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忻州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森林防火对策

2020-12-31郭耀峰

山西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忻州市林带火情

郭耀峰

(忻州市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

忻州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两季多风,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在4.3℃~9.2℃之间,年降水量345mm~588mm。干燥多风的气候特征和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决定了该地区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的预防成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根本措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应对森林火灾突发事件,合理分配灭火资源,提高森林灭火效率,将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 忻州市森林资源现状

忻州市森林资源丰富,尤其是涉及五台山、管涔山、吕梁山及恒山等山地的部分区域,拥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例如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及多种混交林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推进防护林建设工程,忻州市大面积推广小叶杨造林,目前小叶杨林经过多年生长,形成了大面积“小老树”低效林。忻州市灌木资源面积大,树种主要有沙棘灌丛、柠条锦鸡儿灌丛、虎榛子灌丛及三裂绣线菊灌丛等。此外,五台山地区还存在大量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及杂草草丛等。全市森林面积约为43 万hm2,森林覆盖率在19%左右。

2 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火灾监测系统落后

目前,忻州市各县(市、区)都先后建立起了森林火灾防控体系,但防控体系主要以防火车辆、灭火设备、通信工具、气象观测站、瞭望塔等基础设施为主,尚未在全市建立起完备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林区发生森林火灾后,主要依靠巡护人员及当地民众逐级汇报,从火灾发生到组织专业灭火队伍间隔时间较长,难以在火灾形成规模之前及时控制。通过在全市各大林区建立系统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后,短时间内完成汇报并向附近的消防队伍发出灭火指令,缩短火灾发生至灭火队伍赶到救火现场的时间,为森林火灾的扑救节省宝贵时间。

2.2 防火专业人员稀缺

忻州市五台山、管涔山等林区先后组建了半专业化的消防队伍,但全市森林面积相对较大,各县(区)春、秋季节防火任务繁重,大部分区域防火巡护基本以当地民众为主力,专业性的森林防火人员极为短缺,部分护林人员同时兼任消防员、护林员等多项职务,未接受过专业化的防火技能训练。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仅靠现有的森林防火队伍和当地民众,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很可能会错失最佳灭火时机。

2.3 气候干旱多风

忻州市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7月-9月,春、冬季节少雨雪多大风,尤其是春季频繁出现的连续大风天气,导致森林防火工作难度剧增。该市森林防火期为每年的2月下旬至6月中旬,时间漫长,各县(市、区)投入的森林防火巡护人力和财力极大。同时,全市各个林区均采取了封山育林等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林下枯枝落叶层逐年增加,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情会迅速蔓延,最终会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

3 森林防火对策

3.1 全面布设智能视频监控

目前,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森林火灾预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视频监控需要专人提取有用信息,当监控视频达到一定数量时,仅靠人力提取火灾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而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算法,过滤无用的视频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在发生火情的情况下,智能视频监控会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并发出预警信息。智能视频监控由中心控制系统、高精度转台、红外热成像仪、可见光成像仪、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地图数据库等多个组件构成。

中心控制系统利用高精度转台、红外热成像仪、可见光成像仪等仪器进行数据采集,记录每个点位的地理坐标,采集数据后将影像传递到烟火识别引擎,然后自动识别火情,并完成警报等工作。高精度转台的摄像头可以360°旋转,全方位监测火情目标,当观测目标距离较远时,还可以通过系统将目标放大;红外热成像仪利用红热线成像技术,通过温度感应来对森林火灾进行全面监控;可见光成像仪利用光学透雾技术在大雾、阴天及雨雪天气,对森林火灾进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中心控制系统与电脑、手机、平板等现代化设备进行连接,保证管理者及护林员能及时发现火情并接收到灭火指令。

3.2 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森林火灾大面积爆发的战略性工程,利用防火树种对全市主要林区进行分割,从而起到延缓森林火灾的作用。防火林带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形、林分、人居环境等因素,一般沿山脊、耕地等进行建设,宽度应控制在25m 左右。防火林带应尽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等形成闭合回路,将林区完全隔离,从而有效阻断林火。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既要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又可以兼顾耐干旱贫瘠、有经济价值等特性。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白桦等树种耐火性能较差,防火林带要避免选择这些树种。忻州市可以作为防火林种的树种有刺槐、国槐、核桃等,它们不但防火性能优良,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沙棘、核桃等经济林树种种植时尽量做到连片大面积,客观上营造防火林带。

3.3 严格控制火源

从近几年山西省发生森林火灾情况来看,焚烧秸秆、烧荒燎堰、上坟烧纸等人为因素,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如2020年榆社县“3·17”森林火灾起火原因为燃放鞭炮不慎引起;雷击和电线放电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之一,如2019年沁源县“3.29”森林火灾起火原因由架空电线相互碰撞引发,2020年五台山风景区“3·19”森林火灾起火原因为村民私拉电线漏电引燃可燃物导致森林火灾。

严格控制火源是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封山育林、上山车辆检查、日常巡护等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的发生率。烧纸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方式之一,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宣传教育和政府管控,逐渐改变传统的烧纸祭祀方式,提倡新时代的网络祭祀,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墓地“搬”到电脑桌面,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还将传统祭祀方式进行了继承与延伸。

3.4 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可以全面增强民众森林防火意识,是降低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市级政府每年应定期组织林业管护人员、大学生村官、驻晋森警部队、森林消防专业队、森林公安民警等人员,组成森林防火宣传小分队,全力推动森林防火宣传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进课堂、进工矿,向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面宣传,做到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全方位覆盖,确保实现政府确定的森林防火年度工作目标。

3.5 推进防火专业队伍建设

近年来,忻州市城市化速度不断推进,农村年轻人口逐年减少,林区防火人员年龄偏向老龄化,专业灭火队伍人员稀缺,严重制约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主管部门应提高消防队员的工资待遇,吸引年轻专业人才加入到森林防火灭火队伍当中,并定期组织消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灭火技能演练,推广消防新科技、新产品的应用,从而提高全市森林火灾的整体应对能力。

猜你喜欢

忻州市林带火情
火情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种面向森林火情监测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人民调解扑灭“紧急火情”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电视机起火了
忻州市“挠羊赛”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