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困境与展望
——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2020-12-31赵琬莹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考体育教师改革

赵琬莹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回顾过去一年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以推动立法深化改革。会议强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针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握理论,制度和文化优势,增强信心和决心。为了满足新时期赋予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响应时代号召,现颁布2019年中考体育改革政策,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行动自觉,使学生在学校体育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接续奋斗中创造新的辉煌。

1、中考体育改革政策中的变化

1.1、中考体育成绩计入分值上调

1980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了初中升高中加试体育的试点工作,1990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了体育考试科目。2007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查实施办法》发到各中学,满分为30分,将计入学生中考升学总分。2009年增至40分,后再未有分值变动。2015年中考改革,总分值由740分降为700分,中考体育分值要求却不受影响,反而满分标准持续提升,可见从上到下对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

1.2、中考体育考核标准逐年严苛

近年来,中考改革新调整,改革后的录取积分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其他科目(均为选考科目),由此可见,体育科目已经受到重视,地位也不断上升,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地位持平。这意味着未来人才选拔的方向将逐步从单一的智力考虑标准转向道德、智慧和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去拿满分较容易,就目前考核标准趋势来看将逐年严苛,较2017版中考体育满分标准再提高——三分钟跳绳要求多跳10个,这在考生、家长和学校当中起到一种导向作用。

2、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困境

2.1、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全国共颁布了近300篇与学校体育政策相关的文件,由学生到教师、由课堂到课后均有涉及,然而文件执行力差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诟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顶层设计为学校体育提供了新路径,但总免不了地方学校不加以遵循,甚至无视相关文件政策。譬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都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作者随机走访了几所中学,却被告知学生忙于学业,无暇体育锻炼。学校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指南,没有承担履行责任,缺乏社会监督,视政策于无形,这是学校体育的悲哀,是新时代教育的悲哀。

2.2、学校体育的应试教育误区

“少年强则国强”,长久以来,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明显处于被边缘化的阶段,更有其家长认为,“学体育的都是些文化成绩不好的孩子”,这是对体育教育的偏见,这种迂腐的想法也是使得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考体育纳入总分这一政策的颁布,学校和家长逐渐意识到体育也是一门不容忽视的学科。然而,他们一方面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增强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却在中考体育结束后暂停学生的各项运动,试图让学生重新回归书本。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体育只剩下练习、达标和成绩,以此强制性地持续重复,忽视了体育的立足点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生,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发育、磨炼意志。

2.3、体育教师的职业懈怠问题

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其关键在于质量,而决定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就在于教师师资力量的素质及其团队的稳定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引领者的体育教师则担负起增强学生体质、教授运动技能、传承体育文化等职责。但是,在教学工作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许多体育教师误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副课老师,既不当班主任也不上晚自习,故而工作马虎、对学生缺乏感情。这些现象无不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懈怠。

体育教师具有广泛的社会活动,外向性格和许多接触,这很容易产生比较心态。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喊口令、做准备活动以及长时间室外太阳光下的曝晒,渴望摆脱校园沉闷繁重氛围的意愿便显得格外强烈,与此同时,低创造性的工作性质以及缺少成就认可,使得他们试图“出走”。伴随着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一矛盾或许将会愈演愈烈,体育教师的职业懈怠问题将会持续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

2.4、场地设施普及率低

根据调查,有将近39.2%的学校场地设施的数量与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还有32.8%的学校,体育场馆完全不对外开放,甚至有很多时候是封闭起来的,也不对在校生开放。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但事实上很多中小学没有一个标准的400m操场。在国外,年轻人热爱运动的一个诱发性因素是他们周围配备免费开放的基础设施,与同龄人的相处最多的聚集地也是室内外运动场地,除了锻炼,还可以享受这种运动体验的乐趣。反观中国的中学生,通过观察法我们得知,在电子设备上投入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而目前我国体育场地缺乏,器械设施普及率低下,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而言受到极大的限制,便利的课外体育休闲没有保障。还有一些中、小学校的场地设施自我保护力较差,篮球场成为中小型单位和个人躲避缴纳停车费的临时停车场。

3、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展望

3.1、加快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和谐释放学生的个性和全方位发展的宗旨;应试教育以追求学生考试成绩为出发点,为提升学生运动成绩而不遗余力。学习对学生来说本是一件艰辛又愉悦的事情,虽然背后付出很艰苦,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新时代彰显青少年的个性与魅力,从而为实现“快乐体育”而奉献终身。

3.2、加强体育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邓小平同志指出:“就学校而言,一个学生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这是基于教师在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杰出贡献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诚然,实行素质教育,教师本身必须较高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首先,体育教师必须热爱自己作为教师的这项职业,具备高度的事业心与强烈的责任感,将毕生的热情和汗水都倾注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上,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本领都传授给学生。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运动技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身体素质。

要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体育课更具趣味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如果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释放个性、广泛投入其中;体育课再也不是重复地强制性地喊口令、跑操场,学生也不是如同机器人般地“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到那时,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反思,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奉献终身。

3.3、学校、家庭、建立社会体育“三位一体”互动机制

我国2005年就提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和“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网络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依然不能相互开放,暂时还处于隔离状态,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共体育资源的不足。据了解,多年来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是在0.05%左右徘徊,其中群众体育占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投入的还不足10%。

学校体育作为现代体育的重要一环,是无法脱离于家庭和社会单独存在的。因此,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要形成“三位一体”互动联合机制,建立以学校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辅助的体育网络框架,三者之间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支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养成合理的运动习惯,营造和谐良好的锻炼氛围,为早日实现学生“快乐体育”。

4、结语

近年来,围绕中国青少年中考体育政策和标准的问题几乎每年一变,国家主导下的学校体育改革具有全局性、现代性等特点,但不免存在片面性等问题。本研究以南京中考体育为例,针对体育中考政策和测验标准进行分析,结合学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如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体育的应试教育误区、体育教师的职业懈怠问题、场地设施普及率低等,推导出背后存在的原因,并建议在改革的过程中加快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加强体育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学校、家庭、建立社会体育“三位一体”互动机制。体育的基本属性和形态最终还是归结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即实现人的现代化。我国学校体育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尤其需要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上同时革新和完善。

猜你喜欢

中考体育教师改革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改革之路
中考“三数”大扫描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