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结合

2021-01-02钱婷婷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统语言语文

钱婷婷

(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江苏 泰州 225300)

发扬中华文化,传承优良传统,已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教书育人是广大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而语文作为广泛发扬传统文化的学科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教授学生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知识,重视来之不易的优秀文化积累,并通过学生不断传承和发扬。那么,怎样对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呢?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路上,两者缺一不可,行需要知来引导才可以切实可行,但离开知的行为也变得盲目。并且通过行展现出来的知才算得上远见卓识,知在没有行的情况下,知也就变得没价值。所以,知行有机结合就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第一,积极主动,结合实践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实践也要不断积累。第二,付诸行动,将学习获取积累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可以处理现实各种不同的问题。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交替的不同端口,进行着由盛转衰、由衰转弱、由弱转强的不断演变。直到现在,由于世界不同文化多样化趋势,我国民众针对中华传统的崛起的期盼也愈发强烈,因此现在的孩子一方面担负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着传承和发展壮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一、传统文化下的语言文字

语言作为人类相互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孩子依靠语言交流和文化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自有的对世界、文化和生命的认知,认识和体会不同文化的意义所在,从学会到熟练使用语言后,他们同时也了解了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和价值观。学习什么样的语言,同时潜移默化受到教育的就是那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观。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的文化观的应当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了。民国时期的语文课叫作国文课,“国文”即一国之文,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所以我们教的不仅是单纯的语言文字,更是代表我们国家的中国文化。如今,随着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涉及,已不仅仅存在于高年级,低年级也有所涉及。就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有的读起课文还是磕磕绊绊的,但如《声律启蒙》,每天早读课跟着老师读两句,孩子们就这么读着,配合着节奏摇头晃脑,已经可以做到朗朗上口、熟读成诵。孩子们还不一定能明白这当中的意义,为了让学生增广见闻,熟悉并牢记,可以通过朗诵等方式,让孩子们增强理解能力,也是掌握语言知识积累的阶段。学生可以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并陶冶情操。像通过学习《声律启蒙》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对声韵格律有所了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得学生明白博爱思想的目的意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学生要学会推己及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告诉学生见利要思义……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内涵,都有其不同的人生哲学、文学内涵和历史知识,优良传统文化是文化瑰宝,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自2017 年9 月开学,我国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开始使用同一套部编的语文教材。部编的语文教材与先前的语文教材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课文的内容方面,部编的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142 篇古典诗文,占了教材总量的31.5%,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1/3 的内容都是古诗文,古诗文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所以,教者拥有传统文化的思维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个简单的字——天的教学,曾经,大部分老师的教法很简单,观察一下字形,提醒学生书写时要注意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开,好了,结束了。这样讲,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至少可以看懂天字的书写顺序,学会了一个生字的读音,仅此而已。但如果教者拥有着传统文化的思维,那么同一个字的教学方法就很不一样了。“天”,会意字,“人”字上面顶着一个“口”字,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起初的意思是指空间,与地相对,后引申为天空、太空。《道德经》有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传统文化思维影响下的学习者认识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字形,而且是这个字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著名教师韩军曾在他的文章《语言是工具又是文化本体》中提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所以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语言的学习时,接触到的是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语言,那么孩子最终所收获的精神活动也是不一样的。

二、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

提到传统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实用。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谁愿意去文绉绉地讲话,也不方便羽扇纶巾,更听不懂京剧中咿咿呀呀的唱腔……这似乎是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导致的对传统文化的难以接受。其实传统文化一直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大家未曾意识到而已。

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让学生通过结合实践感受民族文化的教育政策法规,像凤凰小学从自然实践作为切入点,把生命成长为核心设计的本草药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教育孩子们的观察水平和探索思维,不仅可以认识和学习中草药的常识和概念,也起到发扬继承中草药的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学校的课程周活动中,在三年级实施的校本课程是“欢欢喜喜过大年”,有这样几个大框架:畅谈年俗、舌尖上的春节、指尖上的春节、新年心愿,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孩子们回去查找过年的传统习俗,了解习俗背后的传统文化。卓越凤凰“研学践行”课程——走进兴化,探寻板桥文化。在博物馆内郑板桥的事迹和书画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有学生不由自主地诵读古诗《竹石》。郑板桥高尚的人格令学生们折服,精湛的书画艺术更是让他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每个月的家长微课程,不少家长带来的微课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如《畅游汉字历史长河,领略汉字艺术之美》《奶奶的剪纸》等等,传统文化的魅力引来学生阵阵惊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积极组织并开展针对学生家长的探寻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主题活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即使不在学校,在广大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孩子们依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如走进泰州老街区的古民居群,抚摸着传统的黛瓦灰墙,再回转身来,看看周围的花红柳绿,孩子们就能明白古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过的南北方古建筑色彩的差异性的由来,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北方的草木在冬季凋谢后色彩单调,所以建筑要用鲜艳的颜色来突出,以达相应之趣;南方天气温暖,四季花开,每个季节都是色彩丰富的,所以建筑就得用素雅一些的颜色,否则就流于艳俗了。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探寻活动,既欣赏了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又明白了传统文化中关于色彩搭配的美学文化。还有走进泰州博物馆,一个收藏历史文物颇为丰富的博物馆,其中特色馆藏尤以古代书画作品、明代服饰和六朝青瓷较具代表性,并且在中国博物馆界里具有不错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恰恰也可以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现出古老历史文化的悠久,传统文化的绚烂无比,历史的见证,通过博物馆的游览,让学生对不同时代和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感受历史文化的冲击,了解传统文化在沧海桑田中的沉沉浮浮。

三、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

中国从古至今就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拥有多样化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当中蕴含着众多优秀传统文化和聪慧才智,是华夏民族繁衍之基石,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和历史文化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自身的民族文化,一种修身养性的民族文化。它更注重人的价值体现,更注重文明礼仪的塑造,因此,中国文化从先秦至今,其主要特征为崇尚道德、人格品行和感悟生活。传统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所有当今社会人员最首要的思想核心、生存规则。所以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几乎是由我们最首要的价值因素充当判定的,古人也是通过主流思想家主张的思想发现立身处世的原则,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并延续到今天。因此面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要认可它的同时也要认可它的价值,古人智慧的结晶,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在中国发展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促进作用和地位,我们引以为傲。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也将经由科学的手段进行探究,因为有的传统文化可能缺少科学的严谨逻辑,那么我们也要勇于提出来并指正。精华和糟粕,我们需要明辨,才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继承下来,并对先人的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吸收,应用于当前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中。传统文化,古人留给后世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弘扬和推广传统文化,发扬传承,并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传统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