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器材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12-3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健身器材体育器材器材

(中山市体育场馆管理中心 广东 中山528400)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极大的得到了提高,生活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对体育休闲健身活动需求的增加就是当代国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们希望通过健身锻炼,练就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为了满足国民的对强身健体的需求,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7年以来,国家又大力修建“全民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广场”,并且从2009年起,将每年的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可见国家对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视和投入力度。随着全民健身广场的兴建,篮球场、足球场、跳舞区、健身区如三位扭腰器、二位太极推揉器、二位坐蹬训练器、坐立式腰背按摩器等等各式各样健身器材投入到全民健身广场供广大健身群众使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是,随着人们对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和场地设备需求不断加大的趋势,全民健身广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和设备被高频次的使用会导致器械不同程度的磨损,外加长期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淋中,原本有利于健身的器材却有可能对健身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带来伤害,变成一个个“隐形凶器”。所以,对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维修和保养就成了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如果维护不及时,不仅会造成健身器材的过早损耗,还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对公共体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已成为各个全民健身广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2、全民健身广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维护存在的问题

2.1、采购体育器材专业性的缺失

据调查,部分全民健身广场的公共健身器材的采购员没有体育器材设备类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器材采购员对一些健身器材的性能、功能、标准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不甚了解,在投入使用后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就会处置不当或者只出现一些小小的故障就弃之不用而拆除,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再者,采购器材与设备需要很大笔预算经费,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管部门往往可能因为预算不足或者经费透支的原因,采购部门在购置健身器械和设备时会选择专业领域权威性小的、不知名的生产厂家,以低于正常市场价购买器材设备。这类器材设备可能存在质量和标准的不合格,负责采购人员不能及时的对器材设备的优劣做出评定,当这些有缺陷的器材设备投入到全民健身广场时,不仅会给健身群众带来不可预见的人身安全伤害危险,酿成安全事故,而且更会给全民健身广场主管部门带来难以预计地经济和财产损失。因此,作为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把好质量这第一关,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源头,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群众的体育活动与健身安全。

2.2、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后期管理维护的缺失

虽然全国各个城市的全民健身广场都安装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械和设备,以期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市民的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的需求,但是不难发现,有一部分的健身器材疏忽管理,年久失修,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处理,再加上这些健身器材设备在室外长期处于露天状态,经受太阳曝晒和风吹雨打,同时再加上使用频率较高和使用时间较长,会导致器材设备老化、损耗,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例如有的器械生锈掉漆留下锋利的缺口容易划伤手脚、有的螺丝松动摇晃容易使人在使用时摔伤、有的跑道有坑洼可能会导致人们在散步时崴到脚、有的护栏护网受损容易造成小孩子被铁丝网勾伤,有的球架缺少部件可能会倒下来砸伤人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像此类有缺陷、有问题的健身器材已经不能正常发挥本身的功能价值达到市民健身锻炼的目的,而且还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公共的全民健身广场仅仅重视基础建设环节,而对后期的体育器材维护问题并不上心,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定期维修保养工作,该到规定时间给器械零部件涂机油没有涂,该拧紧设备螺丝没有拧。如果维修管理人员做好维护修缮工作的话,这些“带病上岗”的器材设备会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健身锻炼的感觉,甚至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像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如果篮球框架出现了问题,倒下来就会很容易伤到比赛人员或者现场看比赛的观众。同时,检修人员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存在不仔细的态度,没有做到认真检查每一件器材设备,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检修人员在检查时往往只用眼观察,没有做到摸、听等判断器材好坏的方法。健身器材设备出现过早老化、损坏等问题,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2.3、安装健身器材场地选取以及布局的不合理

有的城市全民健身广场的部分体育健身器材安装在公路车道或者人行通道旁边,过往车多人杂,特别是对儿童来说喜欢嬉戏玩闹,如果没有监护人在旁边照看,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多数健身器材就直接安装在水泥地面上,如果健身使用者不慎从器材上面掉下来,很有可能会被粗糙的水泥地面擦伤,只有很少的健身器械安装在塑胶地面上或者沙地上。同时发现有些健身活动区域布局不是很合理,比如说篮球场地与羽毛球场地挨着很近,足球场地与门球场地相隔很近,这样就容易导致篮球和足球进入到其他场地发生碰撞的危险。人们的锻炼心理和生理习惯是在长期体育休闲活动中逐渐养成的,然而由于有些全民健身广场场地本身周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事前缺少群众调研,部分健身器材设备在安装地点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健身习惯,导致很多器材安装在那里长时间没人去使用或者使用的人寥寥无几。同时在安装体育器材时没有固牢,这些都会容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2.4、健身人群未规范使用健身器材和场地

每一个健身器材都附有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方便人们能过正确使用该器材达到健身的目的。但是通过实地观察发现,绝大数使用者并没有仔细阅读过器材的使用说明,甚至有些使用者根本没有阅读过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极易因使用不规范而受伤。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广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与设备绝大部分都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设计和安装的,公共健身场所很少有供儿童适用的健身器械,但对于儿童来说,这些成人健身器材在他们眼中就是就是一个个大型玩具,根本没有意识去阅读器材的使用说明,经常会看见健身器材周围有许多儿童玩的不亦乐乎,他们把左右侧摆器当作秋千玩、把太极转盘用来转圈圈、把跷跷板当作骑马、用单双杠用来爬竿比赛等等。而对于老人来说,腿脚不方便,有些器材对他们正常使用的时候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尽量推荐他们多使用静力性的健身器械,如太极揉力器,避免使用摆动幅度较大的器械,如,太空漫步机,防止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场地也存在不规范的使用,如在篮球场内踢足球、在羽毛球场打网球、在网球场内打羽毛球,在跑道上溜冰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全民健身广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管理对策

公共体育场地的体育健身器材相对于健身房、学校和小区的健身器材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其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公共体育设施器材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维护成为各个全民健身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工作当中最薄弱环节,因此就需要解决此类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建立健全公共体育场地健身器材维护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1年联合发布的新国标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在第8章节“管理与维护”中明确规定了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的日常和年度检查维护的各项要求,全民健身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和负责器材的检修人员应该根据新国标的要求,在健身器材安装之初要认真检测其功能,如架构完整性、合理碰撞区间、碰撞最大和最小空间、结构稳定性等参数。在安装之后,还要定期检查器材设备的连接点松紧度、构件开裂受力度、表面涂层氧化开裂度等参数,并做好记录。同时本地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对关系到每个健身群众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的体育器材的质量、安装、使用情况要进行充分的监督,体育场馆要与其保持充分沟通,形成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抓共管的高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责。但是就目前来看对体育器材的监督管理维护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体育场馆负责,没有和有关质量监督部门形成完全的沟通机制,任重道远。对于公共体育器材和设备,体育场馆中心还需制定一套管理与维修制度,明确具体到责任人,对因健身器材维护不到位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要建立追责制度。明确因对体育器材管理、维修不到位不作为的行为而造成健身群众人身安全事故的责任要建立起追责制度,建立起“一天一检”、“随坏随修”的健身器材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建议相关法律部门应该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来更好地来保证上述措施的实施。

3.2、加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维护管理的执行力度与反馈力度

其次,在对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器材设备维护管理中执行力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也是势在必行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还有部分全民健身广场的体育健身器材存在“超龄服役”或者没有按照新国标的要求安装和管理。同时,在维护环节上体系也不完善,要逐步形成监督、反馈、执行三级循环维护管理体系。因此,加强对全民健身广场公共健身器材和设备安全性能监督检查和维护保养方面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地保障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拖沓推诿、麻痹大意。同时反馈机制的建立也要求各全民健身广场管理人员对健身器材的安全状况和使用情况及时汇报给相应的体育主管部门,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3.3、提高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管理意识

作为全民健身广场的管理层,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提高公共体育器材的管理意识,要树立在其位谋其职的思想,全民健身广场是一个具有公益类服务性质的单位,这就需要全民健身广场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对健身器材设备的维护力度,切实保障其安全性能和健身功能,努力为广大市民的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场所;其次,还要加强对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维护保养的宣传工作,营造人人参与到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氛围中。同时,如果一旦有人损坏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全民健身广场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承担起健身器材的维护保养的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对健身器材的管理中去,培养一批专业的维修器材的人才,增设日常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维修管理工作。

3.4、制定详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度

由于全民健身广场的体育健身器材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因此有效的维护和保养能够延长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全民健身广场管理层必须制定详细的健身器材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器材的检修工作,及时检查出健身器材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排除安全隐患。在日常检修工作中,要认真填好检修日志表,对每一件健身器材的检修工作都要做好登记,包括维修的日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的人员等。其次,在采购健身器材的时候要明确器材的保修期,出现技术性问题或者需要更换零部件时能够及时联系到厂家,避免不必要的经费损失。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减少健身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能减少对新器材的购置经费,更能保障全民健身广场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3.5、培养健身群众正确与规范使用公共体育健身器材意识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越来越多的公共健身设施修建并投入使用,满足了人们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的发展。但是由于一小部分健身群众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经常会发现他们在健身锻炼的时候随心所欲地、甚至粗暴的使用健身器材设备,视器材设备上的使用指导说明而不见。这些长时间不规范的使用行为会致使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过早老化、磨损和失去功能。因此,要把培养健身群众正确规范使用健身器材的工作纳入到全民健身广场工作计划中来。首先,各个全民健身广场应对健身群众定期进行一些安全、规范使用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不规范使用健身器械的群众要及时劝阻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伤残人士等健身广场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安全使用培训,可定期安排健身指导员现场进行教授正确规范而安全的使用方法,以便他们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健身锻炼和保护自己的目的;其次,健身群众应该树立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爱护公共体育器材;最后,最重要的是健身器材厂家要在每一件器材上附有清晰明确的使用说明,方便健身群众阅读。正确、合理、规范使用健身器材,可以大大降低因不规范使用造成的安全事故和器材损耗。

猜你喜欢

健身器材体育器材器材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现代体育活动中自制体育器材的运用及开发
我国冰雪体育器材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健身秀:囧并时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