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实效性教学研究

2021-01-03李炳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立德马克思主义思政

李炳昌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广西·崇左 5322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要依靠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育德素养,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1 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浪潮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不定,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使得我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面对着新情况、新特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临着严峻挑战。

1.1 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加剧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结构快速演变,多元化文化思潮异彩纷呈,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变异现象,一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悄然蔓延流行开来,价值取向多元化成为社会现象中的一种常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的价值认同与共识,消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

1.2 新媒体环境的消极影响

在新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快速、便捷;网络空间隐藏着文化生态乱象滋生,内容往往良莠不齐;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对“价值”“意义”出现断章取义的理解;主体互动多向性导致了权力的弥散化,信息获取自由、开放,改变了人们打造知识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高校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阵地,切实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校园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线上线下和谐统一的正面宣传,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大学生的心智,引领他们的行动。

1.3 理论讲授感染力尚有不够充足的现象

高度的政治性、抽象的理论性和严肃的思想性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体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将党的大政方针刻入学生的头脑和心田,挑战着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可行性的具体的教学设计,将教材文本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教学话语,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要注重思维的培养和理论的分析,诠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把党在各个阶段执政的相关理论和政策传授给学生。教导学生深入剖析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背景、过程,让学生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教会学生看透事件的深层次内涵、背后的本质蕴含,正确评价和看待各种思潮和社会问题,并且转化为主动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良好的立德树人效果。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育德素养是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因素

要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教师的素养非常重要。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提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六个要”素养,为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2.1 政治素质过硬

思政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主要根据在于其鲜明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与课程性质相应的素质要求,一定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保持政治敏锐性和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思政课教师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为一以贯之的信仰,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正确把握政治因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把思政课教学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思政课的教育功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2 业务能力精湛

思政课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表现在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文化厚度三个方面。首先,要具备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思政课的内容包含对历史的总结和对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加工、概括与抽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要把读经典与悟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成一种精神追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能力,才能精通思政课的学理性,娴熟驾驭教学内容体现的真理、逻辑和规律,才能保证活用。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科学、透彻的理论和清晰的学理分析思政课内容,善于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深刻领悟理论知识的精髓和内核,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地传导给学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解释学生的思想疑惑,避免学生陷入思想危机和信仰危机。

其次,要具备多样化类型的知识广度。思政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涉及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等。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积累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保证自己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扎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新问题及其道理讲得透彻、讲得清楚,让学生明白,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思政课教师要有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的思维方法。国际视野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熟悉世界各种优秀文化成果,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成果为我所用。历史视野就是要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巧妙自如地运用在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尤其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总结历史经验,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以正确的历史观教书育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再次,要具备强大的文化厚度,用文化伟力支撑学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思政课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广泛涉猎文、史、哲、天、地、生、艺术等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思想深度,积淀为较高的文化修养,为讲好思政课筑牢文化支撑。思政课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基础,有利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汲取各种文化的精华,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拓宽视野,乐于接受新事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形成较高的人文精神,在教育理念上彰显人文性、文化性,关怀学生,鼓励和宽容学生树立怀疑的理性精神,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提升思政课教学情感力与亲和力。

2.3 高尚的品德修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示范效应。思政课教师应该以高尚师德塑造自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一,以德立身。以德立身是思政课教师履行好充当人师的神圣职责。习近平说:“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己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2]教师是学生人格修养的模范,思政课教师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传授先进的思想文化,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寻找自己生存的意义,走正人生方向与道路,实现有益于社会的人生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

第二,以德立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是真实性、科学性的客观事实与现象。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述说事件中滋生愿意接受教育的亲和感,有效发展自己的政治思维,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的有机结合,把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信念,对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产生认同感,由衷真实感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端正的治学态度,遵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用事实说话。同时,教师要以真情实感的体验展示自己对真理的笃信,对文本的解读与意义的创造。教师只有付出真实情感,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共鸣,实现道德感染。

第三,以德施教。教师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去传授知识,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其行。思政课教师以德施教,自己首先要有深邃厚重的爱国情怀,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民族自豪感,才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有注重爱岗敬业的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关怀他们,在为他们的成长呕心沥血,从而焕发他们追求良好的学风,理性地精心筹划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用自己的才学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3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成效的策略

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加强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育德能力,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3.1 做好“八个坚持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必须做好“八个坚持相统一”。“八个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教育教学的科学指南和基本原则,思政课教师要领会其精髓并在实践中遵循。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这是课程价值目标的根本使然。政治性和价值性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学理性和知识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建设性和批判性是思政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和责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传导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三个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师思考“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引领,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思政课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知识和真理性理论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严谨的规律、逻辑、真理来阐释政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知识传递与品行育成有机结合,塑造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青年和时代新人。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这是如何实现思政课功能的根本要求层面而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明确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范畴,有严谨的理论体系、逻辑体系、方法论体系。思政课教师要彻底研究教材,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把其基本概念、主要观点、重要问题、理论逻辑、思维方法讲透彻、讲清楚,讲出理论的科学魅力,讲清思想的精髓,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回答好学生关心关注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让学生真正弄清“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回击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同时,理论教学要走出课堂延伸向社会,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经验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是强调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过程、方式或方法。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正确地把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有序开展。大学生作为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拥有独立的意识、独立思考和能动创造性。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和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建立师生相互尊重和信赖的良好关系,才能赢得大学生的信赖和认同,切实增强思政课的亲近感、亲和力的效果。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防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居高临下地强行“填鸭式”灌输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教育,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的显性教育的方式体现在它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及其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隐性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融入到其它课程中,融入具体的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共进的思政课程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能够优势互补,促进思政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效应。

3.2 教师师德的自我塑造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内外兼修,成为人师,才能提升立德树人效果。

其一,自觉加强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自觉加强学习是修炼育德能力的根本方法和必要途径。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领会其精髓,提高是非辨析能力,提升政治素质,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理论和技能技巧,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坚定职业信念,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社会职责。

其二,严格自我反思。自我反思实质上是教师对照客观的各项师德要求标准、规范,进行自我剖析,思考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不断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克服不良杂念,以优秀师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稳定的师德品质,养成符合师德要求的行为习惯。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一日三省吾身”,才能“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其三,提升自律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文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纷繁社会中,思政课教师必须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自觉地遵循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严格管理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律及原则。保持定力,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教育事业相融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淡泊名利,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境界。

猜你喜欢

立德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