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策略研究

2021-01-03韩照坤冯雨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大学生

韩照坤 冯雨晴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0120)

0 引言

“00后”指的是2000年之后出生的新一代,00后出生后的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而“00后”目前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主体。与此同时,根据Quest 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有3.2亿网民的年龄是95后、00后,占总体网民规模的28.1%。再加之互联网高度发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新媒体视域下研究“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于规范、引导这些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促进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媒体”主要指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构建的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就当前来看,主要有网络和手机媒体形式以及两种形式杂糅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反映舆情的主要平台。而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更加受到大学生的高度使用和关注,成为他们话语权的重要出口。尤其自疫情爆发以来,高校日常教育教学转至线上,“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也随之呈现出新特点。在此背景下,加强“00后”大学生新媒体网络行为特点研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00后”大学生新媒体网络行为的特征分析

1.1 开放多元化

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视野和学习方式,“00后”大学生具有新的学习平台、社交平台,面临着多元性和开放性的新媒体网络,学习环境具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着更强的复杂性,各种信息在网络中汇聚,这样一来,学习的知识的面广了,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网络媒体信息中的存在着信息的良莠不齐,诸多隐蔽而且负面的信息可能隐藏其中,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导正确对待新媒体网络舆情,避免新媒体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信息获取便捷化

现如今,我国已经有了8亿网民,其中有98.3%的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作为已经进入到大学的“00后”,也是手机上网的主要用户,伴随着网络流量的降价,“00后”手机上网最后一个壁垒也被打通,网络彻底为“00后”大学生打开,“00后”大学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天地,利用网络可以扩张自己生活的边际,浏览新闻、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和网络学习成为了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但是网络越便捷带来的到底是益处还是弊端,是比较有争议的,知识的开阔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困扰,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

1.3 虚拟交互化

“0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时候,行为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还缺乏控制,日常生活中,面对真实的人和事的时候还可以有所控制,但是在网络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容易产生不受约束的行为。例如大学生的情感互动,在现实中羞涩开口的事情,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表述内容可能更加大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感觉刺激更加强烈的网络会带给当代大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从而导致大学生将网络行为和客观行为混为一谈,从而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

1.4 网络素养薄弱化

网络素养是指人们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和改变网络的能力。“00后”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所以拥有比较高超的网络技术,与之匹配的网络素质远远没有达到,在诸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缺乏自控力。具体表现在于:一是缺乏自律性,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难以自控,从而网络使用时间过长,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在对暴力、反动、色情的信息的抵制能力较差;二是在新环境下,大学生接触到不同人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事件有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表达,很容易被其他声音所影响。大学校园生活具有典型的群体性特征,大学生在校园有着主流态度,面对各类事件发表观点时保持“共同态度”。同时新媒体交互形成“交际圈”,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为了保持人际关系就形成了从众心理。在新媒体舆情传播中态度和观点有很强的感染性,随大流、缺乏思考等从众心理;三是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和意识,网络虚拟的平台进行造谣的成本比较低,恶意攻击他人,抨击社会等;四是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对网络安全的保护意识,不能对黑客等较为客观的认识,同时网络抄袭横行。

2 影响“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主要因素

新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深受新媒体的大环境影响,其思想行为和特点和时代背景、网络环境以及教育情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时代背景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拥有更加强烈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非常强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意识也逐步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媒体也开始迎合大学生自身的状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带给“00后”大学生更多的思想困惑、道德疑虑和行为矛盾。

网络生活环境方面,当前的“00后”大学生面临的网络环境更加丰富,网络已经成为了当前“00后”大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平台。所以无论是在精力的投入方面还是在依赖程度方面或者影响广度方面。“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都达到空前的水平。目前,网络已经逐步的由生活工具,学习工具转变成为了彰显个性、了解生活方方面面的平台。作为“网络的原住民”,“00后”大学生成为了网络信息的主要接收者,同时也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人员。不过当前网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约束程度不够。

教育环境方面,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00后”大学生拥有非常宽广的知识面,但是当前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没有达到相应的广度,缺乏信息量的优势,大学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质疑,这也给了思政教育的极大挑战,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同时,当前依旧存在部分思政教育者的素质不够高,思政教育依旧处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对新技术,新媒体等的应用,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度不够。不过也可以看到,当前的辅导员对于日益年轻化,许多“90后”甚至“95后”进入到辅导员队伍,并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年轻化的思政队伍让思政教育团队和“00后”大学生之间差距更小,从而沟通交流方面更加容易,沟通的难度也较小,所以,在新一代的思政工作者的带动下,能够更好的改善和影响“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3 “0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创新载体,增强高校网络平台的吸引力

思政教育的创新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载体创新,目前思政教育实施的网络平台已经从以学校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的传统的网络平台,逐步向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进行转移。载体创新主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的思想观念的创新,另一个方面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所以要想进行思政教育的载体创新,首先从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入手,转变观念,增强网络意识。

在网络时代,如果想要更好地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网络时代的基本工具,只有熟悉网络,才能了解学生,知晓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所以,从网络思政工作视角下来看,思政辅导员老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沟通,转变教育观念。之后需要进行教育内容的创新,增强教育内容的开发能力,通过开发新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如何找寻新的教育内容,如何开发新的教育题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以当前应该对已有的形式内容进行充分挖掘。深挖其中的创新内容和新的切入点,从学生关注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装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并进行及时的互动,增强信息的竞争力和关注度。例如在时政热点的话题方面,发起相应的谈话,进行沟通交流,并将相应的内容通过新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从而增强吸引力和关注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提升对于国家热点的问题关注和思考。

3.2 及时引导,减少大学生网络失格现象

网络发展带来的是便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要再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认真做好引导,引导学生规避风险。当前的大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还在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存在着易冲动、缺乏克制、缺乏法律法规的了解以及规范自己网络行为的意识,从而产生一些网络失格现象。所以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首先要充分宣传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健全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规范大学生网络使用,提升网络素质,减少网络失格现象。同时增加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知识的普及,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网络使用,从而减少大学生网络失格现象。

3.3 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新媒体使用能力

新媒体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复杂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的机遇,对思政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对其新媒体的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整合教育重要课题。鉴于此,一方面想要提升“00后”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提高网络信息的辨识度和理解能力,必须要求教育工作者拥有更好地、更强的新媒体使用能力,利用“00后”大学生更加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网络信息的辨识度。另一方面,在思政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上提出新的要求,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媒体使用能力。当前“00后”大学生拥有着自己的语言体系,要想和“00后”大学生更好的沟通和交流,需要熟悉“00后”关注关心的内容,从发掌握与“00后”沟通的技巧,充分运用智慧,加强个人人格魅力与语言魅力的提升,充分掌握对话技巧,运用更好的工作能力,使得“00后”大学生更易于接受,并受到欢迎形式和内容的方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