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活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策略

2021-01-02殷伟清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月亮太阳课文

殷伟清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化希贤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项目式阅读活动因为其任务具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显著等特点被广泛采用。本文根据项目式阅读活动的现状,设计了几点策略,其中包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建立活跃课堂氛围、进行项目总结等。其中每一个设计都是在教育者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所完成的。

一、项目式活动阅读现状

项目式阅读活动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该教学形式以学生完成的项目为主,以项目完成的成果为导向。在目前的项目式的阅读活动中,由于教师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不注重学习的成效和模板达成情况,导致项目式的阅读活动越来越注重形式却忽略了本质的成果问题。而且在大部分的项目式的活动中,教师没能注意到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过分地凸显教师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起到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忆读书》一文时,一些教师只是完成课堂的形式,不仅自己为学生念诵了全文,并且只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书写了几遍,根本不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扩充。而且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变成了死读书的“书呆子”。又例如,在学习新的课文《牛郎织女》的时候,大部分教师喜欢通篇讲,而不给学生留出自行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做的只是起到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神话故事。它讲述了天上的仙女和凡间一个普通人在一起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项目问题阅读全文:织女在天上是什么人?牛郎和织女是如何认识的?故事的结局是什么?”随后再让学生自行通读全文。而如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则只是老师在完成项目,学生根本没能够参与到其中去。因此,教师要改变项目式阅读活动的现状,首先应该改变固有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项目式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是没有能对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由于小学生正是建立世界观和培养个人品质的时期,因此自制力往往较差。小学生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任务,会很认真去做,但是对于无聊枯燥的内容,则很可能会产生抗拒的心理。

因此教师如果想在项目阅读任务中取得良好的成果,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太阳》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先描述有关太阳演变的物理学背景,再去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科普类的文章一般比较枯燥和无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讲故事方式先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向学生提出自主阅读任务。例如,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完成的是《太阳》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在阅读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宇宙中有一种大质量的天体,叫作恒星,而太阳就是我们这个太阳系中的唯一恒星,它为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就会变得无比寒冷和黑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将会死去。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 万倍,相当于130 万个地球那么大,但是太阳在所有恒心的体积中却也只能算是中等。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一些疑问阅读课文:太阳那么大,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太阳那么小?太阳光对生物有什么作用?”教师通过讲述预备知识,让学生心中对太阳产生了好奇。因为太阳是每天都能够看得见的事物,学生自然就能够对其产生兴趣,也就愿意去阅读文章了。

除了这类科普文章,一些散文也是激发学生文学兴趣的好的例子。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鸟的天堂”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教育者曾经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过“鸟的天堂”的视频,视频播放出来以后,学生们都被这美丽的鸟和树的场景震撼了。大部分学生都发出了惊呼,甚至一些学生还表示以后一定要去那里看看。结果之后的阅读的效果也是十分的显著,这就是学生兴趣被点燃了的效果。

(二)建立活跃的讨论氛围

自主式的阅读项目完成以后,接下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项目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在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前,教师最好先向学生描述文章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例如在让学生阅读并讨论《月迹》一文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述有关月亮的知识和神话传说。教育者曾经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过:“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环绕地球旋转并为地球阻挡了大量来袭的陨石,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的安全。月亮一般只会在夜晚出现,这是因为,人是通过月亮反射的太阳光线观察到的月亮。而白天太阳光太强,所以人观察不到月亮。也因此,当太阳和月亮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月亮也会完全消失,这就是所谓的月食现象了。古代人们不清楚这其中的原理,所以编造了天狗吃月亮的神话传说。除此之外,有关月亮的传说还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下面请同学自行阅读本文,并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你们觉得月亮像什么。”这样一来,在了解了月亮有关科学知识和民俗故事背景后,学生的阅读效率会提高很多,讨论起来也更加具有兴致。

又例如,在学生阅读了《松鼠》一文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松鼠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松鼠有什么生活习惯?松鼠冬天是怎么度过的?”此时,一些细心读过课文并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能够准确地描述结果。而一些读课文时走神、不仔细的学生,要么就会支支吾吾,要么就是说得不对。经过和回答的正确答案对比后,这部分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返回去再次深入阅读课文。此外,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建立活跃的课堂讨论的作用。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一些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仍然可能存在不用心的情况,比如看到老师在面前的时候就假装在讨论,而当老师走开以后就开始了闲聊。除了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注意讨论的效率问题,既要考虑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又要注意不能让讨论占用了过于多的课堂时间,从而导致后面的教学计划无法完成。

(三)评价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

在互动式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对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评价后,再继续讲解课文。例如,在学习课文《鲸》的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鲸鱼生活在水中,却说它是哺乳动物?对于学生讨论出的答案“鲸鱼用肺呼吸,鲸鱼是胎生”,教师需要对其做一个总结,让学生把各种答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除了总结,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到更高的高度。例如,在学习了《风向袋的制作》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自己还做过什么手工?”可能一些做过的同学会回答“纸飞机、纸船、纸花”之类。教师可以趁机说:“那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后完成的任务。请同学们放学后按照书上的方法也制作一个风向袋吧。”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锻炼动手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课后再次阅读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又例如,当学习了课文《慈母情深》并讨论以后,学生对于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老师提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的母亲都为你们做过哪些事情呢?”当提到这种问题,学生们都会很愿意参与回答。根据教育者的经验,有学生会回答说:“我的母亲在我生病的时候送我去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有的会说:“我的母亲每天上班已经很累了,但是在下了班以后却还是给我做饭做菜。”还有的会说:“我的母亲经常带我出去旅行,她想让我开阔视野,而不是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甚至还有的会说:“我的母亲对我很严格,每次当我考试分数下降以后,她都会严厉地批评我。但是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在听到了这么多的回答以后,此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的回答让老师十分满意,那么老师也希望你们回去能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是帮母亲洗脚,也可以是帮母亲洗碗、擦地等。”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的核心思想母爱,也能够让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父母,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与素质。

三、结束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过分注重流程,不够开放和活跃。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因此,项目式的阅读活动因为其能够解决以上问题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了项目阅读活动的现状,设计了三条实际应用策略,为项目式阅读活动教学方案的完善提供了自己的思路。

猜你喜欢

月亮太阳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太阳几点睡觉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太阳花
砸月亮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