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唤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

2021-01-02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驴子教者语文课堂

张 丽

(扬州市梅岭小学,江苏 扬州 225002)

《新课标》要求我们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所谓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指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展示学生自由精神和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它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阅读素质的变化。

一、教学关系=和谐基石

《新课标》的和谐课堂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探究性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化,成为学与教的设计者,我们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教与学的整合。

笔者将结合阅读课《父子卖驴》进行阐述。

(一)教者由传授知识向教育促进者转化

师:读了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想法,谁愿意将自己独特的观点,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可以分析故事中人物,也可以解读其中的深刻道理,其他方面也可以。(拓展“探究面”:教者充分考虑到孩子们作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诸多的条条框框,也没有将孩子的思维局限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而是将范围扩大,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话。教者的这一问题不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而是具有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位地阐述自己的观念,没有囿于固定的模式。)

生1(强忍住笑意):我觉得这个故事特别可笑,爸爸真傻啊!就像一个大笑话!

师(微笑):难怪我们刚刚都忍不住笑了,原来爸爸很傻,那你认为爸爸的“傻”体现在什么地方?(寻找“探究点”:在学生初次印象是“傻”后,教者迅速找到了适合孩子们谈论的“探究点”,让学生围绕“点”展开,即不会游离主题,又容易激发兴趣。)

生1:他先听了老爷爷的话,两个人一起骑在驴背上;接着又听小姑娘的话,后来又听老奶奶的话,之后又听了好多人的话,他每个人的话都听,自己和儿子一会儿骑驴,一会儿赶驴,一会儿扛驴,自己和孩子很累,最后驴子还掉到河里去了,没有卖到钱。这样回家去,妈妈肯定会生气的。

师: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你认为他的失败是在于“每个人的话都听”,可是他过两天还要再出来卖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收拢“探究线”:学生的话比较长,归纳要点,为下一轮的师生对话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但教者并没有一句句地进行无谓的重复,而是及时进行总结。(及时总结学生的发言,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到位,教师的教育促进者身份,不再是传统式的知识传授者,有效地吸取学生发言中的精华。)

生1(认真地):这位爸爸,你要吸取教训,不能每个人的话都听,你是大人了,应该有自己的主意。我们老师经常说,脑袋里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算自己的大脑。你记住了吗?

师:谢谢你的忠告,相信他下次一定能成功地把驴卖出去,这样,妈妈就不会生气了。他们一家都会感激你的。

(二)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探究性学习转化

师:XX 同学详细分析了爸爸的做法,得出了“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你从故事中又读出了什么呢?

生2:这头驴子真可怜啊!

师:你是从驴子的角度出发的,说说原因,为什么你觉得驴子可怜?

生2:虽然驴子它不能说话,但内心肯定是痛苦的,因为爸爸和儿子把它弄来弄去的。最后它可能是受不了了,就挣扎着跳河了,心想:总比被他们折磨死强。(该生从驴子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其内心想法,虽然是孩子的观念,但是其中蕴含着孩子的善于发现的智慧的光芒,充分说明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师(惊讶):原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是不容易!那驴子如果可以开口讲话,它会讲些什么呢?(注重“探究的独创性”:创造是衡量“自主探究”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位学生从驴子的角度出发,观点不可谓不新,正因为如此,教者才欣喜地赞扬他的“独特见解”。)

生2:它可能会说:人们都说我们驴子是蠢的,管我们叫“蠢驴”。可是有些人却连“蠢驴”也不如,比“蠢驴”还要蠢!

师:驴子认为这个人最蠢的地方在哪里?(关注“探究的尝试性”:以驴嘴说话,用驴心思考,是在“独创性”基础上的有力尝试,尝试存在一定风险,或赢或失,教者对孩子的尝试持鼓励的态度,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尝试。)

生2:别人对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听;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建议都是对的,他应该听适合自己的建议。

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对待别人的看法,我们应当有所取舍,并不一定都要听,也没有必要都去做。

师:前两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3:其实,让驴子痛苦、让爸爸变蠢的是那些提建议的人。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有认真观察,想说就说,不管别人的后果,自己说完就走了。应该让他们赔驴子的钱,谁让他们胡说的。如果没有他们,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品味“探究的过程性”:探究的结果毫无疑问很重要,但过程也值得细细品味,驴掉在河里是结果,那过程中路人的建议呢?该学生从探求过程出发,具有一定价值。)

师:你认为路人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就随便提建议,是不应该的,是吗?

生3:是的。

二、师生关系=和谐中心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前提。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

(一)生乐于阅读

多种形式阅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持续。 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地真正意义上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游戏性质。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注重将学习形式多样化,即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知识,最好采取半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者在对《蚂蚁和蝈蝈》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搬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这句话进行处理时,就采用了加上动作阅读的游戏方式,目的是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阅读的任务。让学生读得高兴,高兴地读,乐于阅读。但在采用动作辅助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收放有度,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玩而不读。

(二)师善于评价

笔者认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也很重要,同样是评价文中人物,方法却有高下之分。如果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地说“你认为它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是什么样的蚂蚁?”就显得单调,缺乏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就会敷衍地说出一些大话、套话。笔者通过让学生自己“想说要说”的方法充分让学生说话,而且是对蚂蚁发自内心的赞扬,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发自内心的赞扬,不需要吝啬”等道理,从而理解“表扬别人,就是表扬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读有思考、读得高兴”,并且做到方法正确,那么,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就一定会有所进步。

三、文本与人本的关系=和谐之源

新课程由“封闭”走向 “民主”,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知新知的过程,文本(教材)要与人本(教师、学生)有机地整合。小学语文课文大量运用了许多优美生动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的使用为全文增色许多,收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并且最大程度地用好比喻句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挖掘他们的潜能呢?将文本与人本有机结合。教材中的比喻句大多是经过编者精心筛选的,具有字句优美、比喻贴切等众多优点。所以,将这些句子熟读诵背,无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今后写作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让学生一遍遍地带着兴趣,不厌其烦地朗读,又如何在读中有所提高呢?我们要让学生读的次数明显地增加,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得到了读一遍的机会;读的质量也逐步提高了,每个学生都依据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充满感情地朗读了一遍,而不是在“大合唱”氛围中迷失自我。因为学生的朗读是自己的独特体会,所以,每一遍都是新鲜的路程,新鲜的尝试,可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和谐,做到教与学、师与生、文本与人本三方面的和谐,让和谐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驴子教者语文课堂
驴子赶集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