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1-02郭福义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维能力意识

郭福义

(武山县四门初级中学,甘肃 天水 741306)

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促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应革新施教方式,让学生能够恰当、正确地运用与理解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形成知识积累意识,以期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发展。同时,在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教学渗透,使学生在文化浸润与熏陶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道德品质及自我修养,进而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升级,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好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必要性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既应具有“生本”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又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避免单向地进行“知识灌溉”。唯有如此,才能使不同理解能力、学习特点的学生均能够产生探究学习兴趣,掌握语文学科特点。进而,使其了解多种文体,能够走进文本,感受母语文化的滋养,具有对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自信。让学生逐渐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调动他们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洞察力与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创新、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从不同视角思考,具有知识迁移能力;拥有应用意识,增强语文实践力;能够真正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区别共性与个性;实现温故而知新,不断充实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等。从而,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有创造力、深刻而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其具有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知识技能、语文素养。此外,聚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施教策略,有助于初中语文教改工作的纵深、持续推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初中语文既具有施教系统性、内容丰富性特点,又将对学生审美意识、思维能力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譬如:鉴于其知识容量更大、知识点繁杂,教师应升级自身的施教方式,促进学生走进文学世界,具有学科素养,使其积累知识、广泛探索。现实却是,很多教师更侧重培养学生的显性学力,以作业完成情况与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步速度的主要“标尺”。因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授课效果难尽如人意,学生大多时间仍处于被动、等待学习状态中。

(二)施教方式存在一定局限

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文言文、古诗词、散文、新闻等不同的问题,教师应结合学情,找到更具科学性、有效性的施教方式。并且,应勇于打破课堂、教材的限制,促进学生广泛阅读,使其积极进行知识积累。而很多教师习惯于定式讲授,使语文教学变得刻板、枯燥。因忽略了教学整合问题,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抵触情绪,造成其滋生惰性思维,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发展。

(三)未能及时推进个性施教

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应关注教学创新,使学生由浅至深、由简入繁地进行学习探究。同时,教师也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其作为独立的个体,中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特点、认知意识等具有较大不同。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展开针对性引导,才能让学生领会语文学科的内涵,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事实上,很多教师因缺乏个性引导意识,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新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重视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需要教学措施具有创新性。在促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中,还应给学生新鲜的学习感受,让作业布置充满“新意”。这样才能吸引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使其深入文本,多角度探思。现实是,因无效教学,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语文实践能力多有不足。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关注思维发展,实现教学拓展

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域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适度进行教学拓展。这样,才能避免使教学流于形式化。尤其是伴随新课改的全面落实,各种新型教育理念、授课方式不断涌现,很多教师虽然关注调节课堂施教氛围,但是因对学情把握不足,造成无效教学的问题。

只有明确施教目标,升级授课方式,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让他们乐于探索、勤于思考。例如:在部编七年级上《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中,教师可使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试着引导其绘制思维导图。在正式授课前,可设置5—8 分钟的微互动环节,使学生发散思维,说说预习心得、阅读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或者,教师可促进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观。并且,应让学生注意汇总学习问题,在课堂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二)重视教学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面对新时期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具有信息化授课能力。因此,应关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与信息操作能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在七下《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微课、慕课资源作为辅助素材,使学生深入阅读,透过不同的生活片段,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具有怎样的变化。同时,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打破教学的限制,增强学习的代入感,让他们的思绪回到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中。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进行与文本的独立对话,让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且,通过教学整合,可以以在线反馈的方式,促进生生互动,使他们展开头脑风暴,完成对“长妈妈人物形象分析”这一教学任务,让阿长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使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

(三)实现分层引导,助力个性学习

鉴于中学生语文理解、学习进度存在较大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应实现分层施教,以便促进“量体裁衣”。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让学生思维变得深刻、灵活、开放与敏捷。

例如:在部编八上《富贵不能淫》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日常学习综合表现,将基础十分扎实、思维灵敏的学生划至A 层,使其感受文本中鲜明的语言特点,思考“何谓大丈夫也”;将语文学习基础一般、思维反应能力略显欠佳的学生划分至B 层,使其先借助工具书,理清文本大意,再开展小组合作探讨,说说大丈夫应该具备哪些品格;教师可与语文基础薄弱、对学习存在惰性的C 层学生一同展开探究,使其理解主要生字、词的意思,感受文章中的气势与文化品格。并且,应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通过教学启发实现读写结合。

(四)促进多元施教,培养创新思维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应重视多元化施教。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中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换位思考能力。

例如:结合施教内容,将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辩论活动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与语文教学结合。此外可促进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让语文教学更具时代性、科学性,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其内化知识,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并积极地与同伴、教师展开口语及书面交流。在深入探思中,提升其思维的灵敏性,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四、结语

综上,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施教能力,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通过应用有效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使他们具有深入探究意识。继而,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深入探索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及积极实践的精神与能力,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使学生在教学融合与不同教学方式的交叉中,扩充知识视野,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使其思维变得更加敏捷、灵活及富有创造性。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维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