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禁渔鱼更欢

2021-01-05王安逸

大自然探索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鲟赤水河江豚

王安逸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眼看长江十年禁渔就要走完第二个年头,禁渔的成效如何?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春季捕获的长江鱼类均重比2020年夏季、秋季增加超过50%,长江多处江段测得的鱼卵计数量创多年以来的新纪录,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可谓初见成效。

“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句流传在长江上的话,说的正是中华鲟(蜡子)、白鲟(象)和胭脂鱼(黄排)这三种长江大型鱼类。长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许多水生生物的乐园:已知的长江水生生物就多达4300种,其中一般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然而,大量的开发和建设活动、无节制的捕捞让长江的不少特色水生生物岌岌可危,实施保护性禁渔迫在眉睫。在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人的多年呼吁下,在严峻的生态现状面前,我国开始逐步实施长江禁渔。

2002年,农业部开始在长江中下游试行春季禁渔,为期3个月。从2003年起,长江全流域开始实施每年为期3~4个月的禁渔期。然而,开禁后,当年的繁殖成果又被迅速捕捞。实际上,在十年禁渔实施前,长江上的渔民每次捕捞就已经所获不多,往往一网捞上,网中只见一些小螃蟹而无鱼,于是某些渔民们一气之下直接用棒子将这些小蟹敲碎,再将网一抖使其掉入江中,渔网就算收拾干净了。长此以往,长江中的生物还能留下多少?

为了保存长江的生物多样性,挽救濒临灭绝的长江珍稀水生物种,给长江生态以喘息的时间,我国出台了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也揭开了一场在覆盖范围和执行力度上都前所未有的长江生态保护行动的序幕。

江豚现身更频繁

2021年5月,南京市鼓楼区下关滨江风光带,长江中的江豚时不时跃出水面,围观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江豚如此频繁亮相,在近十年来难得一见。近年来,长江上的捕鱼活动逐渐停止,鱼类数量明显增多,江豚的食物多了,并且觅食也不会受渔船干扰。

江豚,全名长江江豚,南京人将其称为“江猪”。它们长得很像海豚,只不过没有海豚那样的背鳍。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都是江豚的栖息地。然而,前些年统计江豚的数量在持续下降。自白鳍豚在长江中功能性灭绝后,长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就只剩江豚一种。

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江豚形陶壶

江豚已在长江南京段生活了许久,南京博物院展出的“江豚形陶壶”就是最好的证据。古人或许被江豚的可爱形象感染,用陶器还原了它们圆润的形态。为保护江豚,江苏从2014年起设立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86.92平方千米。保护区的建成为江豚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而长江禁渔则丰富了江豚赖以为生的四大家鱼等鱼类数量。江豚再次跃于长江之上,是对所有保护者最好的回馈。

无独有偶,2021年,在湖北石首的一个江豚救助站,保护员丁泽亮发现救助站中的一头小江豚的嘴里经常叼着活鱼,这在往年是没有出现过的。长江里的鱼多了,小江豚也早早地掌握了捕鱼的技巧。用不了多久,这头小江豚就能离开双亲独自生活。据统计,2021年该保护区新增江豚9头,江豚总数超过90头。

长江是我国水生物种多样性的宝库,生活着大量珍稀鱼类

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幼苗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秋季未发现中华鲟自然繁殖,这意味着已经连续四年未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成年的中华鲟体长可达2米,被誉为“长江鱼王”。2020年,上海通过了《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为一条鱼而专门立法,可想而知中华鲟正面临的生存局面有多么严峻。其实,中华鲟的身影曾经遍布我国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主要水系,但如今它们的主要栖息地只剩下长江,并且长江中的野生中华鲟也不足百尾。

宜昌在长江流域上的位置十分特殊——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川鄂咽喉”。然而,长江给宜昌既带来了繁荣,也横起了天堑。2021年8月2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是长江宜昌段的第9座跨江大桥。

长江宜昌段是江豚、胭脂鱼、中华鲟活动的热点区域,中华鲟会在洄游过程中在此栖息。长江洄游鱼类一般会选择特定江段和水深处作为产卵场,而中华鲟对产卵场的要求比其他洄游鱼类更苛刻:只有底部水流速度较快,才能托起并冲散中华鲟的卵子,它们的精子和卵子才能有效结合。

为了避免大桥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和灯光惊扰中華鲟等长江水生动物,大桥的建设方经过多次调整方案,最终敲定——大桥承重的重担被完全交给分别位于两岸的两座155米高的主塔。这样,大桥的“脚”就不会踩进长江,也就不会影响在长江中生活的鱼类。据测算,为中华鲟绕道的方案增加了约1亿元的建桥成本。

为保护中华鲟而采用一跨过江设计的伍家岗长江大桥

2021年8月4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刘飞从电话里得知,赤水河中发现了久违的长江鲟,还是条大鱼!来到捕捉现场的刘飞见到眼前这条长115厘米的长江鲟,不禁感慨:“很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长江鲟了!”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大型支流,也是为数不多的依然保持着自然水文节律的支流之一,对长江上游的珍稀鱼类品种繁衍意义重大。从2007年起,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赤水河进行为期10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但结果令人沮丧——白鲟、鳗鲡和鳤等赤水河中大型肉食性鱼类几乎消失殆尽,而高强度捕捞是主要原因。

刘飞(右)和同X7kVvz7FQn/MflRub+Qckw==事在赤水河中发现的长江鲟

有幸的是,调查队的研究结果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高度重视。2016年,农业部发布赤水河十年全面禁渔的通告。从此,拯救赤水河的行动全面展开,并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响应。与此同时,刘飞等人持续关注着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禁渔以来,赤水河鱼类活动状况明显改善。在监测过程中,刘飞和同事经常能看到赤水河中成群游动的鲶鱼和不时跃出水面的大鱼。赤水河的生物多样性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善。

長江鲟

2021年5月29日,三峡大坝增加泄水量,形成人造洪峰,为长江中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顺利产卵提供涨水条件。我们吃的鱼类主要是养殖的四大家鱼,但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我国始终无法实现四大家鱼的人工繁育,养殖户只能从长江、闽江等活动水体中获得宝贵的鱼苗。

1958年,中国现代水产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钟麟发现,池养的鲢鱼和鳙鱼如果受到一定流速的水流刺激,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它们的性腺就能发育成熟,从而成功繁殖。同年,钟鳞等科学家人工繁育出了全世界第一批家鱼苗。

长江中的有些鱼卵黏附在水底岩石上

还有一些鱼卵在长江中漂流

长江流域绵长,其中有的水体食物丰富,是四大家鱼觅食和栖息的区域。以草鱼为例,长江中的草鱼苗经过4年成长到性成熟,随后它们会前往专门的产卵场繁殖。为了保障草鱼等四大家鱼顺利产卵,水库就要在它们的繁殖期逐渐增加下泄流量,形成人造洪峰。自2011年起,三峡水库每年都会在四大家鱼的繁殖期制造人造洪峰,为它们提供适宜繁殖的水流条件。202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长江湖北宜都江段鱼类产卵总量50亿颗,其中四大家鱼卵43亿颗,这个数字创造了近年来当地四大家鱼卵计数量的新高。

合适的涨水条件刺激家鱼性腺成熟

2021年4月27日,卫星信标发回的数据显示,经过17天、总里程1800千米的旅程,两条从宜昌放流的中华鲟游到了长江入海口。它们将在深海中成长,直到再次产卵,才会返回长江上游。这两条编号为20U0560和20P2232的中华鲟由三峡集团放流,和它们一同放流的中华鲟多达1万条,其中16条被做了卫星信标,方便后续跟踪和研究。

据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工程师朱佳志介绍,卫星信标非常智能,能在设定好的时间自动从中华鲟身上脱落并浮出水面,向卫星发送中华鲟洄游路径上的水温、盐度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就能知道中华鲟的具体迁徙路线,从而掌握它们的洄游规律。

1982年,中华鲟研究所在水利部的批准下建立,当时它的名字还是“三三〇工程局水产处”,1993年才正式更名为中华鲟研究所。2008年,三峡集团整体接管了该所。中华鲟研究所的职责是进行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保护。30多年来,该所繁育并放流中华鲟近500万尾,胭脂鱼1万多尾……为了更好地追踪放流后的中华鲟的移动,三峡集团借助覆盖长江中下游的大范围声呐监测系统,监测中华鲟的放流和洄游活动。

荆州太湖中华鲟保育基地工作人员给中华鲟打针

三峡集团最近几年增殖放流的都是大型个体的中华鲟

湖北丹江口翘嘴鲌的肉质细嫩,远胜四大家鱼,无数食客为之倾倒,诗圣杜甫赞其肉如切玉,老饕们不远千里也要一尝翘嘴鲌的鲜美。丹江口名菜香煎翘嘴鲌的烹饪过程不加一滴水,其间加入的酱油香醋也只是作为衬托,绝不能让锅中过多的水分影响美拉德反应在高温下让鱼皮和鱼肉完成焦香的转变。要评判一道香煎翘嘴鲌成菜是否合格,就要看能否用筷子轻松地从鱼身上夹起一块完整的、弹性十足的蒜瓣儿肉。可以说,翘嘴鲌的鲜美是许多湖北人民心底的美好记忆。

目前我們吃的鱼类主要来自养殖

位于郧西县六郎乡的翘嘴鲌活水养殖池

长江十年禁渔,湖北人岂不是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享受翘嘴鲌的美味?2021年初,18个硕大的圆形池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迅速建成。这18个大池子修建耗资超过千万元,由丹江口市镇川水产良种合作社等机构共同筹建,是专门为翘嘴鲌设计的养殖池。

养殖池建于河岸上,从附近河流中抽取河水,池内水泵运转形成水流。翘嘴鲌吃剩的饲料和粪便被有效收集起来,通过吸污泵转移出鱼池,并进行沉淀分离。其中废渣作为堆肥,废水脱氮除磷后重复使用。活水养鱼模拟了长江流动水体的环境,如此养殖出来的翘嘴鲌具有和江鱼同样紧致的肉质。这种活水养殖加零排放的新型养殖模式不仅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也让湖北人民能够继续享受翘嘴鲌的鲜美。

据统计, 1954年,长江年捕捞量为42.7万吨,“十年禁渔”之前年均已经不足10万吨。作为对比,如今我国年均水产养殖量超过6000万吨。我国居民的食用鱼来源早就从江河捕捞转为水产养殖。“十年禁渔”对国内居民鱼肉供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洞庭湖吞吐长江,当地政府帮助洞庭湖的渔民转业生活。湖南岩汪湖镇渔民杨志明现在已经上岸生活,不再捕鱼。他用当地政府给的补贴在菜市场租了个摊位,做些鸡鸭鹅的生意,日子比过去打渔时好过得多。当被问起如何看待长期禁渔,老杨说:“洞庭湖是咱们渔民的家,停止捕捞是为了保护咱们的家。”

2021年2月,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颁布,该名录共计涵盖野生动物988种(类),其中包括294种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长江鲟、鳇、白鲟、鲥鱼、川陕哲罗鲑等长江特有鱼类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2021年7月,我国科学家历经3年探索,终于确定了小头裸裂尻鱼在长江源头当曲的多处产卵场的位置。小头裸裂尻鱼是长江源头的关键物种之一,是该段水域的顶级捕食者,成鱼可长至50厘米长,但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一般需要10年。长期以来,其产卵场的具体位置一直是个谜。小头裸裂尻鱼产卵场的首次确定不但为该物种后续的人工保育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其人工繁育的成果也会助益长江源头其他珍稀鱼类的保育工作,对长江源头水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华鲟赤水河江豚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江豚“归来”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
中华鲟的保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