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朔地区退化林分修复改造技术探索

2020-12-31

山西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林分树种树木

张 帅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同朔地区(大同市、朔州市)土地沙化严重,曾经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朔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硬是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山绿洲”,改变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变成了生态宜居、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土壤条件差、气候恶劣,杨树林生长出现退化、老化、死亡现象,林地土壤条件恶化,防护效益日益下降,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受到威胁,亟需进行修复改造,以保持和优化当前宜居适度的生态与生产、生活环境。

1 退化林分布区域特点及现状

同朔地区退化林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功引进栽植的大面积杨树林。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杨树林以它顽强的生命力阻止了毛乌素沙漠东移南侵,起到了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的巨大作用,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林分出现枯梢、濒临死亡等退化现象。

1.1 分布区域特点

同朔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东侧、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毛乌素沙漠东部前沿,中部为大同盆地,地形地貌为山川相间,丘陵起伏,大体可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和平川盆地区3个部分,平均海拔1000m 左右。该区属于半干旱森林草原过渡带,年降水量不足400mm,年蒸发量2000mm,年平均气温3.6℃~7.5℃,年无霜期102d~134d。土壤多为淡栗钙土、沙壤土、沙土,有机质含量0.50%左右,土壤十分瘠薄。

1.2 退化林分现状

目前,杨树林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树木出现部分枯死、干梢;二是树木生长不良,濒临死亡;三是林地土壤退化,面临再次沙化现象;四是林分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减弱,甚至消失等等。林分的退化,给已经改善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的生存带来了很大威胁,如何保护好现有林分,让其持续发挥生态效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预防是目前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2 退化林分成因分析

2.1 树木生理特性衰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造林,由于苗木短缺、经济条件差、林业科学技术落后,在原有杨树上剪取枝条进行插条、压条等栽植方法造林。这样栽植后的成活株数就带有原母树的生理特性,成活后经过延续几十年的生长,提前进入过熟龄期,导致退化现象发生,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树木生理现象。

2.2 自然因素导致退化

退化林分布区域土壤条件主要为沙土、盐碱土,土层薄,养分不足。该气候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蒙古高压与西伯利亚低压影响,常年风沙肆虐,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分严重短缺,林木生长得不到必需的水分和养分,导致生长不良,出现退化。

2.3 造林初植密度大,后期没有开展抚育工作

工程实施之初,为了保证能成活、增加植被覆盖度实现防护效应,栽植密度相对较大,对防风固沙切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树木的生长,树冠、树干的不断扩张,在有限的空间内树木之间出现挤压,对生长需要的空间和养分进行竞争。同时,受政策和资金的限制,没有开展抚育与间伐,没有进行科学经营,结果是重造轻管,任其发展,导致林分过早退化。

2.4 树种选择单一,林分稳定性差

选择单纯的杨树品种进行栽植,初植密度过大,树冠下很少有天然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差,形不成自我调节的稳定林分结构,起不到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加之,出现天牛、尺蠖、中华鼢鼠等病虫害为害树木情况,林木生长发育不良,加快了退化发生速度。

2.5 人类活动加快退化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农田灌溉、矿藏开采等过度利用水资源的影响,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树木根系无法利用地下水,只能依靠自然降水补给。在同朔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自然降水不能维持树木正常生长所需,逐渐造成生长缓慢、树势衰退,最终形成退化林分。

3 退化林分修复改造措施

3.1 退化林分改造思路

一是科学选择修复方式,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将退化林分修复改造与工程造林、保护利用、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二是科学选择适宜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加大乡土树种、灌木树种、生态经济树种的选择比重;三是科学制定栽植密度,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合理确定林分密度;四是科学配置栽植模式,乔灌草立体配置、针阔叶科学混交,构建复层异龄混交林;五是优化林草结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努力打造模式科学、功能稳定、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系统。

3.2 退化林分修复原则

退化林分修复要遵循3个平衡理念:一是水分平衡。保持低密度的林分结构,实现林分生长所需水分与土壤水分供给平衡。二是养分平衡。保持针阔混交、复层异龄结构,实现林木营养物质和土壤养分良性循环,依靠森林育肥土壤,依靠土壤发育森林。三是碳汇平衡。坚持宜修则修、宜留则留,找准退化林分修复时间节点,以不降低生物总量、不降低碳汇总量为目标,不因退化林分修复而影响固碳总量。

3.3 退化林分修复目标

通过改造修复,实现由单一纯林结构向多树种、多层次复合混交林结构转变;由脆弱生态防护林体系向稳定健康生态防护林体系转变;由单一造林向造林、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转变;由单纯生态林业建设向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设模式转变;由单纯造林向造林与保护并重的营林生产格局转变。

3.4 退化林分修复改造技术

3.4.1 更新造林修复

对于分布均匀,密度较大,出现大面积枯死的退化林分,建议申请采伐限额,采取带状、块状间伐植苗更新模式,开展广域性重新规划造林,避免整体性衰退,防止出现新的风沙危害或水土流失。对于分布相对均匀、密度比较小的林分,推行林冠下植苗更新造林模式;对于分布零散、长势很差的林分,推行全面植苗重新造林模式。

3.4.2 空档补苗修复

在退化林分形成的一定面积空旷地域,按照低密度修复要求,采取阔中补针、栽植适生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办法,构建新型的林分结构。这种方式,主要是用于郁闭度或盖度明显降低形成的退化林分。

3.4.3 疏伐透光修复

对于密度过大、冠高比明显不符合林木生长发育规律的退化林分,遵循去劣留优的原则,按照森林抚育技术规程要求,疏伐掉多余的林木,扩大营养空间,促进林分的自然更新修复。

3.4.4 伐桩嫁接修复与综合改造修复

对于立地条件能够满足原有树种生长发育需求,分布均匀、树体相对健康的退化林分,采取伐桩嫁接更换优良品种的办法进行嫁接修复。改造修复就是先在林内栽植针叶树,形成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树生长稳定后再对杨树伐桩嫁接修复。

3.5 科学选择树种及配置模式

重点选择油松、樟子松、榆、白蜡等乔木树种,柠条、紫穗槐等灌木树种,与原有杨树形成科学的乔灌草、针阔叶混交造林方式,带状、块状、株间、行间等配置模式,逐步形成结构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林分。

猜你喜欢

林分树种树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木之最
树种的志向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树种的志向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