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uman Library—民族院校数字图书馆全新的服务模式

2021-01-03余建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民族交流图书馆

余建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0 前言

Human Library原名为Living Library,2010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新名词Human Library。Human Library通常被称为“真人图书馆”“活体图书馆”或“图书馆借人活动”。Living Library服务于2008年传入我国,2009年在国内高校正式开始使用。

Living Library起源于1993年,当时丹麦的哥本哈根一位名叫罗尼·勃格的青年在一次晚会上被人刺成重伤,他康复后与其四位朋友建立了非营利性的、名为“停止暴力”的青年组织。罗尼·勃格认为,每个人都有暴力倾向,但如果有机会能与自己的仇人面对面进行交流,将会使自己的暴力倾向得到有效的遏制,先后有4万青年加入了这个组织,该组织采用面对面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展开同辈教育活动,他们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为原则,伴随而来的将就是相互容忍。

在“Human Library”活动中,读者所借阅的“书”是由活生生的人充当的,而不是传统的“书”,因此读者的“借书”就是“借人”。读“书”的方式就是“相互交谈”;Human Library活动将书与人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了开放式的,自主交流的学习环境,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缩短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提供了更加具有亲和力的、人性化的服务。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对于发挥图书馆的优势、提升图书馆的功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民族院校图书馆,要区别与普通院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一直有它的独特服务,多数图书馆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个特说起来是很容易的,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做到“特”是难上加难。笔者了解到,像四川民院,西北民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院校,由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的影响。各学校所收藏地方、地域特色书籍较少,人文环境之类信息资源书籍少之又少,与外界的交流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立“真人图书馆”,将会给民族院校图书馆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将是民族院校发展的新动力,将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

1 民族院校Human Library的意义及优势

1.1 民族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严峻

当前,网络开放,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内地对人员需求较大,而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区域,因此就会产生不敢走出去,担心走出去的心理压力。就业压力相当大,相当严峻,尤其是对即将要毕业、走向世界的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压力更大。相对于普通院校大学生而言,民族院校学生由于身处民族地区,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像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与外面接触非常少,获取外界信息渠道比较少,视野面不够宽广,胆量小,不敢走出本地区心态普遍存在,加之就业面比较狭窄。另外,作为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0、00后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沟通能力差,适应性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在学阶段普遍会产生沮丧、茫然不知所措等心理及生理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有加速发展的趋势,“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通过对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发现18%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2014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对在校的9000多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发现3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这些学生中,75%的学生不喜欢与别人交流,不敢与别人交流,是乖乖女,或乖乖男型。还有一部分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型。

1.2 拓展了现有民族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

Human Library是“读人”的一种服务模式,把人当作书进行借阅,其读书阅读的过程,也就是人与人的面对面信息交流的过程。这种新型的读书模式拓展了图书馆的内涵和社会功能。以前的图书馆仅局限于纸质图书的借阅或电子图书信息的阅览。而“Human Library”作为非信息文献,这就无疑增加了图书馆服务内容,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

1.3 符合当前图书馆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作为图书馆的任何纸质文献或电子文献信息资源都是可以复制的,而“Human Library”作为非信息文献,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都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比如同是民族研究学者的两本“书”他们都对于本地的乡土人情,或民族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见解,即便是同一个“Human Books”的观点与立场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能每次对同一个相同的问题给出同一答案,对于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本“Human Books”,通过“阅读”所获取的信息也是不尽相同的。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本“Human Books”,然后面对面进行交流,以获取自己某一方面信息的需要。这样的活动能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书本,“阅读”各类精彩人生,通过互相交流,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同学们可以从中得到其中一点或者更多,人生导向就有可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1.4 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传统的图书,都是通过图形、图像、符号、文字来表达某一个内容,往往我们是通过阅读,理解,再阅读,再理解,以此达到宣泄感情或抒发情感的目的,无法满足读者进行互动、交流的向往;再者作为网络资源也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在信息资源大爆炸的这个时代,读者已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已显现出了乏味与疲倦。而作为Human Library中的“Human Books”有读者可亲近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与“Human Books”处于平等的地位,对于读者的提问,他们会给予有针对性的回答,与读者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读不懂或理解不透的问题。并且读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Human Books”会根据读者的提问,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肢体语言或者是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读者亲切交谈。另外,“Human Books”与传统意义上的书是不一样的,每本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与读者之间可以建立朋友关系,对读者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民族院校开展Human Library信息服务模式举措

2.1 要做好前提工作

学院通过媒体、广播、网络、海报等对Human Library信息服务进行全面的宣传,让读者明白什么是“Human Library”,如何使用Human Books,让读者对Human Library有一个完全的了解与掌握。然后再通过校校局域网、报纸、海报、广播电台等进行招募志愿者,或者通过主动邀请,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有目的的获得一些特有“信息资源”。对于民族院校而言,我们要招募一些,与民族地域,当地风土人情,比如像甘肃省有名的拉卜楞寺寺院的“活佛”或著名的僧人,或一些知名学者,社会前沿创业人士作为我们的“Human Books”。当然,也可以提前通过征求读者意见,以座谈会的形式或发调查问卷的形式,知道读者需要怎样的“Human Books”信息资源,然后有目的的进行招募,招贤纳士,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当然这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图书馆有专门的人员来做,这就对图书馆专职人员有专门的要求,必须是善于言谈者,善于沟通者,有亲和力的,且崇尚图书馆服务事业的人。通过与Human Books进行交流、沟通,使之能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然后情愿当好一本“Human Books”,自愿为图书馆事业做贡献,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

2.2 专职人员要做好“Human Books”的管理工作

做为数字图书馆专职人员要做好“Human Books”的管理工作,因为“Human Books”与传统概念上的信息资源下的书籍是不一样的,每本“书”都是一个活字典,都是独立的。传统意义上的书籍的采购是简单的、容易的,而“Human Books”的采购,需要专职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来挖掘。并且要“妥善保管”。因此要运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势来对“Human Books”建立网络信息档案,通过相关信息系统对“Human Books”进行编目,然后进行流通,以达到“借阅”的目的。“Human Books”在流通过程中,对读者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回答,不能刻意扩大,或者刻意隐瞒事实本身,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与读者的交流中尽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Human Books”的管理,与其它信息资源的管理是有区别的

“Human Books”的管理,与其它信息资源的管理是不一样的,每一本“Human Books”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因此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要定期不定期地向读者宣传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知识。还必须要建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要尊重“Human Books”隐私权益、知识产权、人格、版权等,使之在借阅期间始终与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进行。

3 结束语

截至目前,Human Library为国外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内,Human Library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影响范围比较小,做为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阵地,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因此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一些比较成功的Human Library进行考察和研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积极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相信Human Library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将会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将会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将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交流图书馆
如此交流,太暖!
我们的民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图书馆
多元民族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