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状况及输血对策①

2021-01-05曹承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免疫性红细胞抗体

李 亮,王 波,曹承华

(1.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河南 南阳 473200;2.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产生紊乱而造成的一种疾病,此病复杂多样、病变累及广泛。早期公认的疾病分类是依据病灶累及范围所划分的,一类为系统性免疫性疾病,另一类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1]。在全球范围内,有7%~10%人群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困扰,且好发人群为女性[2]。输血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输血反而导致疾病症状加重,输血疗效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输血往往出现定型困难,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目前,临床上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检测以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此病潜伏期较长,自身抗体检测可在疾病发生前的2~3年即可检测出异常。因此自身抗体有助于预测疾病的风险因子,有效评估未来的发病风险。同时,自身抗体的检测也可以准确评估疾病的疗效[3]。自身免疫性疾病要依据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特性分类,目前分为3大类,即温抗体型、冷抗体型和温冷双抗体型,在输血治疗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抗体制定不同输血对策,以达到较好的输血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疾病患者的自身抗体状况及输血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医院2017-09~2020-09收治自身免疫性不同疾病患者(n=200)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肝胆管疾病、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气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浆细胞骨髓瘤,其中男80例,女120例;年龄21~78岁,平均(65.63±13.89)岁;体质量35~89 kg,平均(63.54±10.25)kg;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9例;初高中学历4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89例。本研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血清检测检测出存在自身抗体者;②临床资料完整;③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意识不清;③身心障碍;⑤听觉障碍;⑥视觉障碍;⑦语言障碍;⑧妊娠期女性;⑨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抽取入选患者血液2~3mL,以3000r/min的速度将血清分离,离心持续时间为10min,离心半径13.5,取上血清,置于冰箱中待测。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患者主侧进行配血,并采用上述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根据患者的具体反应判断抗体的类型,若不能判断则将标本送至血液中心实验室做抗体鉴别。

1.4 观察指标

观察200例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分布情况及自身抗体类型,自身抗体类型包括温抗体型、冷抗体型及混合抗体型,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肝胆管疾病、慢性肾炎、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气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浆细胞骨髓瘤。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0例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分布情况

在200例患者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存在自身抗体为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肝胆管疾病、慢性肾炎存在的自身抗体为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气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3例,浆细胞骨髓瘤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0例。

2.2 200例患者自身抗体分布类型

20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75例患者为温抗体型,100例患者为冷抗体型,25例患者为混合抗体型,其中以冷抗体型所占比例居多。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00例患者中,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存在自身抗体为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肝胆管疾病、慢性肾炎存在的自身抗体为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气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3例,浆细胞骨髓瘤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0例。而抗体类型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与混合抗体型,温抗体其实就是和红细胞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40℃的自身抗体。如果温度在30℃以下特别是4℃就称之为冷抗体。其中,温抗体是其与红细胞最适合的反应温度为35~40℃的自身抗体,而温度低于30℃就被称之为冷抗体,而温冷抗体温抗体与冷抗体的结合,表示此类人群既有温抗体又有冷抗体。本结果显示,冷抗体型占比略高。可见不同疾病的患者存在的自身抗体阳性数量不一,抗体类型也各不相同。不同抗体的存在会给输血患者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同种抗体患者来说[4,5],输血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抗原阴性红细胞即可,能确保患者输血安全且有效。自身抗体可与所有的细胞产生凝聚,这导致血液难以与之匹配,也无法产生最基本的ABO定型[6]。自身免疫疾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能使得机体自身红细胞抗原性产生变化,对B细胞的分化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产生自身抗体。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也易受到病理因子的影响与刺激[7,8],从而产生免疫系统紊乱,而这些病原微生物都有抗原成分,这一点与人类血细胞含有的成分一致[9]。当病原微生物入侵于人体后,其对机体有刺激作用,从而产生交叉抗体,交叉抗体也会抗人红血细胞。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抗体临床上要制定不同的输血对策[10],以提高患者输血的安全性。以下是输血对策:①冷抗体输血对策:这部分患者在输血前应明确其为冷抗体型,患者输血时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环境温度要在37℃,输血过程中注意保暖,输注前,加温血制品,缓慢输血,采用热水袋保暖患者患侧。②温抗体型输血对策[11]:此类患者获取的配合血液可能性较小,输血时,给予其最小携样的红细胞剂量,以维持生命所需,缓慢输血,观察输注时的动态,有必要可给予患者地塞米松,以预防副作用的发生。③混合抗体输血对策:此类患者输血前需要准确对患者ABO血型进行鉴定[12],以排除冷抗体型的干扰。输血过程注意保温输注,同时需要给予患者最小携氧剂量[13,14],并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贫血状况。综上所述,不同疾病患者中存在自身抗体类型均不相同,其中以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自身抗体阳性率最高,且常见自身抗体类型为冷抗体型为主。临床应针对自身抗体类型和患者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输血对策。

猜你喜欢

免疫性红细胞抗体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