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1-01-02郭悟芳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构小学生素养

郭悟芳

(甘肃省东乡县果园镇洒勒小学,甘肃 东乡 731400)

引言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必须具备的,以求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语文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以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教师首先要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进行加强,利用语文基础教学培养小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科目,是小学生获取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技能之一。只有学习好了语文知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技巧,才能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所谓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对语文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积累语文知识素材,融合语文方法技巧,更好地掌握语言方面的特点,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语言思维和方式,拥有灵活进行语言文字交流运用的能力。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掌握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语文的情境,发现语言的魅力,提升语感水平;建立联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手段,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对所学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更好地展开学习和探究;自主品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选择权利重心的转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达成交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语文的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进行合理准确的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分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加强语文基础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应用,让小学生的语感、分析、理解、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模式,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变和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调动小学生思维开发和创造。所谓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运用,更好地促进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更加灵活更加深刻。语文教学总的来说是较为复杂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范围较广,语文学习不仅仅具体到字词的读写、文章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一种语文思维,对语文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要具备很好的联想创造思维,才能将文字与实际事物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在进行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但是这种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逐渐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较为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到迷茫和排斥,过于固定和单一的方式也与小学生实际能力和真实需求不相符,无法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到体现和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划,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变更,提升语文趣味性和深刻性,发挥小学生主观上的作用,使小学生学习思维得到启发,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对小学生展开语文教学,利用多种先进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在不同的模式中进行思维的锻炼和提升,对小学生的思维素养得到提升。

三、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加强审美鉴赏与创造

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体验、欣赏、评价的能力,以及对美好的事物进行鉴赏和创造的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和鉴赏,来学习其中优秀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造,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审美思想得到良好的启发,从而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能量和潜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但是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完全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小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行锻炼和提升,积累更多的经验素材,拓展小学生的眼界和见识,真正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利用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促进小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参与话剧、音乐剧的观看,并让小学生进行观后感的表达和创作,并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和研究,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表达,在长时间的锻炼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造。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校园话剧比赛,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和实际情况,进行剧本的创作和改编,并进行演绎,既可以锻炼小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可以促进小学生表达能力和表现力的提升,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引导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的范围,引导小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理解和学习,综合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及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传承的态度。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高层次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标准体现。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希望小学生能够拥有一种文化理解的能力和文化传承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精神,促进我国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重点,要在生活中广泛地收集教学内容,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多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让小学生在丰富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学习和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并将其中的深刻含义对小学生进行讲解,提升小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观念,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以及对我国文化的掌握,提升小学生整体的综合文学基础。

五、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理解等多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达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划。因此,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加强基础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建构小学生素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