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感疫毒论治小儿时行感冒

2021-01-03任晓婷孙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感患儿儿童

任晓婷, 孙丽平

时行感冒是指感受时行疫邪之毒且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热病,该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病名首见于清代·林佩琴所著的《类证治裁·伤风论治》,其言“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但早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有类似病症的记载,《素问》将其统称为“疫病”,并总结出其具有普遍易感且症状相似的特点,即“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晋代王叔和将该发病特点称之为时行。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多方面有诸多论述及临床实践经验,使其内容逐渐丰富。现代医学将其称之为流行性感冒,临床上以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或伴有较轻呼吸道症状。儿童作为流感高发人群和易感人群,以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1-3],可发生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1,4-5],严重影响儿童学业及身心健康,并造成社会的经济负担[2]。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导致预防和治疗有很大难度。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磷酸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药物,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6-7],但随着临床研究的增多,发现仅早期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效果更佳,且陆续发现腹泻、恶心、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7-11]。中医药治疗疫病包括时行感冒有较好疗效,孙丽平教授传承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学术经验,在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独到见解,现将其治疗小儿时行感冒经验介绍如下。

1 毒邪夹疫言病机

《温疫论》载“疫者,感天行之疠气也”,《伤寒杂病论》言:“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疠之气”,指出疫病的发生与疠气、毒气等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载:“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疫者,感岁运之戾气。因其岁运失和,中含毒气,故而人触之即病”,认为时行疾病的发生乃因“非其时而有其气”,在“应寒而温,应温而寒”之气候异常基础上,外感时行疫毒而发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指出,外感时邪以风邪为主,随季节、地域的变化,或夹杂寒、热、湿等邪气,与毒气合而伤人[12]。正如清·徐延祚所言:“六淫之邪无毒不犯人”。《素问·刺法论》言“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指出时行疫毒多从口鼻侵入,损伤肺卫,卫气被遏,营卫失和,正邪交争,临床上可见高热、恶寒等肺卫表症;并提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指出病邪深入后的传变规律,既可顺传至气分之胃肠,也可逆传之心包。国医大师王烈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热毒理论”,认为“无毒不发热,热因毒而起,毒随邪入,热因毒生,变因毒起”,明确毒邪在外感热病及病情演变中的重要性[13-14]。

孙丽平教授传承国医大师王烈教授“热毒理论”,结合历代医家学术思想,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正气亏虚,恰逢非时之气,外感时行疫毒,内外相合而发病,其中毒邪为主要致病因素,热为主症,兼具身痛。病机关键在于热、毒交结,客咽为病,并可累及肺心。儿童作为时行感冒的易感人群,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之中肺脏尤娇,致卫外功能不足,寒温不能自调,更易被外感疫毒所伤;其二是结合小儿体质分析、喂养因素及内伤基础,认为当代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喂养失衡,嗜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痰湿内聚,食积化热,内热积聚酿毒,更易引致外感;在上述基础上加之疫病接触史,使儿童更易患本病。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遍人群易感,但儿童的发病率不高,可能是由于儿童较少进入人员聚集场所有关[15]。

2 清解疫毒调阴阳

吴鞠通以三焦为纲,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时行感冒的病位位于上焦肺卫,治疗应以辛凉宣散、清透通达之中药为宜,临床常用银翘散加减治疗。但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儿童饮食习惯发生很多变化,在治疗上应以清上焦热毒为重,佐以辛凉透表之银翘散,以清热解毒,解表利咽为基本治则,方中善于运用苦寒药物,但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防伤脾败胃。后期应重视对患儿体质的调理及改变喂养习惯,予以健运脾胃,清热消积之方,瘥后防复。

导师孙丽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双花柴芩散加减用于治疗小儿时行感冒,疗效显著。药物组成:黄芩、柴胡、金银花、连翘、贯众、紫荆皮、重楼、葛根、射干、石膏、板蓝根、生甘草等。方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上焦热毒;柴胡辛苦微寒,芳香疏泄,既能解肌退热,和解表里,又能升举阳气,条畅气机。两者相伍,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共为君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为退表热之要药,若里热炽盛,配寒水石清除里热,中病即止,以防伤阴。由于年幼儿无法准确描述头痛、咽痛等症状,常表现为哭闹不休、拒食等,故配葛根以解肌退热。金银花、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以上四味为臣药,可祛疫毒,助退热。佐以性味苦寒的贯众、重楼清里实热,以防热邪日久伤阴。再佐以板蓝根、射干、紫荆皮,既能清热解毒,通利咽喉,又能通淋小便,祛邪外出,且能凉血活血,防止病邪向营血传变。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配伍,使表热尽退,内热可除,疫毒皆解,则能内外阴阳调和,药到病除。

3 病案举例

患儿男,6岁,2019年12月14日初诊。患儿于1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6 ℃,家长自行给予口服退烧药3次治疗,患儿体温未降至正常,遂来就诊。该患儿体态偏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伴有口臭,手足心热。现症:发热,恶寒,乏力,头痛、咽喉肿痛,偶有咳嗽,少痰,纳差,寐欠安,小便黄,大便干,1~2日1行。查体:体温39.2 ℃,呼吸102次/分,脉搏24次/分,精神欠佳,咽红,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5.5×109/L,中性粒细胞39.7%,淋巴细胞57.4%,余未见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0.64 mg/L。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胸片未见异常。诊断:时行感冒(疫毒犯表证);流行性感冒。治法:清热解毒,解表利咽;予双花柴芩散加味:柴胡、黄芩、石膏各20 g,金银花、连翘各15 g,贯众、紫荆皮、重楼、葛根、杏仁各10 g,川贝母3 g,生甘草5 g。2剂,每2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嘱患儿少食肥甘厚腻之物,饮食清淡,多饮温开水,注意保暖。

2019年12月18日二诊,家长自述患儿服药1日后发热间隔明显延长,2日后热退,现已无发热,偶有咽痛,偶有干咳,纳差,寐安,大便偏干,1日1行,查体:精神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缓。咽部略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上方去石膏、贯众、重楼,加莱菔子、枳实,服3剂后诸症消退。

按:本例患儿饮食不当,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致脾胃热盛,久积成毒,恰逢外感时行疫毒侵袭肺卫,外邪引动内火而发病。当以清热解毒,解表利咽为主法,自拟方剂双花柴芩散加味治疗,既可有效清除时行疫毒、脾胃积热,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同时及时使用活血凉血化瘀药,可防止病邪入里,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二诊患儿病情减轻,热退,原方去石膏、贯众、重楼,以防苦寒药物克伐脾胃,加莱菔子、枳实健运脾胃。服3剂后随访,患儿诸症消退,嘱家长重视日常护理,注意膳食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发展,世界交流愈发增多,流感病毒的传播也进一步增强,根据国内外对流感的密切监测显示,流感样病例的就诊率、流感样病毒检测阳性率、重症病例较以往显著增多。流行性感冒对儿童及其家庭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学影响,为降低疾病负担,提倡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儿童流感[16-17]。但因家长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和信任不足,使其在中国的接种率不高,预防效果欠佳[18-21]。又因流感病毒的抗原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导致后发制人的流感病毒与先发“治人”的流感疫苗不匹配,使得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大打折扣[22]。

中医药在防治时行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素问》中就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保持机体正气充盈、主要规避疫疠邪毒达到预防的目的。即“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指出正气充足利于御邪。孙丽平教授提倡在疾病流行期间,予金银花、野菊花、金莲花代茶饮以清解内热,防止内热积聚酿生毒邪,招致外感。孙丽平教授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正气亏虚,恰逢非时之气,外感时行疫毒,内外相合而发病,主要致病因素为毒邪,热为主症,兼具身痛。病机关键在于热、毒交结,客咽为病,并可累及肺心。在治疗上以毒邪作为切入点,确立清热解毒,解表清里作为基本治疗原则,方中善于运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故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防伤脾败胃。并在治疗疾病时时时强调应将多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合理配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故在临床上常配合推拿、刮痧、穴位贴敷、中药熏洗局部等中医外治法,不仅可以有效祛除外感疫毒、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疾病疗程,还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逐渐发挥出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治疗优势,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被进一步印证。但目前缺少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设计严谨、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作为可靠的循证依据,以及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进程。

猜你喜欢

外感患儿儿童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六·一”——我们过年啦!
白血病·患儿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