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2021-01-02张炎培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精准

◆ 张炎培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西宁 810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四五”时期扶贫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目标任务,扶贫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精准扶贫战略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创新性举措,精准扶贫档案发挥了精准识别、精准脱贫、记录历史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档案资源收集及管理,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资料的衔接与转换,利用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精准返贫监测,创新精准扶贫档案服务模式,继续发挥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1 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必要性

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绝对贫困“清零”目标如期完成,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据此,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将由扶贫开发战略转移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在绝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标实现之后,扶贫工作力度不减但又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如:在扶贫对象上,重点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在扶贫方式上,着力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在扶贫举措上,更加注重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精准扶贫档案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十四五”时期,做好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管理利用工作,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精准扶贫档案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成就和经验。另一方面,从“十四五”时期扶贫开发举措层面看,当前和今后的扶贫工作重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返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管理社会资源,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要“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有成果”,“不另起炉灶”。这就要求在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基础上,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实现动态管理。总之,精准扶贫档案资源不仅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精准防止返贫的重要依据。

2 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青海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建档立卡资料和精准扶贫档案资料,成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历史见证。笔者通过对青海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调研,发现部分单位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创新管理,做到了“管”与“用”相结合。如,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已为全镇705户建立了贫困户大数据电子档案,达到了100%全覆盖。在贫困户精准扶贫档案盒上张贴二维码,通过扫描即可进入融易扶平台查看该贫困户的脱贫及“双帮”工作档案,实现了信息共享。青海省共和县扶贫开发局建档立卡贫困户4858户14547人,针对精准扶贫档案种类多、数量大等实际情况,聘请专业外包公司,抓紧整理2015年至2019年精准扶贫档案共13620卷,等等。总体上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利用既有先进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档案管理机构和驻村帮扶单位对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在脱贫攻坚阶段,多数领导只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但在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很少关心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及归档,没有确定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更没有及时制定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目标计划、考核评价标准和具体整理实施办法,导致精准扶贫档案资料不完整,管理缺位,质量不高,进展不平衡。

2.2 原始资料缺失

一些地区的精准扶贫档案中,文字资料相对较多,视频、图片资料较少。贫困户(低保兜底户、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建档立卡的资料相对完整,但缺乏工作实践中的过程资料;一些扶贫管理机构在实施扶贫措施、驻村工作方式方法以及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资料缺失严重;一些地方精准扶贫文件资料不完整,缺少领导批示、文件中的附件以及文件办理过程中的流转信息,有些文件找不到原件,用复印件代替,等等。

2.3 管理滞后

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化水平较为滞后或根本没有开展。一些精准扶贫纸质档案资源管理中,虽然有基本的综合、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和精准脱贫类别划分,但尚未达到专业规范要求。卷宗内未能按“机构分类法”和“问题分类法”标准划分,保管期限不准确,不能按照“永久”“30年”“10年”准确分类,甚至有些单位根本没有划分保管期限。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归档不规范,表现在贫困户档案中材料格式不统一、内容不准确、无编号。

3 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管理

2020年9月,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档办发〔2020〕3号),对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要求各地要及时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文件材料整理与归档。完善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立卷归档工作,是“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起点。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归档整理工作责任制,完善精准扶贫档案资源整理、移交、数字化及电子档案智能服务等管理流程。二要确定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培训,有针对性地对扶贫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档号构成、目录编写、信息化建设、归档利用等各环节工作的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详细讲解,使他们全面掌握扶贫档案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并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三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扶贫部门定期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整理工作专项检查,提出指导性意见。

3.2 做好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的衔接与转化

“十四五”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这是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十四五”时期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根据“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有关工作的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以现有精准扶贫档案资源为基础,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和精准返贫监测档案的衔接和转换,突出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强化对原有精准扶贫档案资源收集力度,挖掘贫困地区多元化档案信息资源,尽量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提前发现并精准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的长效监测机制。

3.3 探索“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模式

积极推动“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精准扶贫档案”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在原有的“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增设“数字精准扶贫档案共享信息”模块,整合档案管理机构、脱贫攻坚领导机构和驻村帮扶单位和民生等各门类档案数据,统一管理、分类储存,实现“资源自建、信息共享”。这当中,一要注重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的有效性。要以存储种类结构合理、规范,数量丰富的档案资源为前提,在法律框架内整合各类扶贫数据资源,广泛开展收集工作,将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扶贫信息或公众关心关注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整合,突出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多元化。二要注重精准扶贫档案信息资源形式的图文并茂、音视频相结合。三要推行个性化精准扶贫档案服务模式。借助“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根据“十四五”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对扶贫开发需求进行预测和评估,主动推送精准扶贫信息、与用户进行实时交流、建立用户服务反馈机制。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正值实现绝对贫困脱贫目标与相对贫困帮扶的重要转折期。各有关机构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做好扶贫转型期的档案资源管理,为各级扶贫和档案管理部门掌握和反馈贫困村(户)的动态信息提供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精准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