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习作在“言之有物”中走向久远

2021-01-02董春玲

课外语文 2021年13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董春玲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说话。顾名思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作文要有话说;二层,话要好好说即作文要好好作。其实作文要写什么,怎样写就是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写作观点。一篇优秀的习作不仅需要精巧的布局,大肆渲染的辞藻,更多的要追求文章情感的表达,这就不仅要求语言朴实自然,也要有蕴含在习作中的真情,从根本上要求学生的习作要做到言之有物,这个“物”即寄托这份真情的媒介,这样以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那么作文如何做到有话说即言之有物呢?

一、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长期的传统教育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程式化作文训练下的学生形成了一种作文的文字套路。有的学生还把套路加以总结或脑子背下几篇优美生动或情感生动的文章,然后在考场作文中碰上类似的题材就稍微改头换面一下,这样的文章千篇一律,感情平淡甚至牵强附会,内容也甚是空洞,“言之无物”。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教师不要让学生的习作局限在学校生活,要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会观察生活、描摹生活、揣摩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刻画人物形象,进而达到揣摩人物的情感,这就要求笔者要让学生从已掌握的材料中分析总结出共同点,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进而为文章的主旨服务,最终写出一篇生动的习作。

(一)立足现实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是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流个不歇。文章材料要从生活中选取,要立足现实,这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注意关心社会,注重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处境。比如目前我国处于新冠疫情的严峻时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志愿者,他们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危为整个社区服务,为陌生人送去温暖和关爱。学生的习作中对这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特殊人群表达了强烈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引经据典,只要在引用经典时能融入文章的主旨,文章亦是充满现实感的。

(二)感悟生活

叶圣陶的《作文论》中说: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写作本来就应该让学生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文字中展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在写作时,通过读题、审题确定中心后,不知该如何下手写,就是因为缺乏材料,很容易导致内容空洞。要从哪里找素材呢?这就需要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去寻找,平时注重用题材日记或观察片段的方式记录生活。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做生活的观察者、有心者,多多体验和感悟生活,挖掘生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平凡生活中感受出不寻常和多彩,达到一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感悟生活的方式不仅要立足现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本,阅读经典来获得生活的感受。教师要让学生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也要经常关注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和现实社会的接触机会太少,阅读可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阅读也随之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识。

(三)充实生活

生活和阅读是学生写作的重要积累经验的来源,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外界接触,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参加社会实践,或是和亲人朋友到外地旅游,体会各种不同的人文情怀,开阔自己的眼界。比如一个学生在和爸爸妈妈去重庆旅游回来后,就能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入文《重庆的阶》:“早就听闻过重庆的俊秀,水的绵长,上千年的文明自是在山水中积淀、流传着。但是,我却更爱重庆每一块厚重的石板台阶,倾诉者这个地方令人心醉的文明。”“我深爱着重庆的文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股子文艺味。不似北京的霸气和上海的繁华,重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同一个不合群的慢性子,它永远那么安静,那么闲雅……”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加学生的见识,这就只能教导学生不断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最终达到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可以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二、积累经验,丰富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新鲜的人、事、物可写,这需要我们时刻去积累、观察、感受、反思,最终挖掘出其中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现实感和新颖度。哪些素材可以为我们的行文做准备呢?这需要我们学会积累、分类和分析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的写作素材丰满生动丰富起来,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小见大

有的同学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经常忽视,或觉得无话可说,觉得一切的人和事似乎都很单调贫乏,怎样让材料具有丰富的意蕴并最终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触呢?给读者某些思考或启发至关重要。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选取生活中真实的父爱,通过一开始浦口送别时对别人照顾自己儿子的不放心,到车站分别时不顾自己的年老体胖为儿子越过栅栏买橘子这一细节,凭借以小见大的写法,从一开始对父爱的不理解,甚至有点嫌弃到看到父亲拖着肥胖的身体为他买橘子的情形时感动得潸然泪下,让人从细微处感受到深深的父爱。

(二)迁移运用

写作和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或课外书籍的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思考感悟学习其中的精妙感人之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感受,边发挥联想和想象,最后达到认知和感受文章的内涵。比如在教授《一滴水经过丽江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更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作者用一滴水串联文章内容,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展开文章,使文章既丰富精巧,又充满诗意童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有的学生就学习借鉴这样的写法,写了《一滴水经过苏州》:“自从懵懂无知时,我便躺在虎丘的剑池中。许多人曾试图抽干池水一探究竟,最后都因危险的地势而失败。”“我落在了一条河里,再次变为了一滴水。我的周围都是粉墙黛瓦,小桥林立在河水之上,似氤氲过的一幅古色古香的园林——网师园”。通过阅读达到真正的有所感悟和收获,形式也可多样化:摘抄好词好句,背诵和积累,最终使阅读过的文章成为自己情感的一部分。

(三)力求创新

学生如果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关心观察周围的事和人,不关心时事,就仅凭从小学至目前已写烂的一些陈旧的、俗套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不能感动自己,更感动不了读者,这样的文章也就没什么价值。要让读者对文章留有深刻的印象,材料的创新至关重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人和事中感悟启迪,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自然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带来久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在写作中有所创新,深化了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这需要学生平时积累一些新颖的材料,随时记下来以备用,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课文题材、语言特色都与写作知识在课文阅读课堂上体现出来。

三、紧扣文体,厚积薄发

针对不同类别的文体,“言之有物”也有不同的体现,不能一概而论。记叙文要求文章具备各要素的同时,也要围绕文章主旨,运用想象与联想等手法,把一些零散的记忆碎片进行艺术整合,化抽象为具体情节。记叙文更需要一条线索,线索可以是景或物,也可以是人或事,抑或是一份思想感情。线索又可以分为明线和暗线,例如《孔乙己》中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贯穿文章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即文章的一条明线;而孔乙己被旧社会摧残至死不悟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一条暗线。而议论文除了要做到论据充足,说理深刻,尤其要注重论证的过程。从引出论点开始,就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去论证: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怎样去做?不做的后果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这样一步步说理,最终使文章有深度,更使文章“言之有物”。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小节,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总之,作文即创作,创作即生活,敢于善于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需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同时积累素材,丰富素材,最终厚积薄发,真正达到“言之有物,行而久远”的境界。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