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2021-01-03马鑫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马鑫

摘 要:城市不仅是一个在空间上具有多种形式可能的开放领域,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含义在全球化过程中也愈加抽象和多变。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以郑州城市公共空间为例,结合城市文化的空间特征、历史特征,探索综合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意义,并提出综合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策略,以助力城市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公共空间;综合艺术;城市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公共空间中综合绘画的应用研究”(2019-ZDJH-591)研究成果。

综合艺术又叫复合艺术,泛指几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艺术,如歌曲综合诗歌与音乐,建筑综合绘画与雕塑,戏剧综合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如今,文化形态呈现出高度空间化、视觉化、图像化的特点,阅读方式具有非解释性的、消遣的、轻松的特点,生产与消费也趋于游戏、调侃的态度。城市经济的高度活跃,促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艺术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艺术作品以综合化的形式显现。从狭义上来看,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室外部分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室内部分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图书馆、商业场所、办公空间、餐饮娱乐场所、酒店民宿等。

综合艺术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是艺术家同建筑师、环境规划师、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公共关系学家、文化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景观设计师共同协作,以创造视觉化空间来丰富公共空间场所。在设计综合艺术作品时,可利用城市建筑、公共设施、交通等,将雕塑、装置、壁画、摄影、景观园林、地景、行为表演等各种艺术相融合。综合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合理出现,能使一个城市焕发生机,变得有趣。

一、利用城市空间特征打造城市文化初印象

城市是一个拥有内在共生关系的有机体,城市中的楼宇、道路、绿地、喷泉、桥梁、人行通道、涵洞甚至垃圾箱、路灯等各种公共设施都不是独立的,是共生的。这种共生关系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以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作为城市空间形态之一的公共艺术,被赋予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在含义。

从近代郑州城市发展历史来看,郑州因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而振兴,整座城市受制铁路的空间分割,形成以郑州火车站为中心向东西方向发展为主轴的城市空间格局。郑州具有明显的平原地区城市特征,道路骨架基本用网格状加放射状结构,区域平面形态规整。《郑州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非常详细地描绘了城市的发展“骨架”和“脉络”:从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都市核心区等层面上,制定“一脉贯通,双心凝核,三轴为枢,四环聚城”的总体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并对郑州中心城区的中心、轴线、节点、廊道、绿道、游憩、文脉、风貌、活动空间等进行整体安排。其中“双心”即二七广场主中心、郑东新区主中心,“三轴”为西部历史文化轴线、中部商贸文化轴线、东部商务文化轴线,“四环聚城”指的是商城历史文化环、城市公共聚集环、城市核心快速环、城市外围公路环。

公共空间中的综合艺术可以借助这些规划,利用城市场所及其公共设施导入极具文化个性、地域特色及行业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态,利用城市空间特征打造城市文化初印象。在构建城市空间时,需要将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要素考虑在内,所有的人文要素是具备历史记忆功能的。基于公共空间的综合艺术能对城市文化进行记录,有助于实现城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利用城市历史特征助力城市文脉视觉呈现

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可以将其看作一个生命体。要彰显城市之美,就不能切断城市的记忆。一条古街道的消失、一幢老房子的抹去、一棵老树的砍伐,一个工业符号的湮灭,一处古遗址的毁坏,都会让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逐渐丧失。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最基本的依据,是城市的根脉,并从一開始就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人们对城市的个性评判。作为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艺术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体现地域特色,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因子。

公共空间中的综合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通过艺术的方式介入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并在传承社区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的对话状态,鲜明地展现城市文化的个性。市民可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看到一条连续的文脉路径。

郑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历史上夏、商、管、郑、韩都曾建都于此,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郑州有41处(43项)。郑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至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公布了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352项(现有2351项),河南省有189处(198项),居全国第2位,郑州有41处(43项),居全省第1位,而拥有这么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市,全国也屈指可数。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郑州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研究城市历史特征和文脉不是为了弄清楚“我们生活的过去到底是怎么样的”,而是要去弄清楚“过去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这一问题。发掘城市历史文物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城市历史。综合艺术可依靠丰富悠久的历史资源,围绕现有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助力郑州城市文脉特征的视觉呈现。

第一,在郑州商城遗址四方公共空间内,利用综合艺术的形式使历史文化符号融入街区的场所识别和视觉标识设计。第二,在京广铁路西、陇海路两侧沿线利用铁路站段公共场所,以综合艺术的方式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第三,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的大同路、福寿街、敦睦路、苑陵街、兴隆街、德化街及钱塘路等街道空间设计和公共设施设计中重新构建铁路通商开埠时期的历史记忆。第四,在中原区桐柏路街道附近的工业老城区,以综合艺术的方式保存城市过去时代留下的工业文化遗产。第五,在南至金水路、东至花园路、西至文化路、北至黄河路的区域内,利用综合艺术,记录省会迁郑的城市历史文脉,凸显城市地域特色。

综合艺术可以巧妙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等,对市民进行直观的视觉引导,可以把不同时期历史风貌有机串联,很好地展现中原地区城市流动、包容、交错的城市文化形态,形成完整的当代城市历史文化脉络。

三、利用城市文化符号打造公共空间的视觉导视系统

现代城市是具有流动性的空间,城市里的人追求便捷高效、舒适的生活,对美的需求不断增长。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及信息传递系统的设计与公共艺术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艺术需要担任社会服务与艺术美育的使命。

21世纪之前,郑州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少之又少。随着人们对公共空间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郑州市逐渐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并制定了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方案。在郑东新区公共空间中,有很多雕塑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美的视觉感受。公共艺术具有视觉标识语文化符号的功能,在公共空间放置艺术品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当代城市化建设呼唤设计,呼唤美术服务于城市公共生活,迫切要求设计能在经济、文化、科技、功能、信息等方面符合当代社會公众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并能够将特定的城市审美与文化、环境相融合。

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视觉导视系统担任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公共设施作为视觉化的导视标识而存在,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识别的作用;另一方面,公共设施又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性的符号而存在,能使人们感知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意蕴。具有文化记忆和时代特征的公共设施可以向市民明确或隐含地揭示城市文化脉络。公共空间中的综合艺术可以将城市的文化符号从简单的图形标志中解放出来,并借助公共设施的交互使用过程使文化符号进行语义传达。这样既使公共设施具备实用功能,又赋予公共设施装点城市的“城市家具”功能,使城市公共景观具有文化性和艺术性。

四、结语

建设城市文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综合艺术对城市空间进行构建。只有善于统筹和利用各种资源,方能塑造出一个富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当代城市中,商业经济、大众消费及与之适应的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日益兴盛,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是当代城市整体文化形态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当代城市文化建设,若缺少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便会无法焕发新的生命力,无法促进综合艺术的兴盛繁荣。在设计公共空间中的综合艺术作品时,应结合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注重传播城市文化,并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设计者要深入人民大众生活,采用多种艺术形式,创新设计方法,这样才可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当下,城市地位、形象、声誉已成为评价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竞争力高低的重要考虑因素。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形象的塑造,不断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注重打造城市品牌,通过综合艺术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利用城市空间特征打造城市文化初印象,利用城市历史特征助力城市文脉视觉呈现,利用城市文化符号打造公共空间的视觉导视系统,并开展各种公共文化艺术活动,以促进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推动着公共空间中艺术形式的发展。综合艺术以多元的方式结合城市空间全面打造城市文化形象,既丰富了公共空间的视觉化呈现方式,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娜,张倩.绘就蓝图 展望郑州美好明天[EB/OL].(2014-06-

27)[2021-09-20].https://news.ifeng.com/a/20140627/40913985_0.shtml.

[3]王旭,黄柯可.城市社会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