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于反思 善于诱导

2021-01-02郑文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诱导作文语文

郑文华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包罗万象、深不可测。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感到颇为棘手而又不得不予以重视的问题。作为一位从教30多年的语文教师,长期执教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语文教师必须巧于进行教学反思,善于适时诱导,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追求卓越,胸有成竹向教学艺术的殿堂昂首迈进。

一、巧于反思设问,善于启发诱导

熟能生巧,疑能促思。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善于反思,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多年从教的经验提醒我:教是为了不教,疑是为了不疑,只要活用案例,放下包袱,大胆质疑,发散思维,就一定能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也一定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反思往往凝聚辛勤劳动的结晶,既有学习的智慧,也有思想的深度,能激活自己的实践,唤醒沉睡的思维,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学案例给我很大的启发,课后我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愚公移山的精神可嘉吗?今天我们该怎样审视这种精神?通过案例分析及我的诱导点拨,学生很快将问题延伸到生活中,结合实际解答了这个问题。相反,之前我在教学《祝福》时,采用传统的段落分析法去讲解课文,自己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后我在反思,假如围绕题目设问:什么是“祝福”?为什么祥林嫂会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这样拟题意义何在?这一设疑岂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考、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呢?

教学相长促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现行的语文课程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静止、消极的看客,不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具有鲜明个性、思维活跃、活力四射的主体;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滔滔不绝的课堂“领导者”、“传声筒”,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是与学生思维碰撞、实践对话的客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路人”。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和探究合作,产生交互影响,增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家引领助成长。专家是一线教师的航标,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需要得到专家的“面授机宜”。如果能让教师 “走出去”见见世面,这是教师走近名家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是教师学习、反思、超越的契机,还可以进一步唤起和激发教师的教学情感。前不久,我有幸与普宁市部分骨干教师一起往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参加广东省校本骨干培训,聆听了该校名师关于“创新课堂”的讲座。授课老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语言生动,课堂活跃。课上有点拨,课中有互动,点拨显诱导,互动促反思,课后留韵味。课堂激情昂然、铿锵有力,举例朴实、富于感染,潜移默化,实乃高效课堂,我受益匪浅。“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全省各地听课的教学骨干大受启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创新课堂的生机活力,评课活动非常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唯恐错失交流学习之良机。当时担任语文科评课组长的我更是收获丰厚,乃至小结发言时意犹未尽。假如那位专家课堂缺乏恰如其分的诱导,没有耐人寻味的反思,能获得这么多啧啧称赞吗?能收到如此浓烈竞相交流的感人场面吗?

二、勤于角色反思,善于教学补短

只语不文何教文?这是我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曾看过《中国教育报》刊登这样一篇文章《老师,你能作文吗》,对当前不少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提出强烈质疑,语言犀利,笔锋无情。但扪心自问,毋庸置疑,这里针砭的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实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震惊和深思!语文老师会说会写,这本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可现在恰恰相反,不少语文教师不会写文章。试想:一个语文老师自己不会写、不会构思,又如何去辅导学生写好作文、琢磨文章呢?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以便培養他们的语感和兴趣。但鉴于不少语文老师对语文的冷漠和短板,往往充当了“说文”而不是“作文”的角色,语文老师反而成了语文的“门外汉”,致使点评学生作文时往往流于空洞说教,或隔靴搔痒,甚至优劣颠倒,令人大跌眼镜,多么可叹啊!这样的教师不应该好好进行角色反思与补短吗?近年来,不少语文老师评职称,每每看到他们的材料语病百出,论文空洞无力,我深感任重道远,乃至于常常疲于帮忙修改,实属悲哉!

三、授之以渔教方法,巧于反思善诱导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语文教学也犹如大浪淘沙,需要我们讲究方法、讲求效率。当前,尽管大多数语文教师仍信捧将自己的“一桶水”一勺勺地均分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学会获取“一桶水”中的“水”,但只要语文教师授课前认真探究:怎样使学生获取的 “水”永不枯竭?用什么方法更奏效?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就一定能研究出更好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也是我每每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反思的问题:自己上课教给学生那么多知识、那么多方法,为什么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枯燥乏味几乎千篇一律?多年批改学生作业让我体会到:若要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境界,教师必须把汲水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是的,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据于此,我每次讲评作文时都着重分析文章的思路,不忘启发诱导,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放胆学生异想天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我的教育教学取得一点点成绩,这不得不归功于多年来自己在教学反思与诱导方面所花的心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站在新征程起跑点上,只要我们自觉遵循新课标,巧于反思,善于诱导,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教法,就一定能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活力四射。

猜你喜欢

诱导作文语文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
一类捕食食饵系统中交叉扩散诱导的图灵不稳和斑图
包头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建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