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荡忠社稷,智勇兴家邦

2021-01-02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稷智勇齐桓公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书香四溢,分享研习。很荣幸作为读书会代表发言。世人皆知,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他的成功我想用10个字来概括——坦荡忠社稷,智勇兴家邦!

坦荡忠社稷,是管仲无悔的选择。公子纠落败,管仲的同僚召乎选择“死之”,以表达自己的忠诚;而管仲则选择“请囚”,以保全性命于乱世。管仲深知,忠于一人一主只能算是小忠,忠于苍生社稷才是大忠。他不能死,他要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只要能造福天下,他甘愿背负所谓道德的污点,也甘愿忍受世俗背后的冷眼。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无悔亦无怨,你既许我卿相,我便壮你山河。坦荡忠社稷,方是世间真豪杰!

智勇兴家邦,是管仲真诚的担当。敢于担当,是为勇;善于担当,是为智。面对诸侯纷争的春秋乱局,面对政局初定、前景不明的齐国,管仲义无反顾,接过了齐桓公递过来的权柄,担当起了振兴齐国、匡扶天下的大任,可谓有勇。他审时度势,内修德政,革新国政,外施怀柔,诸侯归心,不动兵戈,不事征伐,便使齐国走向富强,也使桓公成就霸业,可谓有智。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真是极为中肯的评价,唯有管仲这般有智有勇之人,方能兴家安邦定天下。

当然,人无完人,管仲也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孔子就曾批评管仲“不知俭”“不知礼”,还指责他“三归”“反坫”等违背礼制的行为。但瑕不掩瑜,他的这些不足,遮不住他富国强民、造福天下的伟大功绩,更不会影响历史给予他的崇高评价!

浩荡青史,英雄辈出,我们从他们身上也总能看到管仲的影子——胸怀坦荡,忠于国家,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他们不负时代的选择,高擎时代的火炬,成为历史星空中耀眼的明星。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自当以他们为榜样,担起时代重任,心怀远大理想,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观史知今当思进退,读书养志可识春秋”,愿大家读书都有所得,互相交流,共同成长。谢谢!

(文:李志颖 李凌起)

(本文责编:赵宁宁)

升格心得:

保留作者原来选定的人物——管仲。围绕材料内容,重新审视管仲这一人物形象在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管仲这一人物相对于齐桓公、鲍叔立意的难度较大。需要明确管仲在“忠君”与“忠国”之间的艰难抉择以及背后以天下为己任重要根源,并以此为切入点。同时更要注意,对于古人的评价既要有重点,又要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不能只戴高帽忽视不足。

文章首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观点。中间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把分论点置于段首,同时每个分论点均是标题和中心论点的一部分,保证结构的清晰;在内容上,主体论述分为两部分,一谈他的坦荡忠诚,一谈他的智勇兴邦,紧紧围绕人物展开论述。然后在第四段指出管仲自身的缺陷不足。既客观辩证地看待和评价古人,又突出了重点。文章结尾的第五段和第六段视角由古及今,启发思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并两次突出作文的文体与情境的要求。

(文:李志颖 李凌起)(本文责编:赵宁宁)

猜你喜欢

社稷智勇齐桓公
《禾木之晨》
兔子哪里跑
观俊鹿之小体 察文化之大形
身家50亿的智勇坚守
中考题中的整式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
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