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食不可辜负 舌尖岂容奢费

2020-12-30段梅红

百科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浪费食物

段梅红

“吃”这个字在中国被用到了极致:受累叫“吃苦”,被占便宜叫“吃亏”,犯罪入狱叫“吃罪”,感觉意外叫“吃惊”,学习文件叫“吃透精神”,下棋叫“吃你一炮”,不肯就范叫“不吃那一套”,打了胜仗叫“吃掉敌人一个团”,总结经验教训叫“吃一堑长一智”……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是国人骄傲的谈资。

美食如同恋人,需真心且用心烹制,才会有齿颊留香的舌尖美味,由此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创造了一句现代名言: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餐饮门店820万家,全国餐饮收入实现4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同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该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很具代表性。

通过《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简称《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由小见大,让我们看几项具体数据。

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

4个城市游客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103克,高于当地居民每人每餐88克的食物浪费量。

大型餐館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 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

对于餐饮浪费,地方行政部门也曾做过相关调研:上海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1100多吨、餐厨垃圾2000多吨,其中被浪费掉的食物至少占总量一半;哈尔滨每月至少扔掉1.2万多吨食物;山西省烹饪协会调查显示,仅太原市餐饮行业日均浪费饭菜就高达500多吨,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湖北省黄石市仅宴席剩菜率就达15%,一年可以倒掉2.1亿元饭菜……

“舌尖上的浪费”是当下的流行语,但“餐桌浪费”是一个老话题。不仅内地关注,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水稻科学家说,惩罚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指出中国每年扔掉的粮食能够养活2亿多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不仅国内关注,国外媒体也曾关注过我国的食物浪费问题,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都曾分别以《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和《中国式“剩宴”》为题,直言餐饮消费中的浪费问题。

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个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粮票停用还不到30年

曾经,我们生活在一个“票证时代”,最早实行凭票供应的就是粮食。

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商品供应匮乏,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国家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购买凭证。包括粮票在内的上百种票证所代表的“票证经济”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资慢慢丰富起来,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逐渐缩小。特别是随着粮食产量的显著增长,我国终于在1993年实现了粮油敞开供应,粮票制度被正式取消。在什么都能买到的今天,粮票成了“收藏品”。

但是,对于粮食缺失带来的饥饿、恐慌,我们是否也“收藏”了呢?那一个个刺目的浪费数字仿佛在提醒我们:其实,距粮票停用还不到30年……

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居安思危之举。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实际上也是强调危机意识、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未雨绸缪。

自今年2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不久前,联合国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需应对严重的饥饿风险,世界面临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今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有6.9亿人正处于饥饿状态。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实现谷物供应基本自给,但从中长期看,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今年9月,新华社报道,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中国取消粮票制度还不到30年,就已经有人为浪费行为辩护,称其“能够扩大消费”。其实,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消费是彻头彻尾的暴殄天物,浪费行为并不产生价值,也不具有可持续性。浪费是一种陋习,是一个健康社会不应有的现象,更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

2020年是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哪有资历贪图享受,哪有权利未富先奢。

浪费的不仅是食物

被我们浪费的粮食,仅仅是粮食这么简单吗?

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壓力。

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在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时表示,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20%的温室气体。用这样的环境代价生产出来的食物,如果在餐桌上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浪费掉,是多么令人痛惜!

2019年7月末,国际环保组织全球足迹网络(GFN)发表年度报告指出,人类在7月29日已将2019年地球所有天然资源配额消耗一空,包括水、土壤和洁净空气均被用尽,使2019年的“地球透支日”成为历年来最早到来的“透支日”。

自1986年起,GFN开始计算“地球透支日”,几乎每年都较前一年提早到来。1993年为10月21日,2003年为9月22日,2015年为8月13日,2018年为8月1日。GFN报告指出,按照现在的资源消耗率,需要1.7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每年使用资源的需求。然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的食物被损耗和浪费。把这“1/3”与地球资源做对应,它意味着什么呢?

它意味着高达13亿吨的粮食总量被浪费掉了,那相当于瑞士一年的GDP;

它意味着250万亿升生产食物的淡水被浪费掉了,那是可供地球人30年日常生活的饮用水量;

它意味着11113亿千瓦时的能量被浪费掉了,那是足以为10亿个家庭提供一年电力的电量;

它意味着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被占用了,那是足有260万个足球场大的森林面积。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自1998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历时20年,在全球范围内监测16704个动物种群,以此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018年的报告指出,全球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相较1970年平均下降了60%,且消亡速度正在加快,而我们的食物生产和消费模式是这一趋势的最主要成因。

不要以为生物多样性只是环保问题。要知道,动植物物种资源的丧失会造成农作物和畜产品的品种单一化,相应的制品和风味也就单一化了。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因此,WWF从2019年开始在全球发出了“拯救食物1/3”的倡导。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加入到“拯救食物1/3”的行动中,不要以为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如果说植树造林是对环境的友好表达,那么减少食物浪费就是举手之劳的环保举动:只要减少1千克牛肉的浪费,就能减少13.17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辆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两天的排放量;只要减少一个鸡蛋的浪费,就能节省下185升的水,这个数字相当于你在日常生活中3次淋浴的用水量。

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如果我们能够“拯救食物1/3”,那么出现在前文中的250万亿升的淡水、11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就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如果说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囿于厨房和餐桌。

反浪费是全球共识

“拯救食物1/3”行动也在告诉人们一个严酷的现实:食物浪费是全球通病。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多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欧盟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约为8800万吨,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

美国《世界日报》2019年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万吨农产品被丢弃。一个名为“重新思考食物浪费”的非政府组织报告称,美国餐馆业每年会产生1140万吨的食物垃圾。

法国政府公布的报告称,法国每年因浪费食物损失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78亿元)。德国统计资料显示,每个德国人一年扔掉的食品价值约235美元。2018年,英国家庭产生的食物浪费总量达450万吨,价值14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25亿元)。

日本人被公认为素质高、重视环保,但《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人每年丢弃的可食用食物高达634万吨,这个数字居“全球第一”。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节俭本身就是财产”,从这些欧洲民间谚语不难看出,戒奢入俭是每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因此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也是世界共识,各国都在为此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2014年10月,一家名为“垃圾桶厨房”的小店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开张,这是一家专门向顾客提供超市和餐厅抛弃的超过保质期食品的咖啡馆。第二年10月,又一家向顾客提供“该扔进垃圾桶的”食物的“垃圾咖啡馆”在英国利兹市开业。受英国法律不许出售过期食物规定的限制,“垃圾咖啡馆”提供的食物收费原则为“看着给”,因为主人的开店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食物浪费问题的重视。在他们的引领下,这样的“垃圾咖啡馆”已在韩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许多国家出现了。

为了减少浪费,英国一家食品科技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在线使用的交互式计算器,它可以告诉你因为食物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食物浪费被新加坡视为“国家问题”。饱受剩饭菜困扰的新加坡人开始通过网络群聊工具解决这一“国家问题”。“分享群”和“食物拯救新加坡”是当地有名的剩饭菜志愿者组织,他们通过聊天软件创建群组,每天都会有人将他们看到的剩饭信息发到群组里,离这些剩饭点近的人便可及时取走即将被扔掉的食物。同时,还有志愿者组织到批发市场搜集因卖相难看而被供应商丢弃的果蔬,然后将它们分发给需要的民众。一位群组创办人坦言自己在一年内可以收集这类果蔬近100吨。

減少食物垃圾是韩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一个重点。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环境主管部门规定,大型饭店、食堂和农贸集市等大量产生食物垃圾的场所必须对食物垃圾进行处理。韩国市民团体和新闻单位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像“大韩女子基督教青年联合会”就和《韩国经济新闻》报社共同开展了“减少食物垃圾”的活动。他们把各种餐馆列入“爱护环境模范餐馆”的考察评比名单,进行为期一年的考察评比。评上的餐馆可以得到媒体宣传、银行优先融资、自来水公司减少用水费用等诸多好处。

西班牙全国每年浪费食品高达130万吨,为此,西班牙政府成立了“防止食品浪费部”,该部门工作人员会深入工厂、农村以及大型超市巡视调研,出台解决问题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如由政府适当补助运费等。西班牙政府还表示,将出台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少浪费、不浪费的餐馆予以减免税收等奖励。

瑞士洛桑商学院2017年的调查显示,该国每年人均食物浪费高达800千克,瑞士政府对此数据高度重视,号召企业、学校和个人加强节约食物的意识和行动。瑞士环境署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经销商参与的“节约食物运动”,鼓励各企业在食品生产销售的各环节进行创新,如减少生产加工中的原材料浪费,通过小份量包装引导消费者一次将食物吃光。

在德国,无论是自助餐还是点餐,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即便是外国游客也不会法外开恩。从幼儿园起,德国的孩子们就会接受节俭就餐的教育,在家里浪费食物,也会被家长处罚劳动。

“别丢掉好东西”是丹麦一家食品公司,它与丹麦近3000家超市、餐厅、咖啡馆、面包房等达成合作协议,将当日没有卖完但在食用期限内的食物打成“什锦礼包”,以原价1/4甚至更低的价格通过线上商店出售。2017年,“别丢掉好东西”与丹麦超市连锁集团库普达成合作,至今在“别丢掉好东西”平台售出的即将过期的食物已达100万吨。

以法立行向浪费宣战

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曾采取过很多措施,企业与民间组织也曾启动过各种活动,如“光盘行动”“半份菜”等。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今在很多餐饮店,“光盘行动”的热度减退了,“半份菜”也消失殆尽,大吃大喝的“剩宴”又开始回潮。可见,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能够遏制浪费的有力保障。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从制度层面减少食物浪费,国外已有这方面的尝试。

法国是全球首个专门制定法律禁止食物浪费的国家。2016年2月通过的《食物浪费法案》规定,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食物银行。

意大利参议院2016年8月通过了一个鼓励节约的法案,该法案简化了超市和农场捐赠食物的程序,并鼓励餐厅提供打包服务。

已于2019年11月实施的日本《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案》,要求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等各个环节减少浪费。法案明确规定,政府有责任推进有关避免食物浪费的政策,要求内阁府设置“食物浪费削减推进会议”,推动“食物银行”活动等。

在我国,为遏制浪费而立法的呼声多年来一直未断。早在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就有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立法,明确规定节约粮食的鼓励制度和浪费粮食的重惩制度。

对于制止浪费、厉行节约,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民法典中也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地方政府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立法监管,广东省的珠海市于2013年率先对餐饮浪费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2020年1月,江苏出台了《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新闻媒体应当进行舆论监督。

但不难看出,上述法律和地方规定中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款基本是原则性要求,而且比较分散,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缺乏操作性。

其实,以刚性的具体措施来约束餐桌浪费,我国也曾有过成功举措。1993年,当时的民建中央副主席朱相远曾针对餐饮浪费问题提出过“宴会改革”方案。1993年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召开时,民建中央责成朱相远将其写成党派提案。后来,该提案被大会列为“一号提案”,在当时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直到今天,各种会议用餐只要达到一定人数就实行自助式以及国宴采取分餐制的做法,就是该提案中的两项议题。由此可见,从国家层面进行专门立法来约束浪费行为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禁奢崇俭,美政也。”2020年8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了立法工作专班,并于9月启动了专题调研。

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在教导后辈的《诫子书》中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让我们以先哲的警训来表达对这部国家之法的期待吧!

猜你喜欢

浪费食物
不浪费
时间很贵,不要浪费
舌尖,拒绝浪费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浪费等于扔钱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Food(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