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湖湘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01-04张云坤万能何寿生李顺祥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省湖南

张云坤,万能,何寿生,3,李顺祥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2.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3.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 长沙 41001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五千年的智慧结晶。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湖南作为我国中南地区传统的中药资源大省,湖湘中药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湖湘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湖南省从中药大省向中药强省的跨越,值得每位从业者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

1 湖南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湖湘中药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

湖南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以卓越的成就载于中医药发展的史册。神农“尝百草”,长眠炎陵,苏氏居郴州,“橘井泉香”。千秋佳话,百世流芳。马王堆一号汉墓内的《五十二病方》为我国最早的方剂专著。方中使用的253 种药物,有50%载入《神农本草经》。汉代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曾官至长沙太守,在政务之余坐堂行医,救治无数百姓。唐代“药王”孙思邈、明代“神医”李时珍、清代“药神”周学霆等医药学家曾在龙山采药著书、济世救人,被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以来,湖湘中医药人才辈出,名医荟萃。前有以李聪甫、夏度衡、谭日强、刘炳凡、欧阳锜等组成的“湖湘中医五老”盛誉国内外,现又涌现出以国医大师刘祖贻、孙光荣、熊继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医药大家[1]。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在中药人才培养与中药研究开发领域强强合作,凸显了湖湘中医药人才优势。

1.2 湖南中药资源蕴藏量排名全国第二,优势明显

湖南地处中南,东邻江西,南接两广,西界云贵,北靠湖北。倚长江、拥洞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地质多样,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其地理、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具有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河湖平原及河谷冲积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全省境内亚热带水分与热量资源较丰富,雨热同步配合良好,光热资源的有效性较高,从而构成了既有南方中药资源的生态环境又有北方中药资源存在的条件,既有东部低平地区的资源组合,又有西部川、黔资源特点的多层次、多门类的生态环境类型。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植物、动物、矿物的多样化、独特性和富集性,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资源,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与种植[2]。湖南省是传统的中药资源大省,全国361个常用重点中药材品种中,湖南有241 个,位居全国第二位[3]。其中,平江白术、龙山百合、邵阳玉竹、新化黄精、湘中栀子、沅江枳壳、靖州茯苓等40 余种道地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市场占有份额大,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湖南中药资源蕴藏品种4123 种[4-5],位居全国第二。经认定的省级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16 个,全省林药种植面积近700 万亩(1 亩≈666.67 m2),是全国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省份之一。

1.3 湖南中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中药产业引领全国

根据2018 年湖南省中药产业链发展数据显示,湖南省目前拥有中药产业链规模企业372 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1.3 亿元[6]。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近60 家,加工品种、规格齐全,涉及传统饮片、净制饮片、配方颗粒、超微饮片等。与此同时,湖南省医药企业形成了以长沙高新区麓谷及浏阳生物医药园为核心、辐射全省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打造了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迪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已初步形成涵盖生殖健康类、肝炎治疗类、抗风湿类、抗肿瘤类、滋补养生类等若干优势品牌群和一批竞争力强的产品。其中,妇科千金片、六味地黄丸、驴胶补血颗粒、古汉养生精、汉森四磨汤、正清风痛灵、肝复乐片、喉咽清口服液等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单品种近30 个,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妇科千金片(胶囊)年销售额达6.19亿元(根据企业2019年年度报告),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成药浓缩丸系列产品及中药保健产品畅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市场,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银黄清肺胶囊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巴基斯坦医药市场的中成药。此外,湖南省中药商业领域培育了以长沙高桥、邵阳廉桥2 个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现代化中药物流体系,涌现出了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养天和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湖南怀仁药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全国百强药品零售企业。其中,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年营收均已迈入百亿行列,“医药湘军”美誉名副其实。

1.4 中药资源保护、种植、生产、流通等乱象丛生,中药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湖南省中药资源保护与生产、流通等领域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规划,中药资源破坏比较严重[7],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野生中药资源品种数量正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时有发生,种植技术不规范、采集时间违背科学规律、产地加工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情况依然存在,导致部分中药材原料品质下降,无法满足药用需求。其次,中药生产加工环节存在诸多隐患,如人员老化、质量意识淡薄、加工手段落后、违规生产包装、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无法追溯等,中药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此外,中药流通市场也存在各种乱象,如市场准入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松散、违规销售、无序竞争、监管主体不明确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湖南省中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5 中药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产品研发后劲不足

近年来,湖南省中药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规模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中药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强,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也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2019 年,全省中药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100强”的仅有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1家,全省销售收入排名靠前的中药企业大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应用技术的开发力度不够,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其原因主要包括2 个方面:1)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与周边发达地区同类企业相比科技投入差距较大。以省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据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其2019年研发投入10 192万元,研发费用占全年营收比例仅为3.2%,同期,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4.4亿元,研发费用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达9.7%。2)湖南省中药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视野、创新品质的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虽有资源优势却不占产业优势,虽药材产量较大,但缺乏高附加值的终端大品种支持,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能力不强,如针对古汉养生精、驴胶补血颗粒、四磨汤口服液、肝复乐等产值过亿的系列传统大产品缺乏重大技术突破能力,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 发展湖湘中药事业正当其时

2.1 国家帮扶政策空前利好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对于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从《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8]相关法规或指导意见的落实均可看出,国家对中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湘药人,应把握机遇,努力践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将湖南中药事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2.2 地方政府机构高度重视

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省委、省政府早在2017 年已将中药产业链列入全省20 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2019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医药千亿产业的工作目标,中医药强省战略已提上日程。为此,湖南省相继出台了《湖南省中医药发展五名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 年)》《湖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湖南省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实施方案》《湖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意见》等[4-5,9]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为湖南省中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为贯彻落实以上发展规划,湖南省通过制定“千亿中药材产业链”方案,打造“湘九味”品牌等系列举措,使湖南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一县一品”也进一步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区划的进展,基地示范县发挥了种植合作社的作用,为助力脱贫攻坚及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中药养生保健需求旺盛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正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及养生保健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中药由于具有独特的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的功效,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的作用,同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应对健康养老及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人们喜爱的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重要手段。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养生保健的优势,当前化妆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生态旅游等领域对中药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中药产业发展也逐渐向中药大健康产业的方向迈进。

2.4 中药治疗疾病效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暴发,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应对新型突发性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据对比分析,中药和化学药在治疗模式上有很大区别,化学药一般为单分子化合物,往往只针对疾病的某一个靶点进行治疗;而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干预、辨证施治等独特优势,对病毒的复制、对炎症和免疫的调节及之后的器官损伤、凝血功能等方面都可能产生影响,能够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3 顺势而为,打造湖湘中药强省新名片

为做大做强中药产业,促进湖湘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业者应把握新机遇,勇担新使命,从中药资源保护与品种培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生产与流通规范、传承与创新途径、发展优势领域、人才培养与教育、产业国际化等各个环节持续发力,共同打造湖湘中药强省新名片。

3.1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力度及优质品种培育,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的质量

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当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切实加强对重点品种主产区资源储备及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切实提升中药资源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濒危野生药用资源,应做好系统性采集计划,并尽可能维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避免品种灭绝。另一方面,应重点培育以“湘九味”等为代表的湖湘优势品牌[10],着力推进中药产业在大品种、大品牌、大市场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质量水平。坚持以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导向,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促进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从源头保证中药的质量,消除中医亡于中药的隐忧。

3.2 积极推进中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中药质量全面升级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发布并实施,湖南省也应尽快修订完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地方标准或行业规范,建立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体系。重点针对中药材种植、品种培育、炮制加工、中成药制剂等过程性技术规范缺失或质量标准过时等现实问题,加强现代化技术在中药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当中的应用,逐步完善中药生产全过程技术规范的优化及中药产品质量标准的提质升级,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中药质量全面提升。

3.3 加强中药生产流通安全监管,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部分中药生产流通企业过程管理混乱、药品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药品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适合中药质量良性发展的监管体系。一方面应加强对中药生产流通企业的过程性监督检查,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规范为依据,进一步落实中药生产流通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中药专业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中药市场竞争环境,保证中药流通过程处于可控状态。另一方面,应尽快制定统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规范及中药材市场准入标准,探索建立健全涵盖中药种植、加工炮制、生产制剂、流通使用等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推进中药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中药产业长效监管机制建设,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坚持守正创新,做大做强湖湘中药产业

要做大做强湖湘中药产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中药事业发展的根基,中药科技从业人员应继续深入挖掘中药“宝库”精髓,让“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例如,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载体、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方法,事关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临床应用、产业振兴发展,是中药事业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11]。而创新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政府主管部门应鼓励并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中药企业也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创新突破,让中药造福全世界。屠呦呦受中医典籍启发提取出青蒿素,充分彰显了中药的科学价值,传统的中药与现代科技技术相融合,必能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当前,随着5G 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海内外合作等也将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3.5 立足特色与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中的独特作用

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大力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体现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将中医药治未病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在中老年人群及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药治未病干预及康复治疗方案,充分彰显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中的独特作用。此外,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筛选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形成并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践充分证明,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中医药与西医药可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3.6 加强中药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和应用研究,培养综合型人才

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让这笔财富在新时代“增值”,人才是关键。湖南是中药生产、经营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要把湖南省建设成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中药强省,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人才培育至关重要。在人才结构上,不仅要有专业功底扎实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适合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以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省内重点大学应加强中药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中医药课程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培育一大批高水平中医药科技领军人才及中西医深入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应坚持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全面贯通基于中药产业相关的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文化领域等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12]。

3.7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药产业开放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和载体,在促进中华文明和其他国家文明交融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释放了很多促进中医药“走出去”的利好政策。作为湖湘中药人,应立足湖南,放眼世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拓展中药国际合作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从业者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对话能力与解释能力,突出中药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传统医药学相关规则制定,合作开发出更多有效的中药健康产品,推动中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发展,让中药成为世界人民健康的福祉,真正实现中药产业化、国际化。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湖湘中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行业从业者和践行者,既需坚守传承和发展中药事业的初心,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好湖湘中药资源、文化优势,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并贯彻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也应牢记为促进健康中国做贡献的历史使命,坚定守正创新,努力奋斗,共同促进湖湘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湖湘中药强省新名片。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省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三线建设在湖南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岁月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