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思维

2021-01-02李颖武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讲授景物

李颖武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获得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形成能力。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则是与思维拓展分不开的。

学习语文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是阅读,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是写作,把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是一个极为艰苦的过程,要经过不断的汲取、吸收,博采众长,方能成一家之言。古时科举,所考的内容就是写作,而这写作的能力是从“饱读经书”中来的。没有“十年寒窗”的苦读,是无法沿科举一径而登仕途的。

在今天,阅读,无非是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领会生活的真谛;写作,无非是要学生能够挖掘生活的底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人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和学生思维空间的广与窄是分不开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呢?

第一步,要引导学生能进入角色。进入文章所描述的境界之中,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说他们所说,想他们所想。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能读进去,能体味作者所创造的意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眼前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四面八方看个够。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是很好的办法。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语调、语速、抑扬顿挫,使学生在读时自然地,而不是刻意地流露出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只有通过这样的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不断地认识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逐渐地感受自己未曾体验的生活。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跳出个人的小圈子,而触及到社会及人生诸方面内容,以达“开卷有益”。如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我所做的第一步便是为学生打开高中语文CAI备课系统,让学生合上书,观看画面、听朗读,然后互相交流听闻后的体会;再辅之以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的介绍。这种做法使学生能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一下子摄入自己的脑海,这种印象是深刻的。以此为基础,体验作者彼时的感受,体味作者彼时的心情。一方面激起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为下一步深入分析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要引导学生脱出作品本身去看作品。上面所论其目的只是使学生与作者在感受上产生共鸣,从而被作者笔下的景物,被作者所叙事件、经历所吸引、感动,以至情不能自已,学生还是被动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去体会、分析文中景物特色以及感情抒发,把主动权抓过来。不要只是被感动得痛苦流涕,或是被激动得热血沸腾。还应当更多地去考虑作者是怎样塑造出感人的形象,点染出引人的情境,宣泄出奔涌的情感的。这一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思维深化,由现象而深入本质。

在这一思维深化过程中,学生一定要牢牢抓住主动权。如果说在上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感性思维,那么,在这一阶段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则是理性思维。它是以上一阶段为基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考虑作者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象庖丁解牛一样,对文章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然后,才能突出重点,显露难点,这是符合思维发展的规律的。仍以《荷塘月色》的讲授为例。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制作了几幅CAI幻灯片。图示如下:

图示1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所叙事件中,迅速理出一个感情发展的脉络来,这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景物描写的生命在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就把握住了作品生命的脉搏。而图示2则是调整角度,引导学生从谴词上作深层次的剖析,以词语的讲授带动对景物特点的把握,进而由景物特点入手,分析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便形成了分析一段景物描写的完整思路。以此为例,下面分析便可以交由学生自主进行了。在综合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现以下图示:

到此为止,学生对于作者是如何选取景物进行描写的,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那么,又怎么会不理解情与景应当是统一的这一点呢?

第三步,是对学生进行拓展性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想与作品所描绘相似的景致,想与作品所记叙相似的经历。可以由一点而联想,可以由全篇而联想,也可以由偶发灵感而充分地想象。既然作者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那么读者为何不可以“因文中之点滴,引无穷之遐思”呢?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扩展性思维训練,即在讲解、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生动的语言绘制一幅《黄昏垂钓图》。要求只有一个:情景交融。这个作文训练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以致用,将阅读能力有效地、迅速地转化为写作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是有效的。同时,这种尝试也让我悟出一个道理:教学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有不断钻研,探新求活,才能引导学生冲破个人狭隘的小圈子,激活思维,形成能力。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讲授景物
荷塘月色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