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技能中心日常管理与建设探讨

2021-01-01张青

科技风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摘要:以卓越医生培养指导意见为基础,针对目前我校临床技能中心存在的日常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从安全、整洁、节约等多角度综合提高管理质量的方案。通过挖掘临床技能中心功能定位,从教师、学生、SP病人、实验技术员等不同角度,探讨了有利于临床技能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和教学团队培养方案。总结了技能中心建设需以信息化技术为平台,把握整体观念,在规划合理性與科学性方面进一步综合提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临床技能中心;实验室管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本科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是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等部门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也提出,深化基础性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夯实本科人才培养在医学人才成长中的基础地位……着力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医学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也需要同步加强建设力度。本文分析目前临床技能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帮助今后更好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后盾。

1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

1.1提高安全管理标准,运用科技为人文服务

由于临床技能中心作为公共场所,人员出入较为频繁,出于个人物品和集体财产安全的考虑,结合现代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加强技能中心出入口及各实验室的电子化门禁系统建设,通过对接学生及教师信息数据库,导入按学号/工号及教学安排匹配的门禁出入权限。这不仅可以提高人员出入管理的效率,也可通过后台收集学生及教师的考勤记录,纳入平时的考核指标。同样可应用数据管理模式,可以更新学生更衣室储物柜的存储系统,应用于校园卡关联的智能锁,保证学生刷卡存取个人物品,当学生有物品遗漏时,也可为追踪失主提供数据记录。

针对教师及SP病人更人性化的管理服务需求,技能中心可适当辟出专门供其使用的独立更衣室和休息室,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物品的安全性,也能提醒教师和SP病人采用统一规范的着装,真实还原临床诊疗场景,增加学生学习时的代入感。

另外,加强技能中心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安排学生在学期初接受系统化的安全培训,完整介绍技能中心环境和功能设置,规范学生实验物品领取和归还的流程,明确实验期间应遵守的操作守则,强调不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区域。在安全培训结束后,有效的考核也能了解学生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和个人素质。

1.2改善卫生工作流程,合理优化劳动体系

1.2.1环境清洁方面

由于大多数技能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人数有限,需借助学生之力,合作完成技能中心日常清洁事务。对于学生不具备的劳动技能,可以在实验室准入环节分配部分学时统一讲授,或者是制定相关的清洁卫生规范,运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将卫生清洁工作流程可视化、细节化,供学生学习。

关于当下大学生的卫生理念及劳动积极性欠佳,大多长于学习课本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多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为保证劳动效果,可将劳动卫生参与度与完成情况,纳入实验课考核成绩中去,这不仅能体现学生整体素质,也能培养其动手能力。

日常小范围的实验室卫生工作,由专人指导学生于每堂课后及时完成,整个技能中心全面的扫除工作,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局部清洁与整体打扫的结合,才能保证技能中心的环境卫生无死角。在每学期上课初始,可请学生干部自行组织认领每两周一次的技能中心整体大扫除任务,各班级进行。在组织学生大扫除的过程中,也能培养他们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1.2.2物品卫生方面

外科实验课使用的手术器械等,大多安排学生课后初步清洗,然后交由实验技术人员深度清洁,归类存放。但由于部分常用的手术器械使用频率高,学生易因清洁不当,导致损耗过快;或与实验技术人员交接不及时,导致物品缺乏周转时间,遗漏深度清洁及保养环节,又再次投入使用,更加快了日常损耗。

为减少物品不当损耗,可合理增加一次性器械的使用,或增加符合周转量的器械储备,使实验人员可以有专门的时间,提前清洁打包好足够量的实验用具,提前置于实验区域,指导学生按需自取,按规程定点回收,也可减少人员交接产生时间的浪费。

1.3提高各项资源利用,形成节约化管理理念

1.3.1统筹安排工作时间

在实验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上,需强化制定每日或每周值班制度;统筹安排所有人员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同时,日常课程准备采用阶段轮值制,保证每个实验技术人员每周有相对固定的整段时间,可以用于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免于时间长期被碎片化分割,无法进行深度自我提升,或推进改进实验室建设方案。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也有利于上级单位对技能中心进行监督管理。

1.3.2积极共享设备及空间

对于基础实验操作训练频繁而场地、器械尚显不足的限制,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充足的模型、器械以满足日常较多人数的训练需求。另一方面,可规划改造大型多功能模块化实验区域,如在一个较大空间的实验室里,配备多个可实现内/外科一键式功能转换的操作台面,配合智能化物品存储模块,及时供应不同实验教学需要的预打包实验材料,增加空间的使用率和灵活性。

针对心肺复苏、电除颤等适宜全民普及的技能操作,可开放给本校其他专业师生、校外社会公益组织或者其他单位进行培训使用。此类公益培训活动的组织开展,也可引导本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通过担任助教等工作,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增加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临床技能中心不仅是一个提供技能教学的场所,更是一个把控教学质量输出的关键所在,我们不仅要关注实验室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注重在人员培养及管理方面的投入。

2.1建立优质教学团队

由于临床技能教学有其贴合临床的特殊性,需要紧跟医学发展动态,所以各大院校此类课程的带教老师,大多由附属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担任。

在临床技能课程中,往往是有教学经验的临床老师担任理论课的讲授,年轻的临床医生担任实验课的带教工作,就存在带教老师临床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尚缺的情况。而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有待于教师自身的经验积累,也需要教研室加强督促和指导,合理配置教学人员组成,建立教学帮扶团队,老手带新手传授教学经验。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传授应对各种教学问题的原则与办法,有助于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信。

2.2提高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及主动性

相较于一般的理论课学习,临床技能的学习更像是一种训练——对于临床思维建立的训练和技能操作熟练度的训练。

实操类训练有一定特殊的学习记忆曲线,需要达到一定次数的练习后,才能保持稳定的发挥。相对于工科等专业强调动手能力,课程设置围绕实验操作展开,从大学入学起就开展各类操作培训。医学专业前两年着重于理论教学,鲜少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进入临床技能课程学习后,学生常常未及时转换学习的方式方法,忽视实际的操作练习的重要性。

对于部分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在带教老师讲解之后的分组练习中,老师无法全面顾及所有学生的技术指导,有限的课堂时间也限制了每个学生进行练手的机会。而现有的实验室开放项目,虽然在课后增加了学生进入实验室练习的机会,但开放的实验项目有限,实验操作也缺乏充足的教师指导时间。

学生如在课上得不到手把手的指导,在课后练习中又无法获得监督,流于形式地报名参加开放实验,仅凭完成任务式地进行操练及考核,长此以往缺乏及时反馈,学习热情易被消磨,课堂参与度也会降低。

现在学生普遍配备了有视频录制功能的手机,教师可组织学生结成学习训练小组,在每个小组组成的群聊天中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互相录制操作视频,本人选择最满意的一段发到群聊天中,给教师于课后查阅点评。在无充足教师指导的开放练习中,此类远程教学监督,能帮助老师便捷地纠正学生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根据上传视频中的表现,选拔操作较好的同学为代表,担任小组组长。带教老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组织小组长提前进行下节课的预实验,以利于在正式上课时,小组长帮助老师分担手把手指导组内同学的部分工作,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指导小组成员的过程中,小组长们也能体验老师的角色,更深入地理解操作的原理,更精准地掌握操作细节。

2.3多元化SP组成

SP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即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目前临床技能的问诊及体格检查教学过程中,常是重要的教学参与者。

组建一支高标准、同质化、灵活机动的SP团队,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在这方面,可多借鉴外校经验,从校外和校内两条渠道招募志愿者,以校内学生为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选拔到高素质的志愿者人群,也可通过计人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学分等方式,减少SP团队人员的劳务及交通补贴支出,可以把有限的经费投入优质的情景模拟案例库建设中去。

对于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丰富的特点,让非医学专业学生SP参与到剧本的设计完善过程中,增加不同专业理念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模拟案例剧本的多元化,增加创新性和丰富性。同时招募部分医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加入SP团队中,为他们提前引入对于临床诊疗的感性认识,拓展延伸“早临床”理念。

通过配置妊娠模拟穿戴设备、老龄化穿戴设备等医学模拟配件,尽量使SP病人高度还原临床场景,增加角色入戏感,来提高学生临床体验的真实感。此类穿戴设备也可供给参与技能培训的学生佩戴,以体会各种不同就诊人群的躯体感受,切身了解病患的痛苦和困难,增加对疾病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实践中的人文教育打下基础。

2.4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管理知识储备

对于一流高校教职人员准入门槛的提升,临床技能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也多是医学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但是面对实验室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如设备运行及维护、器械和模型的整理与保养等,可能未经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培训,工作中多是自行摸索学习处理。

如果在技能中心未配备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缺乏管理流程的专业性设计。解决人员专业结构配置带来的管理问题,可依赖于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一定学时的管理学专业培训,通过系统化地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形成较统一、规范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相关人员在探索运用高效的管理法则时,能从根本上明确管理的目的和各项制度的意义。

3小结

总体来说,不管是基础设备的更新升级,还是管理服务流程的优化,抑或是各人员素养和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托底支持。

虽然部分临床技能中心依托于“钉钉”软件进行考勤等人员工作,也有单位使用“微信”软件平台进行教学反馈工作。但都仅能覆盖一部分临床技能中心的工作内容,想要全面地开展和做好各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數据处理能力为基础,这都提示了建设一个技能中心自有的智能化管理网络的重要性。

对于目前临床技能中心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虽然提出了部分的解决思路,但实际处理仍需要做进一步数据收集与调研,以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同时,在改造前后需进行不断地对比,为逐步优化实验室建设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张青(1989— ),女,汉族,江苏常熟人,硕士,主治医师,助理实验师,任职于苏州大学医学部临床技能中心,从事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
基于SSH架构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论高校电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