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退耕还林经验及相关问题探讨

2020-12-31盛晓婷

山西林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管护山西省造林

盛晓婷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自2000 年开始在河曲、偏关、保德等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成绩显著,截至2018 年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82.02 万hm2,惠及农户153 万户547万人,退耕户人均纯收入由2000 年的1 905.61元提高到2014 年的6 746.87 元。截至2019 年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由该工程实施之初的13.29%增加到20.50%,森林面积由206.30 万hm2提高到321.09万hm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抽查了静乐、临县、岚县、河曲、大宁等5 个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其中2014 年新一轮抽查总面积702.25hm2、前一轮抽查总面积2 764.96hm2,两项工程面积保存率、建档率、管护率及县级检查验收率均达到100%,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林率达到96.40%,圆满地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山西省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调研了工程开展情况,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 主要经验总结

1.1 政策措施到位是前提

自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初期,省、市、县三级层层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和工程管理办公室,组建起省、市、县、乡四级督导服务工作组,强化工程建设的跟踪指导服务和管理。山西省一直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经济林,探索推行了“龙头企业+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退耕农户增加了资产性收入。山西省还在全省58 个贫困县成立了2 563 个造林专业合作社,2018年劳务收入8.50 亿元,人均增收7 000 余元,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体。

1.2 科学实施是关键

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在贯彻落实个体承包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符合山西实际的退耕还林组织形式。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乔则乔”的原则,将陡坡耕地、沙化耕地还林还草,加大植被恢复力度,2017 年启动实施25°陡坡耕地退耕还林任务13.87 万hm2。对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因地制宜地推广了户退户还、户退村还、户退队还、大户承包造林等办法,极大地推进了任务实施进度。在树种选择上,把经济效益高、抗旱性好、成长期短的树种作为主要栽植树种。在技术应用方面,推广径流林业整地、生根粉蘸根造林、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技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措施,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 年,岚县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7 700hm2,其中沙棘林占到6 667hm2,不少是“中蒙杂交杂雌1 号”新品种,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1.3 资金保障充分是保证

为了缓解财政收入下行的压力,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山西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融资的办法,解决退耕还林省级配套资金的需求。根据2013 年统计结果,自2002 年全面启动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退耕相关投资121.54 亿元,惠及100.70 万退耕农户,户均1.21 万元,覆盖全省113 个县(市、区)。近年来,山西省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通过省级垫付和市场化融资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了退耕农户的补助标准,使得贫困县和非贫困县每公顷退耕地补助分别达到2 300 元和2 000 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全省累计安排58 个贫困县退耕还林22.71 万hm2,贫困户户均得到补贴4 000 元以上,有效地缓解了贫困问题。

2 相关问题探讨

2.1 长远生计问题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到期,退耕农户将不再享受退耕地现金补助,特别是还生态林的退耕农户,从退耕地上将得不到任何经济效益,即使是还经济林的农户,由于技术、收益较差,加上退耕农户多数居住在贫困山区和生态脆弱区,在没有新的增收渠道的情况下,处于贫困边缘的群众将会出现返贫现象,长远生活生计令人担忧。同时,对巩固退耕成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弱化,很有可能出现毁林复耕现象,因此,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通过种植经济林、劳务收入、退耕补助等多种措施,前一轮退耕还林全省退耕户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 905.61 元提高到2014 年的6 746.87 元。为保障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必须由政府牵头,林业、农业、财政、国土等多部门通力合作,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建立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林牧矛盾、后续管护问题

目前,山西省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绝大多数处于幼林和未成林阶段,由于缺少专项管护经费、抚育管护跟不上,直接影响了成林效果。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地方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乱放牧现象突出,对退耕还林成果威胁巨大,管护难度也随之增加。

在鼓励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好林牧矛盾,避免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怪现象。建立既符合自然规律、客观规律,又能够为当地群众所接受的完善的政策、规章制度,实行以受益区广大人民群众为依托的违法违纪监督制度。调整畜牧业饲养方式,变传统放养为舍饲圈养,并为圈养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后续管护方面,在切实解决好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的基础上,加强、落实与完善各种森林保护措施,以严格的高标准实施各类退耕还林项目,避免重造轻管、只造不管。对林业资源实行集体统一管护,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护体系。

2.3 经费问题

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域主要为干旱少雨的山区,特别是晋北地区冬季严寒,林木生长十分缓慢,造林成活率低,林业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经费组织补植补种。同时,这些地区多是财政收入较少的贫困地区,前期启动费、效益监测费等费用匮乏。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深入开展,生态植被得以恢复,林地鼠兔种群数量急剧上升,需要政府提供稳定的服务支持资金来防治病虫害、林地兔害和鼠害。另外,需要进一步做好退耕经费审计监督管理工作。2019 年2 月,山西省公开曝光6 起退耕还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个别人员套取退耕还林补贴140余万元,极大地影响了退耕还林工作在当地的开展。

2.4 科技支撑问题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大力培养专业科技人员,建立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区,紧密联系有关专家和科研院所,开展专业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建立现代工程管理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推广使用抗旱良种壮苗,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服务,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优势。

3 结语

山西省在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改善了山区自然条件,为粮食生产提供了长期的生态保障。后续应强化管护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和成效,坚持依法管理和实施分类经营,加强指导和服务以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抓好各项配套措施,解决好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猜你喜欢

管护山西省造林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