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探究

2021-01-02钟大海

课外语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整本书书籍读书

钟大海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江苏 苏州 215000)

统编教材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大量的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催化剂。一个班级需要良好的氛围,一个学校更是如此。书香校园即在校园中营造阅读的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它是相对于单篇或者多篇文章来说,整本书阅读是结合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和细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交流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的阅读活动。

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策略。整本书的篇幅大,信息量大,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建立自己的阅读策略,学会梳理、分类,整合、概括,辨析、质疑。阅读不同类型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策略,阅读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需要采用的阅读策略也不同,学生要依据阅读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打造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

一、营造氛围,讲究方法

我们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场所。要有人人读书这样的氛围,我们可以更多地带孩子参与读书会活动。据调查研究显示:小孩子对许多事物是非常好奇的。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冲击。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名言悬挂在教室或卧室。众所周知,名人名句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凝练,名人名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能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中去。

在课堂中我们要讲求一些教学技巧,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要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活动,对一些表现好的,我们要及时鼓励。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过程少不了家长和老师的陪伴,我们更多的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但凡热爱读书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也会对书籍情有独钟。只有我们共同与孩子读书,才能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二、精心挑选,尊重儿童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本质,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重难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审美,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换言之,阅读起码应当具备三项功能:一是搜集和加工处理符号信息,二是间接认识事物,三是提升和发展自我。这些理论的提出也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出了要求。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阅读的主体应是学生,阅读对象不是任意的文本,而应该是根据我们课程规定且比较著名的文章。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孩子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对语文学习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阶段的孩子对于读物的需求和理解是不一样的,针对高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力和自控力都会比低年龄段的孩子更强。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更多地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富有生活指导意义的书籍。可以利用课本与课外读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强烈的好奇心和天生的求知欲会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书籍的选择上,我们要选择一些更为直观、生动的书籍,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插图且颜色适合学生的书籍,选择的过程应遵循直观、富有意义、合适三个原则。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阅读兴趣作出选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研究调查发现,将近60%的学生更倾向于读故事书,那么,在我们选择书籍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读物的选择,我们可以在教室设立读书角,同学们也可以自己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在班级进行共享,这样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和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三、循序渐进,指导有方

教师是阅读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又是文本阅读的先行者。阅读课上,教师的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读书。例如,我班有42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同学存在阅读速度慢的情况。针对一些阅读速度不够快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更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进行了初读和细读之后,我将对我班42名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将兼顾学生在语文上的一些优劣势进行分组。我将他们分成7个小组,每组6人,每组设有小组长一名。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我要进行一个细致的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以及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也会进行耐心的解答。

对于高段的孩子来说,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让他们对重点的部分进行摘抄和标记,在一些非重点的部分则可采取浏览、跳读的方式,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针对高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个导读,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很多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是没有计划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辅助他们做好阅读计划。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在导读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针对一些有影片和音乐的书籍,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开展导读,这样能让学生对书籍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对于书中作者、封面图片,教师也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打开书籍。

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如何让他们保持这一优良习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阅读兴趣的维持,需要老师的积极介入。

1.初读: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作为老师,要先对作者背景、书的概况作一个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所学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之后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

2.细读:在精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书本中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真正起到启发的作用。这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更能调动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

3.共同讨论:在阅读完整本书后,学生已经对文章脉络、内容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一个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要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解答,以便同学们能够更深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针对一些同学在阅读过程中抓不到重点,对人物理解较弱,语言艺术理解不强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汇总,以便更好地解决同学们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4.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成果展示主要包括阅读过程、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在阅读中的收获等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书写阅读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比赛,这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阅读方面,我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阅读势必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只有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才能更好地学习好书中知识,领悟书中道理,也才能达到最终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授课技巧上,我们要更多地尝试分组讨论、班级竞赛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举措。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更多地让孩子在书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其思想。语文学科的阅读,要更多地结合课文与课外,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作为教师,也更应该多读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书籍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论语》整本书阅读
我爱读书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