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2020-12-31王嘉铭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1期
关键词:研发费用

王嘉铭

摘 要:国家不断强化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力度,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为了分析这一政策影响效果,本文以2010年-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加计扣除-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显示: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高新技术公司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公司,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实践加计扣除政策更充分享受这种政策的“红利”。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我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核心的问题是提高生产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我国企业长期发展动力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判断企业产出效率的衡量标准之一。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途径有三种类型:一是效率改善,二是技术创新,三是规模效应。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对于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力量,而技术进步的前提是加大研究的投入。为了进一步激励各行各业加大研究支出,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8年10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与科技局共同颁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进一步提高所有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规定,这是国家对于不同类型企业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第五次变革。

作为一项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应如何客观评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效果?为此,本文通过对2010年-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面板数据的手工筛选和整理,运用PSM方法构建了“加计扣除-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的上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加计扣除范围的扩大与扣除力度的强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

1.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子研究分析综述

目前有学者从企业层面的角度研究发现,要素配置效率在长期贸易自由化中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提升的作用,但要素配置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盛明泉认为高管激励水平越高,对企业的成长越有利;黄冬东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资产规模的交互作用会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自主研发,从而带动技术进步率的提高;任曙明、吕镯等学者认为由于企业可能存在融资约束导致外源融资成本过大,投资无法达到最优水平,企业生产力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企业外部层面,国家发展战略,投资市场环境,外资投入,政府支持力度等。

2.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后果影响研究综述

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源于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其本质是将研发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并记入费用与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并实现为企业降低应交所得税的作用。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这一政策是政府鼓励不同类型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力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总体上普遍对于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有着直接的积极效应。该政策对企业所得税有着深远的影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有效手段,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作用,同时加计扣除政策也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活动存在不同的促进作用,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有更多创新产出,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和行业差异。从行业来讲,加计扣除政策对科学技术行业激励效应最大。非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的企业对于加计扣除政策的敏感度更高。加计扣除力度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逐渐增大,但在市场失灵理论下,由于R&D活动自身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以及研发产出存在外部性和物品公共性等特征,导致市场会出现低效甚至失灵的结果。

3.文献综述评价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现有关于加计扣除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却鲜有经验证据证明,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机会。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源于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而研究与开发是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企业税前加计扣除这一政策是国家的企业所得税法下确立的一项税收减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施与否与企业的研发活动投入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已成为我国激励企业R&D投资的重要激励措施。基于熊彼特的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研发投入进行创新活动,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本,并对提高产出质量、提升产品性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影响最终将增加企业竞争市场占有份额比例、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研发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外部性、市场失灵等现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政府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作用于企业,适当降低税率,或者通过税收优惠或者税收补贴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税负,有助于提高各个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加计扣除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为企业分担成本,减少风险。由于研发创新活动能否成功有着很大的风险性,倘若没有足够的要素生产率作为支持,企业并不希望独自承担这种不确定性风险。对于实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而言,能够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费用,节约研发投入资本使用成本,促使企业加大R&D投入,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提高企业TFP,并进一步刺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作为税收减免的主要优惠形式,加计扣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市场失灵。即通过降低税基,减少企业纳税额,进而降低企业研究成本、提高抵御风险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已有研究表明,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可以推动企业R&D投入的增加,并通过提升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的研发绩效。关于加计扣除这一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普遍研究认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较为显著的调节作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即通过提高加计扣除力度从而激发企业研发投入规模的扩大效果,研发投入的扩大必然会为企业带来创新效益的提高,进而提高其核心競争力,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等,保证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见企业研发绩效的衡量标准正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综合已有研究,于是我们提出假设:

H:实施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

四、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年-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相关数据来源于2010年-2017年的国泰安数据库与上市公司年报财务报表及附注。本文所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Excel和stata15。为使数据更加合理、实证结果更加可靠,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了数据缺失的公司;(2)剔除加计扣除政策效果难以发挥的ST与*ST企业样本。

2.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

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不能直接对企业生产函数进行OLS回归得到残差,从而得到TFP对数数据受到不同测算方法的影响,因此本文中对于上市公司TFP的测算采用LP法估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参照刘莉亚的描述。具体的回归方程为:

(2)解释变量: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强度

本文选取有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变量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已提高至75%,但考虑到其大都非上市公司,因此样本中所涉及的2011年-2017年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均取50%。

(3)控制变量的选取

借鉴以往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影响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较多,现有大量的研究认为公司特征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考虑了如下控制变量。表1为变量定义表。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2为相关数据描述性统计。由表2可知,Tfp的最小值为-2.6050,最大值为3.2143,表明我国上市A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Ded最小值为-0.0053,最大值为0.0475;Cash最小值为0.3707,最大值为1.2601;Size最小值为0.8068,最大值5.9056;Lev最小值為0.0395最大值为0.8807;Roa最小值为-0.1304,最大值为0.1964。这些表明我国上市企业的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强度、现金持有水平、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2.PSM倾向值分析

为了明确比较加计扣除政策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效果,本文通过构建PSM模型比较该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作用效果,匹配变量有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强度、现金持有水平、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企业类型等,得到的拟合结果见下表。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对TFP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02991918,非高新技术企业对tfp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40859993,t值为3.85,说明非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本文得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于所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但相较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3.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使用匹配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出相应的回归结果如下表4所示。由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中各个变量的t统计值均通过了显著检验,表明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由表可知,企业规模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企业规模越大,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越不明显;企业内部盈利能力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在高盈利的状态下的确可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股权结构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非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企业全要素的提高较为明显,而国有企业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明显,这可能是由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和体系所造成的;模型回归结果见表4。

为研究各自变量之间的影响,我们用VIF膨胀因子对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模型的回归结果中,所有变量的VIF膨胀因子值均不超过10,证明模型各变量之间基本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即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均属于中度相关和弱相关,因此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强,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较弱。由此得出,该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即本文的研究结果是有经济意义的。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2010年-2017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强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加计扣除力度强化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坚持增强加计扣除力度与实施范围扩大的政策改革方向,要严格执行《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及《关于完善研究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积极落实加计扣除政策,强化各个企业的研发费用及扣除力度,推动各类企业提高研究投入力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要积极开放和完善我国技术市场,为企业购买和研发技术,提高研发支出的投入效率提供方便,以便企业充分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效果,有效增加研发投入,切实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参考文献:

[1]杜康,袁宏俊,郑亚男.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6):41-48.

[2]盛明泉,蒋世战.高管股权激励、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02):70-76.

[3]吴翟.会计实务视角下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J].市场研究,2018(08):70-71.

[4]宋伟宸.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R&D投入的激励效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5]程晨.技术创新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7(06):72-86.

猜你喜欢

研发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实务问题研究
刍议企业如何有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试析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核算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简述
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解析
研发费用(R&D)投入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基于国际协调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处理方法探讨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