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训练探究

2021-01-02赵丽娟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感语文课程古诗词

赵丽娟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宁夏 银川 750000)

语感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语感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更多的自信,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展开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更加重视对自身语感能力的培养,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帮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更多语言运用的技巧,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这就使得教学活动不得不考虑速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完成诵读活动,在这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意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为了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诗歌中描绘出的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感受毛泽东这一伟人的人格风范,教师就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朗读学习任务,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涵,体会其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伟人毛泽东的光辉形象,让学生根据毛泽东的伟大事迹产生强烈的敬仰之情,从而挖掘学生对这节课程学习的欲望。接下来,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自由朗读学习之后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为学生播放这首古诗词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识具体的朗读方法,纠正错误的发音。在这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再次完成朗读学习,感情充沛地完成朗读任务,感受古诗词抑扬顿挫的写作技巧。而且,教师也要为学生做好范读教学,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学会准确地停顿、处理好各个重音的读法、把握好朗读的语速和语调,读出文章的深刻韵味,结合教师范读、个体朗读、小组接读、全班齐读等形式为学生传授更具体的朗读学习方法。只有让学生从耳朵和心灵同时感受到朗读之美,才能让其得到更深刻的熏陶,在反复诵读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真正从感性上、直觉上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让知识点真正内化于心,有效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在这一条件的支撑下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在品析语句中增强学生语感能力

在日常的阅读学习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透彻理解和揣摩其中的语句,在详细地朗读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为学生准确运用语文知识做足准备。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章的递进学习,更好地赏析句子的内涵,以其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平台。在这篇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根据自己的喜好勾画出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摘抄,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课程知识,为后续的写作学习提供重要素材。接下来,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划分整篇课文的段落,并归纳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熟悉了全文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落完成再次阅读,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反复推敲揣摩,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搭建有效的桥梁,让学生能够透彻地领悟语言文字中表达的深层含义。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挑选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用“泻”字,能否改成“流”或“淌”。在学生反复比较和揣摩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作者的用意,更好地感受“泻”字营造出来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字词的把握更加到位,也能深刻领悟作者写作中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让教学真正围绕课程的重难点有秩序地展开,这对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在想象联想中发展学生的语感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中突显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结合具体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挖掘语言学习的奥秘。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课程《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由于精简凝练是古诗词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在其中锻炼自己的语感,从而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斗志,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的优势,让古诗词的情境可以在学生脑海中被完整地构建,为语感能力的培养打开大门。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要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旷达豪放的情感,在词的意境中升华自身的品格,培养自身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意识和远大志向。在讲解到其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个场景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完成“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这一画面的绘制,更好地结合整首诗词的情感完成赏析,让学生能根据意境学会断句,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掌握不同古诗词的朗读技巧。而且,针对其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一句的学习,教师更新指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想象对月饮酒的画面,帮助学生想作者所想、观作者所观,更好地在丰富的想象中找到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进而让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也可以得到多个维度的培养,科学高效地实现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

四、在说写实践中升华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锤炼。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说写活动,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提升空间,通过多说、多写、多练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敏锐的语感。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课程“咬文嚼字”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地划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可以采用“教师三分讲、学生七分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查缺补漏,带领学生讨论交流,在更加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好地教会学生规范用语的方法。而且,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完成小规模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实现从说话到写话、从写话到写片段,最终写成一篇完整文章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有感情地完成写作任务,在反复的历练中更合理地运用语言。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的字词完成对“说、屏、乐、强、参”等多音字的理解,更好地在完整的句子和语境中加强对这些字词的透彻理解,学会在日常的朗读和写作中更加懂得“咬文嚼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投入地完成学习活动,教师也要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主题,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展开激烈的讨论,共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只有通过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把知识流动于口头之上,并在笔端践行,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到位,确保对学生语感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效果。此外,学生的读写学习更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更具生活化的情境中完成读写任务,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长年累月中积累更多的语感材料,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为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增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意识,保证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终极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增强语言文字功底,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这其中,教师也要根据基本的教学流程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借助朗读、口语交际、读写训练多种方式展开对学生语感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在已经获得的成就中不断创新和突破,找到最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优势,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的综合思维更全面地培养,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感语文课程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古诗词中的新年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