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与伯爵角色的个性化处理

2021-01-02吴子吟朱倩颖

艺术评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男中音费加罗伯爵

吴子吟 朱倩颖

摘要: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一生共完成了22部歌剧,其中最出色的作品则均出自于创作生涯后期,它们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以及《魔笛》。在这三部歌剧作品中,均有重要的角色由男中音声部担任,男中音咏叹调和重唱在这些作品中占了极大部分比重,也凸显了男中音声部在莫扎特歌剧中的地位,这充分可以看出莫扎特对男中音声部的器重。不仅如此,莫扎特笔下的男中音角色一般都具有双重性格,这更能够体现莫扎特在对男中音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心思,让每一个男中音角色都变得愈加丰满和立体。而他更是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把两个矛盾贯穿整部歌剧的角色仆人费加罗和阿尔玛维瓦伯爵,塑造成了由男中音饰演的角色。

关键词:莫扎特  男中音  费加罗  伯爵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3-0151-04

一、费加罗与伯爵的角色性格分析

在歌剧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和阿尔玛维瓦伯爵这两个人物角色均由男中音聲部来演唱,那么,在同一首歌剧中出现两个男中音角色,人们如何通过作曲家的一度创作和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来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别呢?

笔者认为,“演唱”和“演奏”这两个词之所以把“演”字放在开头,是因为在音乐舞台上“演”这个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能否把音乐“演”好,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在歌剧艺术中,歌唱演员在舞台上不仅仅需要唱得出色,还需要通过舞台表演来描述歌剧情节,塑造角色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展现戏剧冲突。

虽然费加罗和伯爵这两个角色同属于男中音声部,但他们在舞台上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和展现出来的表演风格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费加罗作为仆人,他是卑微的,尽管他整天生活在城堡中,但他依然代表着市民阶级;而阿尔玛维瓦伯爵则是城堡的主人,身为贵族的他处处高人一等,他代表的则是贵族的利益;2.费加罗遇到自己利益受到贵族侵害的时候,更多是采取积极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利用自己聪明的智慧、过人的胆魄和坚定的信念化险为夷,而伯爵在遇到正义的抵抗时,他首先是心虚的,是不知所措的,并且在自以为是的想出解决办法之后,往往会发现事情并不能如他所愿,这时候他便会气急败坏,跳梁小丑的本性暴露无遗。

二、费加罗与伯爵的舞台形象塑造

笔者自己是抒情男中音,对两个角色也都比较熟悉,并且演唱过他们各自的咏叹调,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演唱经验,笔者认为在演绎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背景和特点,塑造不同的舞台形象。首先,费加罗作为伯爵身边的仆人,每天生活在城堡中,受到的是贵族统治阶级的束缚和压迫,在复杂的环境时刻保持警惕。因此,出场时费加罗穿着体面的宫廷服饰,彬彬有礼,透着一份笃定和沉稳。而在费加罗知道伯爵想霸占他的未婚妻苏珊娜时,应该在表情和行为上做一些与之前不同的变化——可以把伯爵的画像愤怒地扔在地上,面部表情与之前彬彬有礼的样子截然不同,表现得火冒三丈,同时,坚定的眼神能够说明费加罗此时已下定决心与伯爵抗争到底。第二幕时,费加罗把对付伯爵的方法说了出来,这时应该用较为朴实且口语化的口吻来演唱,能够体现出费加罗的机智和勇敢。当他再次遇到伯爵时,在眼神坚定的同时,表情和语气还要带有一些调侃和嘲讽,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现费加罗对自己取得这场斗争胜利的信心。后来费加罗深知与伯爵的斗争十分不易,便谨慎起来,因此这时的声音应是理性的,应该通过浑厚的音色塑造此时费加罗的沉稳,通过流动的气息串联音乐线条,音乐风格变得更有戏剧性,例如第四幕中的《睁开你们的双眼》,这是整部歌剧里戏剧性较强的咏叹调,费加罗在不知道苏珊娜已有计划的情况下,误认为苏珊娜背叛了他,此时眼神中应该流露出绝望,责怪自己为什么没能早点认清这个女人,演唱者可以通过乐句间的强弱对比表现费加罗此时心里的矛盾。当费加罗发现所谓的“伯爵夫人”就是苏珊娜时,演唱者可以马上大献殷勤,在她面前拜倒。

与身份低微的费加罗相比,阿尔玛维瓦伯爵这一角色代表了当时社会典型的贵族形象,专横而没有主见,狂妄而浅薄。在第一幕的三重唱中,伯爵偷听到处于青春期的童仆凯鲁比诺对自己的夫人心生爱慕,立马暴跳如雷,想要赶走凯鲁比诺,演唱者可以用怒目圆睁对的表情来表现伯爵的愤怒和对伯爵夫人的猜忌。随后苏珊娜得知伯爵要赶走凯鲁比诺,便假装晕倒,这时伯爵假装搀扶苏珊娜,实则想占她便宜,唱到这里时可以露出色眯眯的眼神,刻画出伯爵跳梁小丑的形象。第二幕中,伯爵回到房间发现夫人似乎有事相瞒,便认定伯爵夫人藏了男人,夫人解释是苏珊娜,但伯爵根本不理会,想立马揪出那个男人。然而他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自己身为贵族怎能让这种事情丢了脸面,因此在演唱这个场景时,伯爵的眼神一定是飘忽的,这反应了他矛盾的心理,而他又是很顾及形象的,在没有抓到证据前他又不想让自己丢面子,因此这时的音量还没有完全爆发。后来伯爵将门强行打开,发现里面果真是苏珊娜,夫人并未撒谎,自己却怀疑夫人背叛了他,并且打了夫人一巴掌,自觉惭愧的伯爵一扫往日的威严,给夫人道歉,这时伯爵应是低三下四的,且可以围绕在夫人身边以求原谅,此时伯爵滑稽的一面表露无遗。第三幕开头,一心想霸占苏珊娜的伯爵终于等到与她单独相处的机会,这时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求爱的时候,伯爵依然是高人一等的状态,时刻不忘自己的贵族身份,演唱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伯爵仍然是虚情假意的嘴脸。第三幕中还出现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唯一一首伯爵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实际上是伯爵的宣战书,是他阴暗内心的独白,一开始的宣叙调,似乎是反问费加罗和苏珊娜,你已经赢得了诉讼?这时伯爵刚听到这个消息,还没能缓过神来,所以这里音量不需要太大,语气也不能特别肯定,要让观众觉得伯爵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可以在舞台上来回踱步思考。整个宣叙调中,伯爵一直处在疑问、自我安慰的状态中,始终对自己有着盲目的自信,演唱时要保持他一贯高傲的状态。进入咏叹调,伯爵先是陷入平静的思考,他觉得自己要败诉,这时他的眼神应是默然的,甚至可以无助的摇头,伯爵认为堂堂一个贵族阶级的权威得到了挑战,似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觉得很不甘,这里应该用一种不可思议的语气来演唱,以显示伯爵被束缚之后不能够接受这一事实的心理状态。全曲最后一部分时,伯爵已经觉得无力回天,但是按照他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他认为别人在嘲笑自己的不幸,这显然是他不允许的,因此做好了战斗到底的准备,想对费加罗实施报复。在演唱这一段时需要演唱者保持粗狂的音量,并且需要面露阴险、愤怒的神态,在全曲终止时,把愤怒推向顶点,虽然歌词已经唱完,但伴奏还没有停止,仍然沉浸在角色当中,仍然在回味着从伯爵身上释放出来的愤怒。最后一幕中,费加罗认出苏珊娜后,决定将计就计,要给伯爵一个深刻的教训。而伯爵也很“领情”地中了计,他当时已怒不可遏,把所有人都叫来围观费加罗和所谓的“伯爵夫人”亲热,但随后他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愚弄的人,并且他再次冤枉了自己的夫人,所以这次他当着所有人的面给夫人赔礼道歉,整幕歌剧充满了戏剧性,而饰演伯爵的歌唱演员也必须随着剧情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情绪,先是伯爵认为自己被戴了绿帽子之后的歇斯底里,再到发现自己上当后的无地自容,最后羞愧地低头认错,这一个个不同的演唱状态,塑造了一个多重复杂性格的伯爵形象。

三、在二度创作中突出费加罗与伯爵角色的个性化处理

费加罗咏叹调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运用“急嘴歌”,所谓“急嘴歌”,就是速度急快,节奏规整统一,吐字密集,类似于说唱形式。在演唱急嘴歌时,演唱者必须注意咬字发音,发声状态与此前保持一致,要做到气息饱满、声音连贯,也要讲究腔体共鸣,由于费加罗正在利用飞快的语速作为武器向伯爵发动进攻,因此干脆利落的发音是必须的,尤其是花舌音“r”出现在很多地方,演唱时不要在“r”上多做停留,元音字母要清晰明朗,辅音一带而过,吐字更加利索,练到像绕口令一样,再与本身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对位。急嘴歌的演唱特点一般来说与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是大致相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急嘴歌的运用也在塑造费加罗诙谐幽默、轻松自在而又富有激情的人物形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演唱伯爵咏叹调时,演唱者一定要注意咬字的清晰,因为伯爵是处于极度愤怒中,所以是咬牙切齿的状态,要注意气息的连贯与灵活,并且富有弹性。伯爵几乎是咆哮着唱完这首咏叹调,因此演唱者应该轻巧的打开咽腔的所有通道,使气息能够通过声带清晰地发出声音,让声带充分振动,这样能够引起头腔、胸腔、口腔等共鸣腔体的振动,使演唱者发出的音量得以放大,让声音更为丰满,且有金属质感。

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将转调手法运用到极致,尤其在费加罗咏叹调和伯爵咏叹调中,每一首乐曲都有着丰富的调性变化。调性的变化在歌剧艺术中的意义有多种:时代的变迁、人物性格的转变、情绪的变化、地点的挪移等。本文提到的两首费加罗咏叹调《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和《你再不要去做情郎》主要的调性变化是从主调到属调,即C大调——G大调及F大调到C大调,这种转调方式较为简单直接,这与费加罗的身份地位相匹配,身处社会底层的费加罗与世无争,只想和未婚妻苏珊娜过上属于自己的简单生活,没那么多心眼,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小青年;反观伯爵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这首曲子的调性变化较费加罗咏叹调就丰富和频繁了许多,本文之前的分析已经阐明,伯爵的身份显赫,因此他飞扬跋扈,认为所有人的命运都应该被他所掌控,但实际上总是事事碰壁、处处失败,所以在他人面前趾高气昂,而自己独处时往往显得焦躁不安,怀疑自己,内心活动丰富。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尤其是在歌剧表演中,不同的声音往往代表不同的角色,因此,我们所有的技术和情感都是为作品服务的,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能划分出种类繁多的声音类型和歌唱声部,就是因为存在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又有着不同性格。反之,因为角色和人物性格的差异,我们对不同的角色都要了解和掌握。一名优秀的歌唱演员一定具备以下特点:1.良好的歌唱技术;2.稳定的气息支持;3.足够的共鸣腔体;4.成熟的歌唱語音。具备了这一系列条件,才能把自己的嗓音调整成一件极为精致的乐器,才能在面对不同的角色和作品时,做到驾轻就熟。因此,了解角色的背景差别、人物性格的差异,这些差别和差异又会使角色形象发生怎样的变化,这都是演唱一个作品或一个角色时应当注意的。

通过对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和伯爵咏叹调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想要在歌剧艺术中成功塑造角色,就必须要在演唱时注重力度、音色、速度、情感以及调性等方面做出变化和对比,才能够将角色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歌剧舞台上,呈献给观众最接近作曲家原意的表演。

四、结语

想要把一个角色塑造成功,首先必须要提前做好案头工作;其次要抓住作品的内涵,结合力度、音色、速度、情感的变化,再加之纯熟的演唱功底,才能使一个作品、一个角色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以上几点是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而调性的变化则完全归功于作曲者。

在笔者看来,调性的变化在曲作者完稿时已成定局,这是一度创作,一部作品能否获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一度创作,这样看来,莫扎特在写作《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时一定倾注了大量心血,才能够完成这样流芳百世的传世之作;而力度、音色、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取决于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因此想要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作为演唱者来说必须了解整部歌剧的创作背景、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等,还需要揣摩作曲家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做到即使是属于同一声部的角色形象,也能够使观众一目了然、明确区分。在歌剧演唱中,舞台表演、声乐技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歌剧艺术需要舞台表演使之升华,也需要扎实的技术作为保障,因此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俞子正.歌剧长河——从达芙尼到图兰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付天海,傅琪编译.莫扎特——作品和生平[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6]王次炤.莫扎特——古典音乐大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7]沈旋.西方歌剧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男中音费加罗伯爵
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发展与特征研究
浅谈美声演唱中男中音的“重”与“轻”
茶伯爵和小南瓜
所谓灵性
小议早期美声学派作品《圣母颂》
法国针对华人暴力抢劫增加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好聪明的凤头鹦鹉!
从三次“愤怒之情”看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塑造
扔掉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