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1-01-02祁等荣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辩论语言表达交流

祁等荣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八里镇高城寨小学,甘肃 平凉 743400)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生的深入学习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认知依然较为依赖于直观的具化认知,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在抽象的感知学习和具象的认知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将抽象的认知感悟和体会通过自我认知进行表达,拓展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一、小学语文中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表达方式,通过倾听学习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说话表达自己真实的认知,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最重要的输出实践培养,输入学习和输出实践需要得到有效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深入地认知学习,可以设置某个问题和学生之间交流,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思辨,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知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系统性的语言表达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平常的生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知识素材积累,稳固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环境的影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下,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结果导向,缺乏对于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在应试教育的结果导向下,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培养不能得到有效的协调,缺少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训练表达。同时,在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标准化和套路化的模板表达,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逐渐沦为被动化的学习,并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有效实现创新的语言表达,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步。

(二)心理和年龄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受到心理和年龄的限制,对于语言表达存在不少的心理障碍和恐惧,学生的心理特性和年龄特点成为限制学生语言表达的客观因素,学生更依赖于外界的定义看法,造成了学生自卑和不愿意表达交流的特点,自卑、顾虑、恐惧这些心理特点限制了学生发言表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见解。

(三)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的设计,在课堂交流环节,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趋于浅层化,学生无法根据教师的问题,合理地组织语言进行逻辑性表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失衡,由于知识教学的课时限制,压缩了学生的表达交流,教学的重心更多的还是在知识的输入学习,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中,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相应表达的机会,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达实践,很难在课堂中实现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媒体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从抽象化的文字概念,转变为直观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学生的思维依赖于具象的认知,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教师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视觉认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将抽象文本概念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认知。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播放和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观察分析视频内容,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在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对比印证学习,可以加深学生认知理解,教师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技术媒体应用的比重,通过视频图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表达兴趣。

(二)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渐进深入

对于教师而言,问题导学的问答竞赛,在知识性的学习中增加了不少的趣味性,同时问题导学深入的教学模式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小问题吸引学生的参与,随着难度的逐渐深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考,教师在点拨和启发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学习,通过问答的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习,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对问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辨析。通过生生交流,对自我的认知和见解进行表达,学生之间在倾听和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究思辨,发挥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中的积极性,最终学生小组可以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并且和各个小组之间交流分享,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创设交流情境,拓展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建良好的交流氛围,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放下心理负担,在创设的交流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小组对文本内容进行情境角色的扮演,小组成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探讨,对人物角色的刻画、语言对话的交流以及肢体语言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在情境的角色扮演中,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学习情境,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对于内容的理解。同时情境角色扮演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读写说演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续写,在续写的过程中发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之前的角色扮演,实现情境想象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创新情境对话的文本,在合作交流中构建故事框架,设计人物形象,最后通过情境短剧呈现直观的表演。学生在表演结束之后,对文本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创造做出积极的鼓励评价,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创新设计,在情境表演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积极的评价鼓励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读写说演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主题辩论,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可以对文本知识学习的重点主题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和创新思维。教师为学生设置辩论主题,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的主题,明确自身观点,搜集相应论据资料,创新思维,能够辩证看待问题的发展。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理解进行资料的搜集,立足自身的观点形成相应的论证和论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组织每个小组之间的辩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比赛中,在倾听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对方观点中的错误,并且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反驳。在内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竞赛的模式,培养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论点有效地进行补充论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辩论,将以往枯燥的语言交流,变成了紧张的辩论比赛。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知识点拨和启发,促进学生的逻辑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在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表达情境,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辩论语言表达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