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可行性分析及其保障对策研究

2021-01-03刘训辰吕超群孙雨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受访者志愿

乔 辉 蔡 甜 刘训辰 吕超群 孙雨竹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武汉 430205)

1 问题的提出

自世纪之交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随着生育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以及建国初期生育高峰人口逐步进入老龄阶段,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进入快车道。老龄化的洪流不仅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压力重重的养老保险制度,更伴有老年人口高龄化与失能化的趋势。

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65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从2001年的9062万人快速上升至2019年的1.76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也从2001年的7.1%持续上升至2019年的12.6%,且时间越靠后增速越快。

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缩减和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根据联合国的人口展望,2020年之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负增长,从2020年的10.12亿减少到2100年的5.79亿。进入21世纪后,老年抚养系数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到2019年达17.8%,且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老年抚养系数在21世纪末将高达58.58%,意味着按照现行界定个体步入老龄阶段的标准,21世纪末不到两个劳动年龄人口就需要承担一位老人的赡养负担。老年人群的抚养问题亟待解决。

2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简述

“时间银行”是用支付的时间来换取别人的帮助,而银行是时间流通的桥梁。“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是以有偿服务为动力,以数量充足的养老服务提供者为基础,以养老服务提供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时长为测算标准,将其提供的养老服务时间换算成时间币进行储存,等到本人年老后,可用时间币购买所需的养老服务。

最早提出“时间银行”这一观念的人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在1980年卡恩46岁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大面积心肌梗塞,也是这次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和看法。随后几年中,他开始逐渐提出“时间银行”这一观点,最初的想法是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需要时,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在亚洲,“时间银行”这一设想最早由日本学者旭子水岛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后80年代美国学者艾德加·卡恩等人逐渐完善此理念,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地。

服务于老人的“时间银行”秉承着“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鼓励年轻人和低龄健康老年人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其付出的时间将反馈于他们自身。这是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等价交换。当部分老年人群体难以得到很好的赡养时,“时间银行”的出现规避了政策强制性养老带来的诸多尴尬和不便,在人文情怀、经济负担、养老品质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优势。

首先,对于年轻人来说,“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志愿时间的调配上具有自主性,在闲暇之余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延误本职工作,并且能够在时间上有所“收入”,不至于席不暇暖。其次,对于低龄健康老年人群体来说,这缓解了他们“老无可依”的焦虑,投资在老年人身上的服务时间,不失为一种效益稳定的“股票”,他们在积攒服务时间的同时,也分担了未来其子女的赡养压力。最后,对于老年人来说,普通养老机构的收费往往相对高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极有可能是一股不小的压力。以北京为例,北京西城区靠近亿元的中端民营养老,采用“押金+月金”模式。会员需要一次性缴纳180-310万不等的会费,每月还需要缴纳4000-5000的租金以及1680元的餐费比公办养老机构甚至贵上许多,并且每年床位有限,很多老人登记后三四年才能入住。每月5000起步的养老价格和平均4000左右的养老金,形成鲜明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几百万会费的压力,很多人已经开始探索养老新模式。与之相比,“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成本较低,且由于时间上富有弹性,该模式更能给予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时间银行”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自愿提供服务换取时间的客户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老无所养的困境,既节约了养老院的相关投资,又解决了养老人员的匮乏。

3 该模式可行性分析

该调研面向武汉市普通城镇居民,涵盖青年和老年各个年龄阶段且分布较为均匀,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四个类型问题:调查者基本信息、对国家养老政策的了解、对“时间银行”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其中着重探讨了时间养老在中国的可行性这一问题。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3.1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国家的养老政策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家面临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趋势,调查显示,超过70%以上的人或多或少关注国家养老政策,在这样的趋势下,会有更多的人希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养老政策。

3.2 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当前养老现状存在担忧

据调查显示,约有15.81%的人对当前养老现状感到非常担忧,有72.09%的人对现在的养老现状感到担忧,但相信有解决的办法,从数据上看,绝大部分人在我国老龄化加剧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担忧。

3.3 大部分受访者对养老机构表示不了解

据调查显示,只有12.58%的受访者对他们周围的养老机构持有满意信任的态度,剩下的大多数受访者都对周围的养老院不满意,不了解,不信任。从这份数据可以反映出目前我国养老院并未做到让大多数人信任满意,质量和数量都有待提高。

3.4 大部分受访者在做此调查前对时间养老不了解

时间银行作为一个在瑞士开发的养老项目,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半的人在此之前从未听闻过这个项目,只有33%左右的人听说过此项目,并且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对此不太了解。目前在中国,时间银行还未被大众广泛熟知。要想在中国实施该养老模式,相关机构就必须要对广大群众进行介绍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其独特优势。

3.5 大部分受访者主动愿意或不排斥提供志愿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 56.74%的人都愿意主动提供志愿服务,40.93%的人因不太了解,持观望态度,只有极少数的人不愿意去主动提供志愿服务。这个调查说明了目前志愿服务在社会上还没有被人们足够了解。政府在社会上应多宣传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3.6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最愿意陪老人聊天说话,做家务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愿意去主动提供志愿服务。针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愿意陪老年人聊天说话,做家务的人最多(占65.58%),愿意陪老年人健身活动,愿意陪老年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人也较多。大多数人都有一颗愿意帮助老人的心。相关组织应该多组织广大年轻人进行一些针对老人的志愿服务,让老人们在自己年老体衰时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心和爱。

3.7 受访者选择养老方式时最看重与人交流,医疗,氛围

在选择养老方式时,从调查的人群中看出,氛围的好坏是最多人所优先考虑的。其次是与人沟通交流是否方便,医疗条件水平,与人沟通是否方便,是否会麻烦子女。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养老方面最看重的是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以及医疗的保障。

3.8 大部分受访者对时间养老持接受开放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54.88%的人在了解时光养老后会考虑一下时间养老,23.72%的人表示无所谓,由家庭商量决定,21.4%的人态度较为保守,还是会首选传统养老模式。在调查结果中,对时光养老持接受开放态度的人占大多数,说明未来在中国成功推行时光养老还是很有希望的。

4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保障机制建议

4.1 确保审核制度的完善

为保证老人得到的服务质量,“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可以将服务质量分等级划分,然后将其融入时间存储因素中,服务者最终获取的时间币将兼顾时间与质量两个因素。这种机制更能激励人们用心服务老人,老人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考虑到精神层面的照顾表达方式不像实际行动一样比较容易衡量,等级划分不应当太过僵硬死板,应当以老人的满意程度优先,但要避免“五星好评”演化成对老人的道德绑架。

4.2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多地已经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展开探索,例如上海、武汉、南京等地,政策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对其提起关注并对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倾斜,也可以通过鼓励社会募捐的形式获得必要的经济来源。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时间银行”模式在社会上大力推广,并对已经实施“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成果验收。同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关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广泛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而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应该早日提上日程,为“时间银行”在中国更广泛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为保障合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服务提供方,机构应当与之签署对应的劳务合同(劳务合同是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机制中三方主体之间存在两个服务合同法律关系,无论养老服务提供者与“时间银行”组织之间签订的服务合同,还是服务接受者与时间银行之间签订的服务合同,两者均是有偿的双务合同。借此,我们能够最大程度严格把控这部分人群无犯罪前科和意图,尽可能确保他们本人不对老人造成人身伤害。但服务结束后,老人的信息安全能否在此得到保障则不可预知,尤其是人群中会有部分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为整个模式运行的安全程度打上了一个问号。

在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内部发展还不均衡,第三支柱养老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压力,推动第三支柱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怎样解决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门槛问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说,一些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孙洁认为,未来要加大对第三支柱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一揽子强有力的激励政策。第一,要增加税收优惠或者税收递延的税优力度。第二,希望加快试点,扩大试点的城市,把这个面推开。第三,在优惠税收这块。第四,需要有财政补贴。而这些措施,可以用在“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中来。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受访者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