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2021-01-03刘彩娜吴培培曲晓虹

中国药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葡萄膜生物制剂哺乳期

刘彩娜,吴培培,徐 缓,李 霞,曲晓虹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葡萄膜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葡萄膜炎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其中NIU是一类无法确切诊断病因的高度异质性疾病,发生眼部并发症(如白内障、黄斑水肿、青光眼等)的风险较其他眼病升高5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在NIU的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但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且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故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用药值得探讨。本研究中总结了NIU的合理用药要点及针对特殊人群的用药建议。现报道如下。

1 NIU的合理用药

1.1 糖皮质激素

囊样黄斑水肿是葡萄膜炎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局部或全身皮质类固醇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应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如核因子κB和激活蛋白1的活化来实现的。对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及双眼葡萄膜炎常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由于其会带来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体质量增加、骨密度降低和抑郁等不良影响,其全身应用受限[1];对于前葡萄膜炎,常采用局部治疗,包括局部点眼、球周注射、玻璃体腔注射等。糖皮质激素使用前需排除全身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把握适应证,控制用量,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及时根据全身情况及眼部炎症的程度调整剂量。近年来,国内上市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IDI)通过玻璃体腔注射给药,大大降低了使用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IDI由可生物降解的乙醇酸和乳酸共聚物组成,可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使0.7 mg地塞米松逐渐释放到眼内,其效果可维持6个月,较多证据表明,IDI能有效减轻葡萄膜炎的黄斑水肿,从而达到提高视力水平、控制炎症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2-4]。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眼压,注意其可能引发的白内障、青光眼等不良反应,另需密切关注注射后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裂孔等风险[5-6]。KHURANA等[7]的研究发现,晶状体缺如和玻璃体切割术是植入剂迁移入前房的危险因素。

1.2 免疫抑制剂

治疗NIU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物,如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Aza)、吗替麦考酚(MMF)等;钙调素抑制剂,如环孢素(CsA)、他克莫司(TAC);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TX)。

MTX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来抑制快速分裂的细胞,作为激素减量疗法的一线用药[1],可局部玻璃体腔注射及全身使用[8],对于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常用剂量为每周5~25 mg[9],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大剂量使用时应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10],用药时可补充叶酸以减少不良反应。

Aza主要作用于细胞DNA合成期,但几乎可干扰嘌呤代谢的各个环节,甚至作用于静止期,属非周期特异性药,常用剂量为1~2 mg/(kg·d)或25~150 mg/d[9],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肝功能损害,其中骨髓抑制严重者可致命,临床可通过用药前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检测、实验室指标监测及患者用药后的密切监护,避免或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11]。

MMF的应用剂量为2 g/d[9],同比其他免疫抑制剂,其肝、肾毒性相对较少[12]。

CsA口服吸收个体差异大,停药后易出现炎症反复,常与MTX合用,疾病控制后优先考虑停用CsA。

TAC与CsA疗效相似,停药后反弹发生率较低,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比CsA低。

CTX常作为其他药物无效、紧急情况短期使用,其不良反应较大[13]。

免疫抑制剂虽具有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10-11],但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NIU的临床效果较好[14-15]。

1.3 生物制剂

2018年,FOCUS指南中指出,对于传统治疗失败、需节制使用激素、激素禁忌或不耐受、重症患者可启用生物制剂,生物靶向制剂能特异性针对某一炎性介质,阻断疾病的发展过程,疗效良好。主要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利妥昔单抗(RTX)等。

TNF-α单抗可双向调节葡萄膜炎机制,增强抗炎机制的同时抑制促炎机制,加速恢复眼部免疫稳态,常用药物有英夫利昔单抗(IFX)和阿达木单抗(ADA)。ADA用于治疗NIU的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其疗效[16-19],虽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诱发较严重的不良反应[20-21],但研究证实,ADA的常用剂量(40 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的稳态血药浓度约为所需有效浓度的3~7倍,属治疗安全范围[16,22-23]。ADA在美国和欧盟均已获批用于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国内已批准用于成人葡萄膜炎。

RTX可用于治疗TNF-α治疗无效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伴葡萄膜炎,同时可作为难治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伴葡萄膜炎的抢救治疗[24]。

2 特殊人群用药

2.1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随着1961年“海豹儿”事件的爆发,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且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需使用药物的孕妇占60%~90%(叶酸、维生素等除外),且绝大多数孕妇需要联用2种以上的药物[25-26];哺乳期间,大多数药物均可被动扩散转移至乳汁中,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的用药安全应引起广泛重视。

孕妇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泼尼松与泼尼松龙为首选,特别需注意的是在孕8~11周敏感期,低剂量(10~15 mg/d泼尼松龙)的个体风险可忽略不计,但使用高剂量的激素有唇腭裂风险[27]。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使用剂量偏低且全身吸收较少,个体风险似乎可忽略不计。哺乳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是限制母乳喂养的关键因素,即使较长时间重复给予高剂量药物也可再等待3~4 h后继续哺乳[28]。Aza和CsA在孕期均可使用,但整个孕期均应通过详细的超声检查确认胎儿的发育状况;孕期使用TAC应注意在孕后期检查新生儿肾功能和血钾水平;MMF具有致畸性,在孕期应避免使用[27]。尽管常有人对哺乳期母亲使用Aza表示质疑,但病例报告中发现儿童获得的药物浓度极低[16]。CsA和TAC均被认为用于哺乳期安全、有效[28]。

生物制剂中ADA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48000的大分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能通过胚胎转移,胎盘成熟后可增加其转移,故ADA在孕早期无需停用,在孕中、晚期的使用应有充分依据,密切监测[28]。ADA等其他生物制剂在哺乳期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仍可使用[28]。

目前,糖皮质激素的一线用药位置仍被广泛认可[29],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更应遵循先局部后全身使用的原则[30],ADA,Aza,CsA,TAC均是较安全的选择,但应禁用MMF。

2.2 患儿

儿童葡萄膜炎是指在16岁以下人群中发生的葡萄膜炎,大多为非感染性,最常见的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并发葡萄膜炎。目前,儿童NIU的治疗策略为在急性炎症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随后尽快过渡到免疫调节治疗[31]。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NIU的一线药物,初始治疗阶段通常局部使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在儿童中更易引起眼压升 高[32]。研 究 表明,糖皮质激素滴眼治疗时为降低白内障的发生率,如可能,建议频率尽量≤2次/日[33]。在局部滴眼治疗难以控制炎症时,可选择球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应注意结膜下出血及感染等风险。IDI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故不推荐应用于儿童[34]。儿童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主要不良反应是影响生长发育,研究表明,当糖皮质激素用量超过相当于0.2 mg/(kg·d)的泼尼松时,会导致生长障碍[35]。中、长效糖皮质激素对身高的影响更大,每日给药比隔日给药对身高的影响更显著。

MTX因其无发生肿瘤的风险是目前治疗儿童NIU的糖皮质激素减量治疗的首选药物[36]。WENTWORTH等[37]建议,MTX口服初始剂量为每周0.15 mg/kg,每6~8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炎症稳定可控即停用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需根据患儿体质量调整药物剂量,当口服周剂量增加至17.5 mg而炎症仍未控制时,可改为皮下注射,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患儿血细胞计数及转氨酶水平。二线用药主要有CsA,MMF,Aza。CsA一般起始剂量为3~5 mg/(kg·d),分2次服用,之后逐渐减至2~3 mg/(kg·d)[37];TAC目前在儿童葡萄膜炎中的应用较少。MMF可用于对MTX治疗效果欠佳或不适合用MTX儿童的替代治疗,对钙调素抑制剂和生物反应调节剂无效的患儿也可能有效[38],但MMF用于儿童的研究报道较少,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不明确。Aza因可能引起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少应用于儿童[37]。除上述免疫抑制剂外,CTX等烷化剂因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大,不推荐用于儿童NIU治疗[36]。

IFX和ADA是治疗儿童NIU的常用生物制剂,研究表明,这2种药物均有效。鉴于ADA在美国和欧盟已被批准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NIU,故推荐优先选用ADA。

2.3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老化、慢性病、多重用药等因素影响,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更加谨慎,应根据病理类型个体化用药,并注意感染、水钠潴留、高血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精神系统疾病等严重并发症。有研究报道,糖皮质激素持续应用6个月以上的糖尿病风险增加2~3倍[39]。泼尼松剂量>7.5 mg/d会增加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风险[40]。糖皮质激素应用期间需严密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高度警惕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一般先用钙调素抑制剂,但CsA长期使用易致高血压、肾功能损伤,故对于患有高血压、肾病的老年患者,推荐使用TAC[41],TAC在平均动脉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方面,安全性较高,可长期用于治疗老年患者的NIU,使视功能稳定或改善[42]。老年患者无明显抗代谢药物禁忌证,但其安全性相关文献报道有限,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老年患者应用生物制剂方面,ADA可用于改善NIU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降低失明发生风险,同时也会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老年患者使用后总体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43-44]。RTX可控制白塞病相关视网膜血管炎症状,且随访无复发,对于老年患者视网膜病的维持治疗,该药更稳定、更安全[45]。

3 小结

对于NIU,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首选药物,近年来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使用,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同时其毒副作用及抗原抗体反应等仍是限制其使用的重要原因。对于特殊人群用药,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利弊,优选出最适合特殊群体使用的药物,同时期待新型药物的研制,以及更多临床试验的研究证实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

猜你喜欢

葡萄膜生物制剂哺乳期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新厂即将投用!“中草药+功能性生物制剂”成破局之道,金林生物再发力
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及饲喂价值的影响
儿童葡萄膜炎86例临床特点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关于葡萄膜炎的那些事!
葡萄膜炎:可致盲的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