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必有志,学必有方

2021-01-02>>>周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考题同学语文

>>>周 澎

说实话,高考是我高中阶段发挥最好的一次考试,此前我从未想过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伏案细思,我认为这个结果与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的努力和积淀、老师引导下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个人的心态不无关系。

一、敢“踏南天、碎凌霄”的勇气

高中时,我一度特别喜欢在写作文时引用今何在在《悟空传》中的一句话:“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小说中的石猴有着对抗现实、撕裂命运的鸿鹄之志,小说外的我有着“旦复旦兮,日月光华”的遥远志向——但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遥不可及。

初入高中,在一个县城一中我勉强能考到年级几十名,高二文理分科之后长期处于年级十几的位置(我的高中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文理科考生每年只能以个位数计算)。我还记得,刚刚分科时,爸爸与老师达成的共识是“保底武汉大学,冲刺南京大学”,但是高二的家长会上,我却在志向表里填上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两个志愿,在播放给所有家长的视频里说“我想考北京大学”,哪怕当时只有年级第一说出了这个目标。此后的每一次月考,我都在高考卡片上写下“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时刻提醒自己,征途很远、很难,需要不断努力。

目标是抬头可见的北极星,不是触手可得的明灯,更不是脚下的垫脚石。我认为,要敢想才能敢做,目标高没什么丢人的,丢人的是不敢去想。瞄准月亮,即使迷失,也在星河。

二、微专题与复盘的整理

高三的学习是枯燥的,每天都在学习以前的知识,做同样知识点的题目,这时候,总结与复盘就十分重要了。

1.微专题的整理

高三,老师总是强调整理微专题的重要性,将某学科当中的热点、考点整理成一个专题,以便形成整体认知,也能预测考试方向,还能在同学之间分享总结、介绍经验时相互学习,拓宽思路。最简单的例子是当年的热点——港珠澳大桥,政治地理都爱考。在学习地理时,要总结其修建的区位因素、修建影响等等,需要对这个事件有整体的了解,对这个地区的自然人文情况有更深入的认知。同时,理解了具有普适性的“桥梁工程建设问题”,对其他地区尤其是相似地区的桥梁修建问题也能触类旁通。

2.复盘的内容

我想介绍的复盘,是指复盘错题、复盘高考题和复盘今日所学。

错题本想必大家都有,也都会做复习。我想强调的是整理错题本的过程不是剪切粘贴的机械运动,而是要多尝试去思考答案与材料的关系,尝试做这样的总结:它是如何得出的?标准答案的语言是如何有逻辑地组织的?并多做标记注解,以便日后复习。

复盘高考题是高三复习的必经之路,但是我想说的有些不一样。我高三历史学得较差,六七十分是常态,负责任的历史老师会让我完成一些额外的任务,其中有过一项便是重做历年高考题并总结。每当我做完一套历史高考题的选择题后,便会思考每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观察错误选项的设错方式,总结高考题常用的“坑”,然后带上我的总结去给历史老师讲题,这时候我会发现,就算是做过多次的高考真题,我对它的理解还是不能完全贴合命题思路。在复盘和补充的过程中,我逐步改变了一些思考方式,也学会了理解命题人的想法。

复盘今日所学,是我在发现自己总是会忘记以往所做过的题、所记过的知识点后总结出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说,第一,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记下一两个数学公式、文字题答题要点、语文成语或文言文常识……随身携带小本子,在排队打饭、睡前、跑操前读;第二,每天晚上睡觉前在脑海里将今日所学的重点知识回顾一遍,起到巩固知识点(偶尔也有催眠)的作用。

三、总结不同题型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更有联系,要养成各科学习的良好习惯,探究总结不同学科不同题型的学习方法。

1.最重要的是“做标记”

对于语文阅读题尤其文言文阅读,我认为要用不同的记号给文章分层次、标记关键信息。举个例子,以往我们的语文高考第一篇阅读可能会出现某个思想在不同年代、不同流派、不同思想家的发展变化,此时,我会将年份用方框框记,将不同思想家用圆圈圈出,将他们的主要思想用横线划记,将每段中心句用波浪线划记,将“全”“部分”“可能”这类词语用小三角形在下方进行强调,这样在之后看到选项时,能快速回到文章中找到相应部分以理解全文的写作思路。这个方法在英语阅读中也适用,当然,数学需要我们标记关键信息(比如垂直),或者含隐藏信息的关键词句。

2.上课应该手到、眼到、心到

上课时,我们的思维要跟上老师讲题的思路、计算的步骤等,手跟上记录。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上课老师讲的题当时懂了,下课后自己总结分析时又不会做了。我认为可能是由于只听了老师对答题思路的讲解,却没有跟着一步步计算,或者只顾着抄写老师的板书,却错过了关键的题干信息的转化或者答题的关键步骤。我认为这是得不偿失的,上课应该手到、眼到、心到。

3.把握全局,不能只为了找答案而找答案

这一点我认为集中体现在英语学科的听力和阅读方面。也曾有学弟学妹问我,为什么他们的听力做得不好,我认为除去对一些单词的不认识和对听力标志性设错(比如打电话的标准开头)不太了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只在听力材料中听题目问的东西,而忽略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很容易掉到听力的陷阱中,很多时候,你能听得到往往不是答案。在阅读中也会出现对文章理解片面的情况。

四、我的语文作文学习方法

最后我想详细介绍一下我在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分享和自己的实践下总结出来的语文作文写作建议。

1.问文哪得丰如此,为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足够的积累,充实的文章难以写作出来,而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方式。想必大家都爱读家长老师口中所谓的“闲书”,但又苦于家长老师的训诫,觉得“闲书”无用。诚然,“闲书”并非“干货”满满,但我认为,好好利用,“闲书”也可以不闲。历史知识、文化常识、写作技巧……只要你有心,阅读就不仅是一个放松的方式,也是一个你开阔眼界、获取教材上所没有的知识的途径。但我也并不是要大家打着开阔眼界的幌子去看课外书,而是说,既然你已经花费时间看书了,就不应该纯粹把它当做娱乐,寓教于乐才是更好的选择。同时,我觉得阅读也不一定就是读课外书,而是有所读,有所获,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课本上的历史故事、事例,题干上的故事材料都需要阅读,都可以有所收获。但阅读不仅仅是“悦”读,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积累本,或抄写或粘贴,时常翻看,做些注记,可以把所读真正转化成所获。同学们还可以专门对相似主题的素材进行整合,比如廉洁、诚信等等。

2.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白居易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以载道,通过对身边琐事、热点时事的思考,就能使文章有深度,说理的角度、方法也能更丰富。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可以作为思考的机会,思考过后,可以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我的语文老师会在每节课前五分钟让同学轮流分享,其他同学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样的思考便是提高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看看人民网等网站的时评文章,阅读《看天下》《南方周末》之类的杂志,收看《奇葩说》《非正式会谈》之类的节目,学习别人发表评论的方法和语言,再加上自己的思考。

3.论未至而意先达,文未始而华先显

好的标题能最快地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而我认为好的标题应该有两个“标配”:精准的主旨表达、巧妙的心思。值得注意的是,巧妙之处应该是既显而易见又令人回味无穷,太直白显不出精巧,藏着掖着又不被阅卷人了解。我通过看优秀范文和新闻报道的好标题发现,好的标题有三种:一是比喻式,比如《荧荧求是灯,熠熠自强火》,这个比喻虽然很常见,但对仗的写法体现出文采;二是引用化用,比如谈到前文讲到的“拆不拆老楼”,我的一个同学化用《长恨歌》中“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写出《小楼依旧,情怀未央》的极佳标题;三是工整对仗,这个对大家遣词造句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同学们可以尝试积累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组,或者多鉴赏好的对联。

4.开门见山点中心,凤尾续貂明主旨

高尔基曾言:“最难的是开头……要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它。”我有一位同学总结过开头的三种写法:深刻批判现象型、人物事例型、清高起兴型,都需要言简意赅,直奔主旨,甚至对仗工整。我个人写作结尾喜欢简洁扣题,或直白简单的扣题,或引用化用名句加一点议论。

5.雅不以堆叠见长,而其文采最好精简

“写文章和写戏都最怕冗长的对白”,诚如丁玲所言,语言应该精简,但同时也要富有文采。我觉得,写作追求的不是长篇累牍地去说明一个道理,而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用最简单的话讲出最深奥的道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类文字,相信阅卷人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高考题同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等差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前n项和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