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回归赏析名著阅读教学之略见

2021-01-02吴校龙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名著赏析小说

吴校龙

(南宁市第三十八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0)

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名著阅读也有明确硬性要求,每册书有两部必读,四部推荐读,名著阅读中考知识考点、题型基本不变,内容较为浅显,可通过判断排除的方式解决。围绕这几个因素,目前很多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大都采取两种比较流行教学方式:一种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排出阅读要求,相信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种教法简称为粗放自由式教法;另一种是在名著教学中采用“短、平、快”的做法——推荐名著阅读的缩减版,印发总结的内容让学生背诵,只针对文本的基本情节、基本信息进行提炼等等,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能短时间内掌握名著阅读的答题方法和要点,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这种教法简称为急功近利式教法。

粗放自由式教法,表面看好像应了当前课改的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思考时间,不去包办,不去互换角色。但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律性,能感兴趣主动阅读名著的学生寥寥无几。就算有些学生能去读,也是走马观花式地略读或速读,不做任何的赏析探究。这样一来,学生的名著阅读量是远远不足,哪怕是课本上教学大纲和教材上要求阅读的名著,绝大部分学生没能真正去阅读,更何况其他许许多多优秀的名家著作。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目标相去甚远。这种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收效甚微,这样的放任自由式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只是打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幌子,是极不负责任和没践行好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必须要摒弃,必须改变这种观念,让名著阅读教学能去影响学生的思维观念。

急功近利式教法,有课前教师推荐指导,有课时师生互动,有课上教师要点归纳,有思维导图。看似精简完美,实则是一直以来被诟病的语文课程教学的碎片化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可悲产物。此类名著阅读教学的展开,约定俗成,名著阅读教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尤其是中高考的一试定局,为让学生拿到好成绩,为提高升学率,提高老师的知名度,提高学校的声誉。师生并没有对名著进行真正的感兴趣阅读,并没有对全书全文进行深入阅读赏析品受,更没有整本地有系统地阅读。只是停留在框架结构上的认知,镜头式的过目,并没有从名著阅读中得到感悟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对师生都有害的教育产物,是一种功利思想灌输,它没有让教师和学生能静心去钻研名著阅读的学问所在,没有站在语文学科的发展角度看待名著阅读,没有形成名著阅读给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后的思想道德、以后的情感观念打下坚实而又丰富的文学基础,反而它会无形中负面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学生的认识和审美鉴赏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种浮躁飘忽、偷工减料的阅读陋习,这样的碎片功利性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必须要摒除革新。

以上这两种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是不理性的,不是真正的名著阅读。那么如何理性回归真正赏析名著阅读的教学,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呢?

在这里我先明确一下,我是如何定义“理性回归赏析名著阅读的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回到教材大纲中研究熟知名著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意义,并付诸行动。老师负责任地、不带功利性地引领学生整本地共同品读文章,赏析美言佳句,通过描写体会人物形象,透过背景感悟主题,而后思想得到启示升华。简而言之,就是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适当作文本分析、吸收、内化,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思、辨、悟”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初中阶段名著阅读的真正教学目标和意义所在。

那如何回归实施,我认为教师要有三个认知:教师自身先行的认知,教学方向切入的认知,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知。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前必须早于学生读,不是为考题分析而读,而是以提升文学素养为目的地读,带着研究色彩地读;不仅整本地读内容,读作者介绍,还要读参考文献、名家评论。研究该名著语文素养教学中切入方向。教学切入方向有很多,比如通过这本书怎样培养学生梳理叙事结构、概括主题思想、鉴赏人物形象、培养审美品位、情景设置等。每一本名著的教学切入方向到底在哪,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去挖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先以《骆驼祥子》的教学为例。当然初中学习的时间和学习任务,是不允许我们在一节40 分钟的课堂内从头到尾对该小说的各个知识角度进行阅读赏析。那怎么办?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切入点,去品读赏析这部小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先与学生利用一个月的课余时间阅读这部小说,除了去读它的思路结构,去读它的主题思想,去读它的人物形象等,让学生留意圈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句子,并作见解批语,然后用一二节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一起就环境描写的句子来说说对小说的阅读收获感。

课上不能单独停留在教学的口头上讲,课前摘抄一些经典的自然环境描写句子,课时通过PPT 展示,让学生听、看、思、讨,通过这些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赏析和延伸,学生读懂了祥子三起三落中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仍然拼命拉车挣钱的原因;也明白了在恶劣环境中客人无动于衷、毫无同情之心的社会根源;在如此恶劣环境,祥子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拼命地拉车挣钱,到头来却一无所有;在这艰苦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学生也看到了与祥子有关联的各类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学生更加深思感悟到作者老舍先生写作意图揭露批判“旧社会不让老实人好好活着”的主题;感慨主人公祥子前后性格截然相反的悲剧命运。当然赏析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时,学生也体会借鉴到名家大作用词用语的准确传神,修辞手法的形象生动,并知道名家的这些本领源于作者平时生活中的细心观察。教师点评寄语,在知识基础上真知灼见分享给学生。学生吸收为日后自己的作文写作积累经验,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积极去思考自己的“三观”。

我们再以《西游记》的教学为例。这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目前出版存在的纸质版书籍,大多是白话形式的原著。而部编版教材把它推荐放在七年级上册阅读,这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点难度。选择哪个方向作为教学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个人认为人物形象分析是一个很好的要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用3—4 个月的课余时间、周末和节假日去阅读。要求把原著和电视剧结合起来赏析,围绕孙悟空这一人物进行探讨理解,通过预设问题吸引学生阅读,如:写法上,小说用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展现神话小说的特征,就孙悟空的身世、能耐、使用武器,请从小说相关章回情节中找出陈述。人物性格形象上,哪些章回情节分别体现了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请把自己读到的和理解的摘抄,作记,表述,学生也可以从性格缺陷方面逐章逐节就孙悟空进行分析点评。思想主题上,作者吴承恩为什么着力地塑造孙悟空这一人物?通读全文,结合作者生平,用自己的话概况表述。

以上这些问题,都让学生在阅读准备期做好圈画、批注、笔记,课堂探究交流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拓展见解。

这样的赏析名著阅读教学方式,以点带面,以面悟全,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名著文本着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能力,是一种理性赏析名著阅读教学方式。符合当前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大纲要求,也符合我们语文教学过程环节,课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课时与学生赏析探讨品味感悟,课后学生吸收借鉴,提升内化。

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显得更加理性,坚持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不只是为考试而教,而是注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文化积淀和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方法和习惯,帮助学生把文学底子打好。从教师角度来说,体现了教与学相结合,达到教学相长,避免教师教学“一刀切”或满堂灌输。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作为主体,提高兴趣,既能通读全文又能有所兴趣选择重点阅读切入,借课堂展示、交流、分享、讨论他们的阅读探究,得到全面阅读与赏析感悟,是真实的阅读,有效的阅读。从师生共同角度来说,大家互动交流,对名著信息增加见识,扩大认知,增强信任,共同享受。

基于以上个人名著阅读教学的略见,希望能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有着一些借鉴和启发的效果,本着让学生真正阅读感悟,提升其文学素养,回归到与学生一起赏析名著的理性教学中去。

猜你喜欢

名著赏析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