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石油行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研究

2021-01-02沈阳万益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胡玥沈海波

区域治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石油监督检查

沈阳万益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胡玥,沈海波

石油行业属于高风险、高危行业,在石油生产、运输过程中因石油自身易燃易爆、生产及运输介质的高腐蚀性,再加上人员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之下,一旦未能全面识别安全风险、采取有效的安全风险方案措施便极有可能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不仅会使石油行业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损害石油行业社会形象、限制其正常生产与运行。因此,石油行业应对安全管理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构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等提升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保证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进而促进石油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石油行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安全是任何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与基本条件。石油行业危险性较高、安全风险因素多,安全事故发生后果严重。加强石油行业安全管理是提高石油行业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进而使石油行业免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安全管理是石油企业提高自身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完善且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可避免安全事故侵害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有助于打造良好的行业口碑、增强公众对石油行业的信任感。此外,作为石油行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扩大其生态效益的必要条件,囊括安全、环境、健康的安全管理可降低石油生产对周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有助于石油行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1]。

二、石油行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石油生产安全风险识别不全面

石油生产安全风险识别是实行安全管理的先决条件,唯有充分认识石油生产流程中各类安全风险因素才能精准施策、解决要害,进而以最小的安全管理成本投入达到最优化的安全效果。但当前石油行业对生产流程存在的风险因素识别不全面,未能按照风险事件、风险类别科学划分安全风险等级,再加上分级管控能力薄弱、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石油行业安全管理滞后,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排除石油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二)石油生产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石油行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还需要一线生产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当前石油行业已经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地方政府也针对石油行业安全生产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指导方针,但一线生产人员因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知识水平不足,其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三)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生产是石油行业发展战略之一,需要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协同合作才能达成安全生产的目标[2]。当前石油企业针对安全生产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与制度,要求管理层根据自身经验、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生产作业。一方面,以管理层集中负责的安全管理模式科学化程度较低,可能因管理层受主观因素的驱动导致其不能深入领会安全生产的本质内涵与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方式;另一方面,部分生产人员将安全管理视作管理层的责任,自身缺乏明确的责任导向与安全生产自觉性,在生产班组内争先进、争效率、争绩效,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偏低。可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不利于在石油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一线生产人员安全生产目标不明确也会导致其失去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不完善

其一,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机滞后。部分石油企业按照生产计划、时间、季节气候特点、临时发生的事故等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无法识别并预测潜在性、隐蔽性的安全风险,极有可能错过安全隐患排查及解决的最佳时期,无法发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价值;其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呈粗放状态,缺乏统一、强制性的监督检查标准,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受制于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弱化了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公正性,极有可能为石油行业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三,监督检查为石油行业安全管理的一项强制性措施,而监督指导意见的落实则依赖于监督对象的主动性。当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生产人员都缺乏自查自纠、自我安全意识,只有在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后才注重安全风险的控制,导致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无法形成长效机制。

三、石油行业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构建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

其一,以LEC法为支撑对石油行业安全风险进行分级。LEC法是由美国安全专家提出的一种针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的半定量安全风险评价方式,其中“L”为安全事故发生概率;“E”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与程度;“C”为事故后果。结合历史数据、当下石油行业生产技术水平、设备类别、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等确定各类作业条件的分值,三项指标分值的最终乘积便是该作业条件下安全风险的高低水平,具体包括不可接受风险、可接受风险、低危风险[3]。其二,确定石油行业安全风险等级后需要进一步构建分级式安全管理机制。在此建议石油企业引入数据分析相关技术。(1)依托大数据全面收集生产作业条件下的安全风险数据,包括人员、设备、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等,并构建安全风险因素与安全事故的隐性关联。(2)基于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确定排名前十的安全风险因素。该指数原用以反映产业集中程度,将其应用于安全风险分析中可体现安全风险因素对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进而帮助石油企业明确本阶段应当集中精力解决的安全生产问题。(3)针对排名前十的安全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设备故障频发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则需要制订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再如人员专业技能及安全意识不足会增加安全隐患,则需要制订人员培训及考核规划等。(4)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对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法予以标准化,进而为安全管理奠定基础[4]。

(二)加大对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

快速、有效增强一线生产人员安全意识的方法便是培训。其一,根据前述石油生产安全风险评级结果及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将安全管理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培训资源,根据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环境、危险作业条件、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下的频率与程度等精准投放培训资源,通过头脑风暴法使一线生产人员参与到安全管理中,为安全生产目标执行及个人防护能力提升献计献策。同时,将静态、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培训内容转化为3D模型或视频,增强培训内容的直观性,再配合案例讲解使一线生产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升其安全防护能力与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其二,除培训外,石油行业应致力于建设“安全生产我尽责,他人安全我有责,个人安全我负责”的良好文化氛围。上级与下级之间通过科学沟通、平等协商将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战略目标转化为一线生产人员的个人利益追求;安全管理的上行下效、安全生产信息的有效与实时传递使一线生产人员了解安全生产要求与技术规范,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具有隐性教育价值,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一线生产人员的思想与行为,企业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使其看到企业为保证人员安全所作的努力,便会认可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式,主动配合安全管理工作。

(三)落实石油安全生产责任制

石油行业安全管理内容庞杂、环节分散,稍有不慎便会因管理漏洞引发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此,石油行业应当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完善的规章制度、详尽的安全生产工作细则为安全管理的实行与一线员工的生产作业提供指导、指明方向。首先应构建标准化的安全生产流程。以每一道工序的开始阶段作为标准试验段,借助前述风险评估及分级方式识别各道工序存在的安全风险,在保证生产质量及效率的基础上通过设备调整、技术优化及工艺改进将风险隐患降至最低,以该阶段的机械设备组合、人员配置等作为标杆指导后续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生产作业规范,明确生产管理部门、班组长、技术人员及一线生产人员责任。其次,要求定期开展安全例会,厂级每月一次,队级每周一次,班组每日一次,将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流、落实到个人。同时,为避免安全例会流于形式,建议保证每次例会有内容、有记录、有责任人签字,如果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开展例会对此予以商讨、解决。最后,针对安全事故需制定明确的报告制度,禁止谎报、瞒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围绕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首先,依托工业互联网获取石油行业安全监督检查的问题记录数据,结合石油行业实际情况明确安全监督检查导向,制定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明确列出重点检查的问题以及专业类型。其次,结合专业因素及关键环节归纳存在安全问题的生产环节与管理细节,对照相关标准及安全风险等级查找正确的做法,在此基础上编制完善的安全监督检查表。最后,按照上述检查表对各厂、各队、各班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监督检查,将检查所获信息真实、全面地填入表内,通过权重分值计算其安全监督检查得分,针对优秀级别的生产工序或管理细节,可适当降低检查次数,督促其保持现有安全生产水平;针对良好级别的生产工序或管理细节,需每月进行检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针对不及格级别的生产工序或管理细节,需要全面改进生产技术、管理方式,每日督促其整改,以此提升石油行业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

四、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石油行业的基石,当前石油行业安全管理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需要根据安全生产需求、实际作业情况等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机制、加大对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进而提升石油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石油监督检查
石油石化展会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奇妙的石油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夯实监督之基
Playjng with ch & sh
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