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质炭输入影响土壤氮素转化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进展

2021-01-02屈田华李永夫张少博郦琳琳李永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硝化氮素生物质

屈田华,李永夫,张少博,郦琳琳,李永春,刘 娟

(1. 浙江农林大学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300;2. 浙江农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第三大强效温室气体,百年尺度下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是CO2的300倍[1]。据估计,大气N2O每年约增加0.2%~0.3%,不仅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也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显著负面影响[2]。作为平流层臭氧消耗的因素之一,N2O在臭氧层破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严重威胁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安全[3−4]。因此,如何缓解N2O持续增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5]。生物质炭(biochar)是指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情况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芳香类化学物质[6−7],具有多孔、强吸附力、高化学稳定性、高酸碱度和较大阳离子交换量等特性[7−8]。作为土壤改良剂,高孔隙度的生物质炭可以吸附持留氮素[铵根()和硝酸根() ]并显著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参与土壤氮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群(如硝化菌、反硝化菌和固氮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最终影响土壤氮循环[9−11]。因此,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动态、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N2O排放影响及其机制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可为生物质炭的资源化利用、土壤生态系统增汇减排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1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土壤淋溶是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23]。土壤中的氮素淋溶主要包括2个过程:①在降雨和灌溉水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氮素以化合物的形式流失;②土壤中可溶性的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流失到土壤下层[24−25]。大量淋溶实验表明:生物质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氮素的淋滤损失。DEMPSTER等[26]发现:25 t·hm−2生物质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砂质土壤表层 (0~10 cm)铵态氮 (14%)和硝态氮(28%)的淋失。SIKA等[27]发现:生物质炭所降低的铵态氮和硝态氮量与生物质炭质量和土壤质量比值(炭土质量比)成正相关,炭土质量比为0.5%、2.5%和10.0%时,铵态氮累积淋出量分别降低12%、50%和86%,硝态氮累积淋出量分别降低26%、42%和96%。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炭对氮素的固持效果也不相同。相较于不添加生物质炭的对照组,土壤中添加由玉米Zea mays秸秆制成的生物质炭(100 t·hm−2)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总氮淋失量(74%)[28],而添加稻草生物质炭(50 t·hm−2)所降低的土壤总氮淋失值仅为11%[29]。当添加炭土质量比为0.5%和1.0%的稻草生物质炭时,总氮的淋失量分别减少28%和44%;而添加炭土质量比为0.5%和1.0%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物质炭时,总氮的淋失量则减少20%和31%。由此可以推断,添加适量合适类型的生物质炭可以大幅度减少土壤中氮素的淋失[28]。生物质炭的输入能实现氮素淋失降低的原因很可能与生物质炭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有关,如增大土壤颗粒间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从而增强土壤对氮素的固定作用,达到减少氮素流失的效果[30−31]。也有研究认为生物质炭本身具备吸附养分、有效持留土壤中氮素的能力[32]。

2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2.1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亚硝化作用是亚硝酸盐氧化菌在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催化下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63]。一般认为参与亚硝化作用的酶活性较低[64],氨氧化作用处于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第1步反应)[65],因此对亚硝化菌的研究较少,有关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亚硝化功能微生物的研究更是鲜见报道。现有研究表明:亚硝化作用功能微生物的丰度、活性及多样性与CO2、温度、降水和氮浓度等环境因子有关[66]。根据生物质炭对土壤氨氧化作用产生影响推测,生物质炭同样会对亚硝化作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探究生物质炭对土壤亚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是未来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转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此外,现有对土壤氮素转化的研究大多立足于适宜环境,而对于极端环境(如干旱、湿冷)或特殊状态(如熏蒸)下生物质炭对土壤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鲜有涉及[9, 67−68]。

2.2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3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 N2O 排放的影响

CAYUELA等[81]在对数据整合分析后发现:生物质炭具有降低土壤N2O排放的潜力,平均降幅约为54%。然而,由于生物质炭制备原料、气候类型、土壤质地、施用时间和田间管理方式等条件的不同,其对土壤N2O排放的效应各异[82−84]。一般来讲,草本或木本炭能减少N2O排放,但畜禽粪便炭无此效果[85]。热带、亚热带地区施用生物质炭对N2O的减排作用小于温带地区[81]。生物质炭对强酸性土壤(pH<5)N2O减排作用较小,对pH>5土壤的N2O减排作用较大[86]。以往对农田土壤的研究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以减少旱地土壤N2O排放[87]。TAGHIZADEH-TOOSI等[88]施用30 t·hm−2的松木Pinus生物质炭,降低了粉砂土壤N2O的排放;ZHANG等[89]施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降低了壤土土壤N2O的排放。生物质炭输入对森林土壤N2O排放的研究相对较少,但研究者认为减排效果最为显著的[90−91]。SUN等[91]发现:在松林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30 t·hm−2)可显著减少N2O排放累积量(25.5%)。MALGHANI等[90]发现:生物质炭(质量分数为1%)处理可以使云杉Picea asperata林土壤N2O排放速率显著降低。肖永恒等[20]发现:与对照相比,5 t·hm−2的生物质炭可使板栗林土壤N2O年平均通量和年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7.4%和20.5%。SONG等[77]发现:施用生物质炭显著降低毛竹林土壤N2O排放(降幅为28.8%~31.3%),关键机制在于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活性氮浓度和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JI等[92]研究了中国亚热带茶园土壤N2O排放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发现添加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N2O排放通量(24%),导致nirK和nosZ基因丰度显著增加。贺超卉等[79]也发现: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生物质炭可显著提高nirS和nosZ基因丰度,增大N2/(N2O+N2),促进N2O彻底还原成N2从而实现减排。总体来讲,生物质炭输入降低土壤N2O排放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通气状况,抑制土壤反硝化过程[93−95];②生物质炭可吸附土壤硝化作用的底物(),降低土壤中有效性,从而降低土壤N2O的排放速率[12, 20, 78, 93−94];③生物质炭输入使得土壤pH值升高,提高了土壤N2O还原酶活性,并抑制了参与NO3−和NO2−向N2O转化的酶活性[95−100];④生物质炭处理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如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等)相对含量,刺激了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土壤硝化程度,最终导致N2O 排放降低[72, 79, 92, 101−102]。

也有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处理对土壤N2O排放无显著影响或促进N2O排放。如HAWTHORNE等[103]发现:在森林土壤中施用质量分数10%的生物质炭会显著增加N2O排放,但施用质量分数1%的生物质炭后却未观察到明显的影响。SACKETT等[104]也发现:在温带阔叶林中使用生物质炭(5 t·hm−2)不会改变土壤N2O排放。因此,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十分复杂,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土壤氮循环过程及其相关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活性来实现的。生物质炭通过影响土壤无机氮的有效性、土壤pH值、团聚体和孔隙度等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氨氧化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此外,生物质炭还为硝化菌、固氮菌等好氧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从而提高土壤氮素转化效率,促进土壤氮循环,有力维系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另外,阐明生物质炭减少土壤N2O排放的重要机制对于开发缓解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72, 105]。施加生物质炭降低土壤N2O排放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通气度和氧气浓度,抑制低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吸附或从而减少作为硝化或反硝化作用底物的无机氮库来实现。

生物质炭对于土壤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作用显著。土壤氮素转化与N2O排放是土壤生态系统氮循环的2个重要过程。但现有条件下的研究大多在实验室或模拟温室中进行,即使存在少部分的野外控制试验,也大多为短期研究(少于3 a)。同样,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机制复杂,结果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生物质炭类型、施用剂量、土壤类型以及N2O测定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对不同类型生物质炭应用于不同土壤类型的系统长期定位实验的研究。当前关于生物质炭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机制分析大多局限于生物质炭自身的理化特性或者推测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某些物质的影响,而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的关联研究却不多。因此,生物质炭输入影响土壤N2O排放的微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晰[10, 106]。一部分研究认为生物质炭降低土壤N2O排放可能与反硝化菌能源物质的减少有关[107],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生物质炭影响N2O排放是通过改变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的种类来实现的[89, 108]。因此,今后需重点关注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转化与N2O排放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尤其是涉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施生物质炭或氮肥均无法实现氮素吸收利用的最大化,两者配合施用在促进氮素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109]。生物质炭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具有成为肥料增效载体的可能,以生物质炭为原料制备的炭基缓释肥逐渐成为当下生物质炭研究的热门。生物质炭和全球气候变化(增温和氮沉降)的交互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发基于生物质炭材料的土壤N2O减排技术也将成为生物质炭应用的又一新方向。

猜你喜欢

硝化氮素生物质
生物质水暖炉 农村节能减排好帮手
生物质发电:秸秆变燃料环保又增收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差异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
提高同时硝化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NDN)硝化及单级生物脱氮效率的研究
生物质纤维在针织行业的应用
浅谈污水中脱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