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挂线疗法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应用红光联合红油膏换药的疗效分析

2020-12-30胡梅生刘成龚达祯

江西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红光肛瘘创面

胡梅生,刘成,龚达祯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医院,吉安 343000)

肛瘘是指肛门直肠周围皮肤、黏膜、间隙脓肿破溃后, 久不愈合形成的两端相通管道, 多发于25-65 岁的中青年男性,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性流脓、瘙痒、疼痛等。 目前国内学者均认为手术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对低位单纯性肛瘘一般采取肛瘘切开或切除术[1]。 由于肛瘘发病部位特殊,术后创面难以保持清洁及干燥,因此肛瘘手术切口多采用暴露处理,不进行缝合,这种情况下,造成肛瘘术后创面出现愈合缓慢、伤口疼痛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鉴于此, 寻找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肛周环境, 降低患者伤口周围皮肤瘙痒和疼痛是肛瘘术后的关键。 本次研究针对临床所选基于挂线疗法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术病例, 采取红光治疗联合红油膏换药辅助治疗, 并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指导临床,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 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均为本院2018 年10 月至 2020 年3 月收治,将总计40 例划为对照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 21-75岁,平均值为(52.84±5.71)岁,病程 1-16 年,平均值为(5.22±2.31)年。 将另 40 例划为观察组,男 28例,女 12 例;年龄 20-73 岁,平均值为(53.17±5.86)岁,病程 1-18 年,平均值为(5.36±2.45)年,男28 例,女12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 纳入实验的80 例患者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 版)[3]相关诊治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对本次实验全过程知情并自愿参与其中,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此实验。 排除标准: 合并有肛管占位性等其他肛门疾病者;合并有实质性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对本次实验涉及药物存在过敏者;依从性差者;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挂线疗法实施低位单纯性肛瘘术。 即探针经瘘道外孔予以探入,带有皮筋内头至肛门外拉出,与外孔皮筋相会,对皮筋紧缩部分拉紧结扎,8h 后对创面暴露。 次日开始均使用含有五倍子、地瓜藤、忍冬藤、黄柏、苦参、蛇床子等中药成分的痔疾洗液进行熏洗坐浴,时间在早上换药前及每次排便后, 将 125ml 药液中与温水1000ml 充分混合,每次坐浴时间约10min,每天2-3 次, 完成后使用无菌纱布将创口周围的水迹擦干。所有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红油膏或红油膏纱布换药处理。所有观察组患者在坐浴完毕后进行红光治疗,患者侧卧,使用光子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照射灯与患者保持约20cm 的距离,照射时间约15min,在照射过程中每隔5min 可使用盐水湿润伤口,保持创面处于湿润状态,温度不超过38℃,以免烫伤皮肤。红光治疗以7d 为1 个疗程,一共治疗4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红光治疗完成后进行红油膏或红油膏纱布换药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⑴对组间临床疗效展开对比;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组间术后第3 天、 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21 天的瘙痒和疼痛感进行评分,患者自觉无瘙痒和疼痛感分别计0 分; 偶尔感觉瘙痒及轻度疼痛分别计1 分; 间歇性瘙痒及中度疼痛分别计2 分;持续性高于及重度疼痛分别计3 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创面恢复越好。

1.5 疗效标准 本次实验疗效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标准评定。 痊愈:创面上皮全部覆盖,患者自觉无瘙痒和疼痛;显效:创面面积减少超过75%,患者自觉瘙痒和疼痛感有明显改善;有效:创面面积减少超过25%,患者自觉瘙痒和疼痛感有所好转;无效:未及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2.0测验,组间临床疗效评估所得结果即计数用n(%)表述,卡方值对所观测结果予以测验,组间瘙痒评分及疼痛评分主观感受评测所得结果即计量用均数±标准差()表述,t 值对所观测值测验,测验数据在P<0.05 时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估所得结果对比 经对临床疗效评估所得结果展开比较,观察组的评估值(97.5%)较对照组(80%)高(P<0.05)。 见表 1。

表1 临床疗效评估所得结果对比[n(%)]

2.2 患者瘙痒与疼痛主观感受评分情况比较 经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瘙痒及疼痛主观感受评分分析,观察组所呈现数据同比对照组均更低(P<0.05)。 见表 2。

3 讨论

经挂线疗法实施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由于肛门是污染部位, 并且刀口为开放性, 因此创面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引起组织坏死,肉芽生长填充缓慢或过度增生而影响上皮的形成, 使创面修复速度减慢[5]。疼痛和瘙痒等并发症引起患者内心紧张、 焦虑的心理导致人体代谢异常, 影响机体胶原纤维蛋白质的合成, 另一方面, 负面心理分泌出的儿茶酚胺,是创面的感觉神经末梢变得更加敏感,进一步影响创面愈合。

表2 患者瘙痒与疼痛主观感受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2 患者瘙痒与疼痛主观感受评分情况比较(,分)

项目 时间段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瘙痒主观感受评分t P疼痛主观感受评分术后第3 天术后第7 天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 天术后第7 天术后第14 天3.41±1.25 2.94±1.18 2.16±0.96 3.34±1.22 2.78±1.26 2.19±1.31 2.76±1.01 2.13±1.07 1.28±1.02 2.65±0.98 2.01±.09 1.30±0.96 2.558 3.216 3.973 0.789 2.923 3.466 0.013 0.002 0.000 0.007 0.004 0.001

红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是近年临床上采用的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内科、妇科等,且取得良好的疗效。 特定的红光经特殊设计的光学系统作用于人体, 具有操作方便、 光斑大、组织穿透强等优点。 红光照射具有消炎、消肿、镇痛、止痒、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6]。 大量的研究证明红光照射治疗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降低患者术后瘙痒、疼痛感有积极的作用。 周永新等[7]报道,红光照射结合速愈洗剂坐浴对肛瘘术后创面的影响效果明显,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中医称肛瘘为肛漏,认为肛漏病位属下焦,容易受风湿热邪侵袭,邪毒蕴结于创面,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创面愈合缓慢,出现瘙痒、疼痛等并发症[8]。 红油膏由凡士林 300g、九一丹 30g、东丹 4.5g 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新的功效,可促进组织生长修复。 其中九一丹具有清热、祛脓、生肌的作用;凡士林具有润燥滑肠、减轻疼痛、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东丹具有解毒祛腐、祛湿敛疮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细菌、寄生虫,将其杀灭。 诸药联用,共起祛毒清脓、镇痛止痒、去腐生新之效[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评估所得结果高于对照组, 患者瘙痒评分及疼痛评分主观感受评测所得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 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积极采取红光治疗联合红油膏换药, 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 降低患者术后伤口周围皮肤瘙痒和疼痛感,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红光肛瘘创面
发红光的蔬菜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尊严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