实举措。以上两项规划在引领和促进公共图书馆行业积极解决公众信息素养教育问题上的作用不十分明显。

3.3 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

针对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无法满足公众需要的状况,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于2019 年8 月21 日面向全体图书情报学界与业界同仁提出《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31]。《倡议》内容主要包括:①构建中国公民信息素养培养体系;②推动优质信息素养资源建设与共享;③建立中国信息素养教育论坛;④传播信息素养教育的中国声音。《倡议》针对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体系性、关键性问题给出了较好的路径指南,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我国图书馆界同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提高公共图书馆界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思想与行动的自觉性,提升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在虚假信息干扰、破坏社会治理与公众福祉的复杂背景下,这份宣言恰逢其时。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应积极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和虚假信息治理工作,争取在“信息疫情”成为常态的时代赢得后发优势。

4 信息素养教育与虚假信息治理:图书馆服务的一体两面

“阻止虚假信息传播,提高公众甄别虚假信息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公众的媒介信息素养。”[32]我国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应因地制宜地迅速采取措施落实《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开展对信息素养教育战略、方法与实践的探索,构建一体两面的服务策略体系,从公众信息素养教育与虚假信息治理两个侧面同步推进,提升公众在信息过载时代的生存能力,着力改变以往在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三失”状态。

4.1 融入社区生活,通过信息服务支持社区发展和实现图书馆自身生长

信息素养教育,首要任务应该是解决用户信息和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因此,建议图书馆要将日常服务与信息素养普及教育结合起来,以多种方式进入社区,通过举办展览、沙龙、面对面活动和张贴宣传画、入户访问等形式,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普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宣教活动,向社区宣传图书馆的职责与使命,宣传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特色,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实现服务的多重效果。“现在的图书馆要主动为公众服务并扩大服务的范围,通过为公众提供生活各方面的服务来争取他们的参与。”[33]4-10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服务市场,主动开拓服务领域,提升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探索为社区居民提供出行、饮食、天气、就业、旧货交易、房屋租赁等生活信息服务,通过官方主页或社交平台提供信息反馈与互动功能,增强居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黏性。

4.2 更大范围开放资源、空间与服务,构建立足社区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共同体

图书馆是地方文化的集中保存者与传播者,且与社区居民产生了紧密的工作联系与信赖关系。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要发挥自身贴近社区的优势,持续巩固图书馆作为所在社区的文化、知识、学习和交流中心的地位,强化与社区的联系,构建起基于共同文化基因和共同生长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共同体。“除了真相的珍贵之外,图书馆的价值还在于通过开放交流使公众意识到关于真相的含义是有多种解释的、对于知识的理解是有多元视角的。”[34]图书馆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将社区居民请进来,强化图书馆的知识学习、信息传递、文化交流与关系联结功能,让公众能在图书馆内感受到交流的乐趣和知识的力量,感受到来自社区和其他居民的帮助,帮助他们从中发现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在交流中共同提升信息素养,增强识别、抵制虚假信息的能力。

4.3 整合资源活动,探索合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工作机制

各自为政的教育模式难以在公众信息素养教育上形成合力,社会教育机构间必须团结应战。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主体,应利用好自身平等、开放、免费的服务特质,主动走出去,同社区内的博物馆、科技馆、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老年大学、社区矫正中心、传媒机构等教育主体探索建立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活动衔接与资源共享机制,为居民提供多元、异质、形式多样但又规划统一、衔接有序、互为补充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或活动。必须强调的是,“以促进学习者终身发展的旨趣寻求更加合适、多元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模式,是未来信息素养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35]136-142图书馆必须放弃对信息素养教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的追求,主动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融入社会信息素养教育大格局,结合社区特色与服务对象特点,在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体现自身特色。

4.4 平等开放免费,不断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基础设施

当今图书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用户从过去获取信息主要依赖物理图书馆到今天主要依赖网络和搜索引擎[26]11-17。网络搜索在带给多数用户可便捷高效地获取信息的同时存在着拉大社会信息鸿沟的风险。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是保障每一个有需求的用户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包括从中获得提升信息素养的机会。图书馆务必要多方争取经费支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并免费开放尽可能多的信息接入接口,降低使用的技术门槛,消除经济障碍,为提升社会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奠定基础。图书馆要开展对特殊用户的信息素养培训与实践,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需求,努力弥合信息鸿沟,避免形成信息素养教育的孤岛。

4.5 提供嵌入式服务,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当前和未来的图书馆发展中,图书馆员的作用不是体现于馆内服务,而是体现于融入用户过程的嵌入式服务[26]11-17,信息素养教育也不例外。图书馆要提高用户信息素养,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提供相应的嵌入式服务是关键。这就要求图书馆主动在用户检索、获取、评估、利用信息的各个环节及学习相关技能与方法的过程中提供嵌入式服务,打造有利于用户揭示自身需求和增进教育效果的体验情境。具体而言,图书馆要在深入理解信息传递、技能训练、态度生成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素养教育流程主动提供相关支持或环境。图书馆要特别注意主动应用已有的教育研究成果,努力使信息素养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模式[35]136-142转变,将图书馆员塑造成信息素养教育的引导者、帮助者、答疑者。

4.6 突出批判意识与能力培养,应对和破解虚假信息传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会用户如何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信息源中准确评估和获取所需信息,并使其利用合乎法律与伦理的规定,已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让人们了解如何互相对照自己已经发现的信息,按需搜索、评价每一条找到的信息以及学会如何高效地找到更多的信息,图书馆应当进一步加强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培训[36]。批判性思维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缄默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特殊的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是对这种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36]图书馆应多创设有利于批判思维与行为发生的特定情境,选派专业馆员应用启发式、学徒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引导人们追问、反诘、逆向思考、顿悟,帮助他们形成对信息真伪进行质疑和溯源考究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的核心。

4.7 成为社区可信赖的信息源,引导和协调社区虚假信息治理工作

美国《图书馆杂志》新闻素养教育顾问Michael Spikes在谈到如何抵制假新闻的侵扰时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是每天几次访问一个可信赖的信息源,否则,每次遇到无聊时,都应尝试避免自己拨通电话。”[37]图书馆应当成为社区和居民“可信赖的信息源”。首先,图书馆要发挥其信息采集与组织的传统优势,探索提供社会热点新闻的筛选、组织、编辑与推送服务,主动为社区与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其了解外界。其次,迅速梳理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来源和次序,勾画关于某一事件或某种观点传播的时间轴,客观描述和准确传达来自权威信息源的声音,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再次,图书馆要建立社区信息采集与问题反馈机制,从信息来源入手,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和情报检索技术,帮助公众判断、评估其所遇到的虚假信息(包括疑似虚假信息)的真实性,在解疑答惑的同时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信赖关系。最后,要引导公众了解、认知、利用和信赖图书馆,在其遇到信息盲区或虚假新闻时能首先想起身边的图书馆并向其求助。

4.8 聚焦帮助用户有效获取信息的目标,加强信息素养有关的技能培训与信息服务

信息素养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个群体或者是单个阶段(层次),而是面向更多的人群、更多的层次,因而教育内容也随着对象等的变化在不断调整[35]136-142。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泛化和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削弱了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中心的地位,但同时信息过载也正在严重阻碍人们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图书馆仍大有可为。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发现、收集、清洗、分类、整序和知识传递、整合、创新方面的优势,利用其空间资源和数字化、信息化设备优势,依托专业馆员面向公众推出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技能培训与信息服务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在信息社会的基本素养。这些素养主要应该包括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工具、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了解正规的信息源与传递渠道、懂得如何对信息溯源、知道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内容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的“信息检索培训班”、上海图书馆的“创之源@上图”活动、长沙市图书馆的“新三角创客空间”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探索。

4.9 强化价值观引导,培育用户正确利用信息的规范意识

将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转化为用户应对具体问题时的正确选择与合法行动,是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信息素养教育应包括认知和行为层面的基础内容,元认知层面等较高层次内容,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高层次内容[35]136-142。在公众的信息获取能力之外,加强对公众合法利用和正确使用信息的态度的引导,也应成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一方面,图书馆应该通过阅读推广等服务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读者了解和把握问题的理解力、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创造力与抵御各种风险和危机的坚韧力”[38]。另一方面,图书馆必须阻止用户对信息的恶意利用与虚假传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虚假信息治理等工作。倡导正确的知识自由理念与价值观念,使信息和知识造福人类,降低社会信息噪声,阻断虚假信息传播,是图书馆在信息过载时代的重要任务。

5 结语

信息环境千变万化,图书馆服务日新月异,但“没有改变的是我们的信念,即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39]。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既需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要有自觉意识到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还要有利用特定信息资源或者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40]。为实现这一目标,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愿景,图书馆必须立足社区,开展卓有成效的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并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识别和评估虚假信息的能力,为社会繁荣和公民个人成长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公众图书馆素养
公众号3月热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