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03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整体经营国有企业

曾 姗

(平果市鸿铝水务有限公司,广西 百色 531400)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双重的竞争压力,不仅有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也有国内企业飞速发展的压力,国有企业的经营步履维艰,难度很大。所以国有企业必然要注重改革,在改革的道路上,已经暴露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需要国有企业引起重视,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分析出内部控制的短板,以便找到解决对策,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系统的,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凸显出来。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企业对内部经营和管理工作进行的有效调整、规划以及控制的手段,以此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明确相关的工作职责,完善组织结构,并且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真实和完整,确保企业资金使用安全,保护了国有企业的资产,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果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首先,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注重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归属不明确,国有企业都是政府管理的,这就存在政企不分家的状态,产权关系比较模糊,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多的受制于政府的管理。而且国有企业的管理权和收益分配的权利都是属于政府的,这就会降低国有企业主动参与市场复杂的竞争环境,主动性不强,会直接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发展,导致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漏洞很大,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

其次,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特殊性。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指导企业的实际战略发展要求的,同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关系之间是分离的状态,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国有企业组建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制约的关系,以此把资金与管理进行分离,从而更好地实现战略性改组的目标。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第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金管理的能力,减少资金浪费现象,确保资金充足。资金是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命脉,充足的资金确保国有企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也助力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提高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重视,合理的规划资金的使用。保证专项资金能够应用到位,优化资金的配置,合理的分配资金,使资金能够投入到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降低了资金闲置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第二,国有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开展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保证财务数据的来源真实、有效,以形成准确的财务报告。尤其对于财务收支报表以及账目的管理,能够增加精准行,保护了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同时也有效地规避了一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确保国有企业资产的完整,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三,国有企业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能够提高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内部控制工作贯穿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整个流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数据共享等,建立内部沟通的平台,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国有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升各个部门的配合度,确保国有企业各个项目都能够顺利并且保证质量地、高效地完成。

第四,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国有企业由于内部经营活动多,管理者要想保证自己经营决策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有大量数据作为支持,而且要保证数据是真实的,所以按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企业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管理机制,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精准的、全面的数据,确保企业的管理者决策有效,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一味的重视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这也是改革的方向,对于内部控制的内涵以及发展意义处于忽视的状态,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工作的不重视,这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导致内部控制的整体工作质量不高。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下面员工的思想状态,其他部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虽然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有意识的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但是由于长期传统的思想意识的制约,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整体工作质量很难提升,使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2.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不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不明显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由于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而且对内部控制的内容掌握不扎实等,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同时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很多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宣传方式单一,加上管理者的意识淡薄,导致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不佳。国有企业引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时间比较晚,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加上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对于内控的相关知识欠缺,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对内部控制的管理以及规范性的管理等制度制定的不完整,影响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不仅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也会增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经营风险,制约内部控制的发展。

3.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不足

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不足,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也不利于国有企业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不畅,阻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运行系统的应用。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复杂,业务多样,部门多,管理层级繁杂等,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加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少,在制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时候,没有链接各个其他部门的系统,这会增加工作的量,数据信息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这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同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更新速度慢,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尤其是安全性的保障上,效果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等,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的发挥。

4.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不明确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过于追求对各个部门的管理,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导致内部控制的实际开展的时候缺乏工作重点,这样会增加内部控制的整体工作量,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也会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混乱,缺乏重点工作内容,也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整体工作目标,也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原则以及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掌握不准确,任何一个工作步骤都重视的前提下,所有的工作都会陷入到僵局状态,对内部控制的整体工作水平限制,也会降低企业数据的收集质量,影响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经营管理的准确判断,不利于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统筹管理,这会直接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工作质量,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5.内部控制的审计和监管作用不明显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发挥需要审计和监管部门发挥作用,便于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并予以纠正,但是现阶段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缺乏独立性,更多的工作开展受到管理者思想意识的制约,而且对于审计和监管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不准确,实际工作的时候依然会陷入到主观意识中,总是经验主义的工作模式,忽视了内部审计和监管的权威性。同时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管的职能弱化,受到各部门相互利益的牵扯,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程序受限,而且职责任务也不全面,仅限于在账目核算、会计报表、纪检监察等内容,对其他的执行力不足,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不利于内部审计和监管职能的发挥。

6.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风险预警机制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不明确,目标的设定脱离了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导致目标的指引性不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管理不严,不规范,主要是内部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应用环境,所以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来说,制度不规范,责任分工不明显,导致各部门参与内部控制的整体积极性不高,这会影响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国有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缺乏认识,还没有认识到内部工作对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影响力,而且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不佳,对风险要素的识别体系不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措施不规范等,都直接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市场的竞争环境要求国有企业内部要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确保全员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所以国有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内部控制工作模式,企业的管理者带头重视内部控制,掌握内部控制整体的内容和意义,也采取激励的措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提高各部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为强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同时国有企业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以及自己实际的经营状态,还要采取措施,激发员工的内部控制创新精神,以便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整体效果,确保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注重内部控制发挥实效

国有企业要实现高速发展,需要为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此国有企业应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认识,注重宣传的力量,扩展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方式,多样化的宣传手段相互结合,为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也需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工作效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对全体员工开展培训,充实内部控制的知识,提升内部控制意识,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发挥作用。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增强领导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等,提升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经验,打破权力的束缚,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优化资源的配置,大力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成现代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3.注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首先要注重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特点,内部结构负责,部门分工不明确以及各部门沟通少的原因,需要优化内部结构,然后对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各部门的已经存在的系统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以便链接到各个系统的资源,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提升信息反馈的效率。国有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建立沟通的平台,以便能够找到信息系统建设的不足,便于优化系统,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国有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系统集成,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与内部控制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派专人负责,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4.明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

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时候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内涵、原则以及重点要素,结合内部控制的整体工作内容来划定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同时要改变现有过于追求管理的效果,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以便国有企业能够有针对性的注重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秩序井然。国有企业依据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实际经营状况,对内部控制管理做出准确的定位,还要重视内部控制的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还要稳定相关的管理机制,了解到企业业务人员所消耗的成本和利益,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稳定性提出考验,以便国有企业都能够对内部控制统筹管理,注重重点工作内容的发展,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质量。

5.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管的智能作用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有内部审计和监管职能的发挥,这有利于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管的作用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国有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应用要设定准确的工作目标,还要保证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全面性,避免受到国有企业管理者思想意识的制约,同时要保证工作的客观性,不要受到主观思维定势的影响,拒绝经验主义工作模式。依据国有企业的经营特点,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的职能,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扩展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的范围,最终形成的报告要客观,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应该是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6.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来说有制度的约束,所以国有企业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内部控制的整体工作目标,还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工作流程,规范内部控制的工作行为,尤其是一些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国有企业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重视内部控制的管理。国有企业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有效,而且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措施,还要明确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制度中与国有企业的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估、认定和辨别,增强风险的管控。国有企业依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提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减少国有企业的损失。

五、结语

在新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虽然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有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到解决对策,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整体经营国有企业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