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装配式建筑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2020-12-31

散装水泥 2020年3期
关键词:装配式生产建筑

乔 瑞

(1.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城投中交城建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方式被新型建筑方式所替代,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当前城市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装配式建筑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将预制构件通过混凝土灌浆的方式进行连接,突出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标准,这种建筑模式具有生产效率高、施工进程快、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综合效果比较明显,是新时代背景下建筑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施工建筑的节能减排,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

2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内涵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通过构件工厂进行预制化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式安装。为了实现建筑构件的现场组装,首先要确保工厂提前生产好构件,其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是现代生产生活下的新型建筑方式。一栋建筑的构成不仅仅是梁、板、柱等结构部分,还需要围护系统、管线系统等,所以,装配式建筑涉及装配等多方面结构配合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

3 装配式建筑的运用优势

(1)装配式建筑能够对工程质量提供安全保障,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隐患。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由于质量问题而频频发生安全事故。装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会对其生产的湿度、温度等进行良好控制,以保证构件质量。在构件组装的过程中,装配队伍会严格遵循装配流程,有效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2)装配式建筑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大多由工厂采用钢模生产,减少了模板和脚手架的数量,施工流程简约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建筑装配时大多使用机械化设备现场装配,在减少人工开支的同时,还能提升劳动效率。

(3)装配式建筑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节能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装配式建筑具有循环经济特征,有效节约生产资源,实现高效率、低污染的建筑目标。

4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征

4.1 工地变工厂

装配式建筑会对传统施工现场进行优化,将建筑所需的板梁、外墙、阳台等的制造转变在专门的生产线进行生产,根据建筑模块提前制造,简化了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避免现场浇筑。工地变工厂,具有工期短、速度快的优势,而且不会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

4.2 零散施工变总装

在原始浇筑模式中,施工现场的现浇结构需要立体交叉作业,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可以集中式组装,通过机械化设备吊装,将分散的模块组装成一个整体,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的工作量,提高组装效率,且能对建筑质量提供有效保障,真正实现建筑装修一体化。

4.3 污染施工变绿色施工

建筑工地现场大多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装配式建筑主要以吊装为主,减少了现场施工环节,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而且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5 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分析

5.1 缺乏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

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建筑领域,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结构不完全熟悉,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技术规范理解还不透彻,且装配式建筑相关部门在工作实施中还习惯于传统的建造方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接受程度不高。另外,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规模效应还不够,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且,一些建筑模式的建筑成本甚至会高于传统建筑,所以,大多建筑单位都不愿选用装配式建筑模式,影响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发展。

5.2 装配式建筑施工机制不够完善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以标准化设计、装配化施工、工厂化生产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为基础,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能够对建筑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提高建筑效率。在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对建筑施工流程大多分开管理,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管理机制,施工方式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构建与完善施工机制。

5.3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不稳定

一切活动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装配式建筑的实施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充足的资金作支撑。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成本往往高于传统建筑,尤其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商比较少,承包商不具备同时进行生产和装配的能力。许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单位体现不出规模化效应,无法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方案不能适应主体结构。另外,在装配过程中,构件连接部位的钢筋和加强钢筋都会有所增加,叠合楼板、叠合剪力墙等都要增加用钢量,通过临时运输、吊装、支撑等会增加大部分安装费用。总体看来,当前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比较不稳定,仍需进一步优化。

6 发展装配式建筑优化措施

我国在建筑工业化领域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并总结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根据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装配式建筑措施。

6.1 完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

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国家层面要加强对建筑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引导,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体系。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特点,对建筑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出台相应的国家法律,进一步约束不规范的建筑行为,对发展中的建筑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对装配式建筑开辟绿色通道,减少繁琐的审批程序,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促使建筑企业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发展。

6.2 开发并创新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

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装配式建筑要开发和创新关键性技术,提升关键技术水准,优化建筑结构,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充分体现我国预制构件标准化、通用化的特点,挖掘当前技术和人才潜力,尽量满足装配式建筑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6.3 全面整合市场资源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要求当地政府充分解决地方性市场因素,构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市场链条,通过重组、共享等多种途径整合相关产业链,全面提高产品的生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应将政策性工程逐渐向商业化拓展,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比例,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在装配式建筑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打破传统建筑业的瓶颈,实现产业信息共享,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模式,及时追踪并维护已经完成的项目,真正体现信息技术的数据价值。

6.4 加强装配式建筑优势宣传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所以,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进行试点示范,发挥建筑工程的示范效应,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了解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提高对装配式建筑的满意度。建筑企业在满足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要求下,提升建筑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只有在广大人民的拥护下,才能实现装配式建筑顺利发展。

6.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任何项目的顺利实施都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优先实施装配工程。在政府部门的带动下,研发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与方案,为装配式建筑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7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飞速发展,建筑形式的改革和广大人民的需求日新月异,装配式建筑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有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该技术的推进能有效解决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管理政策、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猜你喜欢

装配式生产建筑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用旧的生产新的!
建筑的“芯”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