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I数据的合肥市办公空间格局研究

2020-12-30胡晓敏徐兆尚朱旭东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城区商圈合肥市

王 爱,胡晓敏,雷 欢,徐兆尚,朱旭东

(1.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2)

办公用地是承载生产性服务业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用地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布局城市办公用地对于支撑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重塑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2]。在此背景下,关于办公用地的研究不断涌现,早期国内外针对城市办公空间的分析,大多基于实地调研和统计年鉴的数据来探讨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发展,较少涉及办公用地空间分布的针对性研究。而随着互联网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成熟,众多学者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简单便捷性,针对城市的具体功能空间展开了大量研究。以大数据为切入点的相关研究,为揭示现实地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提供了支撑[3-7]。国外学者对城市办公用地的研究相对较早,侧重于办公空间的分布特征、区位选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探究办公空间的动态变化机制[8-9]。国内学者针对办公用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租、地价、开发面积和控制指标等方面:如任荣荣从土地利用和土地价格角度,分析办公用地与居住用地开发的空间结构[10];张晓平等运用计时空间分析和计量统计方法,研究办公用地价格与空间区位之间的关系[11];甄茂成、张景秋运用灰色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办公用地开发量,探究办公用地开发面积动态变化趋势[12];欧阳筱菁从空置率角度研究长沙市商务办公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13]。

纵观既有研究,基于兴趣点数据(Point of Interest,POI)探析办公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运用百度地图API爬取的POI数据,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来定量分析合肥市主城区的办公空间分布格局,并分别从宏微观不同空间尺度来分析合肥主城区办公用地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与城市具体空间要素的对应耦合,以期为引导合肥市用地空间的布局,促进土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区域概况

图1 合肥市主城区范围

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论文的研究范围是合肥市主城区,包括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新站区七个行政管理区(见图1)。1978~2019 年以来,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城镇化率年均增长情况也超过国内平均水平。人口的集聚增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合肥市的城市空间从“环城”到“滨湖”,从江淮小邑到科教基地,从国家科教基地到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的快速成长是中国城市经济学的典型案例。因此,针对合肥主城区办公用地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时空演进下的发展规律。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最邻近系数(Nearest Neighbor Coefficient)

最邻近系数分析是利用 Arc GIS 平台,计算随机分布模式中最邻近点对应的平均距离得到最邻近系数R,具体计算见公式(1)和公式(2)。

(1)

(2)

通过R值的大小可以判断研究数据的整体空间格局。其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r1为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A为研究区总面积;n为研究样点数。通过式(1)、式(2)计量方法可测算出合肥市主城区办公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特征。

2.1.2 核密度分析(Spatial Analyst)

核密度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计算空间要素在区域中的分布密度。通过对办公用地要素的统计可以实现研究区域办公空间布局的可视化。分析过程中通过收集到的样本点X1,X2…,Xn,借助核密度分析法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基于数据中固有的自然分组,并对分类间隔加以识别,对相似值进行最恰当的分组,使得各类之间的差异最大化,经过空间分析可获得核密度图[14],计算见式(3)。

(3)

其中,K为核函数;h为带宽,即搜索半径;x1~xn为估值点x到事件xi处的距离;n为办公样点总数。

2.2 研究数据的来源

2.2.1 办公用地POI数据

百度地图是目前国内应用广泛的网络地图之一,合肥市主城区写字楼 POI 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 API,获取2019年合肥市主城区办公用地POI数据3 348个。这些兴趣点数据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名称、类别、经纬度、地址四个方面的信息,再经过数据的清洗、整合以及经纬度的纠偏,通过Arc GIS平台将csv格式文件转换为 shapefile 格式文件后,进行数据可视化的处理。

2.2.2 路网水系数据

交通道路和河流水系等带有地理信息的数据来源于迈高图平台,这是一种基于OSM地理坐标专业提供互联网地图数据资源下载及整合服务的GIS行业工具软件。在GIS环境中可以将路网、水系等空间要素与办公点POI数据点状要素进行整合和可视化处理,探讨办公点的分布与交通路网、水系湖泊之间的关联性。

2.2.3 商业圈数据

商圈数据来源于《合肥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了合肥主城区内的主要商圈包括老城区核心商圈、三里庵商圈、元一商圈、马鞍山路商圈、南七里商圈、政务新区商圈、明珠广场商圈、大学城商圈、滨湖商圈,并提出大力打造合肥市老城区和滨湖新区商业双核布局的结构。基于这些商贸流通业的数据,研究办公点空间分布与商圈的联系。

3 宏观尺度——合肥主城区办公空间分布特征

3.1 办公空间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向心性,并表现出由内向外的递减趋势

基于GIS软件平台,对研究数据定量分析,得到办公样点数据的最邻近指数R=0.19,R<1,表明办公空间呈现凝核集聚分布的态势,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合肥市主城区办公用地的分布呈现出很强的向心性。办公空间分布于以城市二环以内为主的建成空间,集聚于环城公园包围的老城区、滨湖新区、政务新区和高新区等行政管理区范围内。在办公空间分布密度上,主要集聚在城市中心区域,其密度系数达到了[74.02,172.49]。办公空间的集聚区域既涵盖了城市的历史发源地,也包括新兴拓展的城市新区,而合肥二环以外的城市办公空间呈现出稀疏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递减,最小的密度系数仅为[0.68,1.26]。总体上,办公空间从城市中心向外围空间逐步过渡的过程中呈现出由内而外的递减趋势,形成了“中心-边缘”,“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这也说明办公空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聚集经济在办公用地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2 合肥市主城区办公用地核密度图

图3 合肥主城区规划空间结构图

3.2 办公空间多集聚于城市发展较成熟,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

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如图3所示),进一步分析办公空间的核密度分布图,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办公用地的空间主要集中在:①环城河包围的老城区;②滨湖新区中的办公空间也呈现出新核心的分布态势,尤以包河大道沿线、滨湖会展中心附近分布最为密集;③合肥政务新区,尤以天鹅湖北部合肥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附近和南部绿轴公园附近办公用地最为密集;④高新区,大蜀山森林公园附近的高新产业园区密度也较高;⑤瑶海区,香格里拉国际中心附近以及东部文创中心;⑥经开区,繁华大道路段沿线以及中环购物中心附近。这些区域都是合肥市现状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已经形成了集教育、医疗、商服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公共配套设施,人居环境较为优越,居民生活便捷,是合肥城市发展中较为成熟的建成空间。其中老城区作为合肥市的发源地,是文化、商业、金融、办公等多种功能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对办公空间的分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政务新区和滨湖新区作为除老城之外的新兴核心区,经过近20 a的规划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并具备承担政治、商业、办公、金融、游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核心区,办公空间分布的设施需求也逐步完善。高新区位于合肥市主城区西部区域,是合肥市重点打造的科创功能区,无论是在交通等公共配套完善方面,还是在主导产业集聚方面都具有城市发展的先行性,无疑会吸引大量的办公空间集聚于此。随着瑶海区片区核心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东部文创中心的规划建设,也会形成办公空间的进一步集聚。

4 微观尺度——与城市具体功能组团耦合关系

4.1 与城市商业空间的耦合关系

通过将城市办公空间与城市功能组团进行耦合分析,可以进一步把握微观尺度上办公空间的分布格局。商业圈是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办公用地往往依托于城市的商业圈形成办公活动聚集区。研究梳理合肥市商圈的空间分布[15],将其与办公空间进行空间耦合分析可以发现,城市主要的商业圈附近汇聚了大量办公点,呈现出关联度较高的耦合态势(如图4所示)。其中,与办公用地耦合关系最明显的有老城区商圈、滨湖商圈、政务新区商圈、三里庵商圈和元一商圈。老城区核心商业圈和滨湖新区商业圈作为合肥市着力打造的商业双核,办公用地的集聚分布在这两片区内表现为空间格局契合性。政务新区商圈位于天鹅湖中心,三里庵商圈、元一商圈位于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东西向轴线沿线附近,与办公空间的分布也呈现出空间上的对应耦合关系。除此之外,图4中也显示出办公空间与商圈分布没有完全吻合的区域,如大学城商圈、南七里商圈、马鞍山商圈。主要原因可能是具体片区作为城市的功能区,规划的主导功能就是居住加商业,而商圈的主要职能就是满足居住配套、居民生活的基本诉求,对办公空间的吸引力不足。

图4 合肥主城区商业圈分布图

图5 合肥市主城区交通网络图

4.2 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耦合关系

通过将城市道路结构与办公空间分布进一步耦合分析(如图5所示),可以发现:

(1)办公用地分布受城市干道的引导明显。在老城区范围内办公空间分布在徽州大道路段东侧、长江中路路段以及金寨路沿线区段等。在滨湖新区范围内也呈现出沿包河大道、锦绣大道、紫云路等主要干道分布较为密集的格局。在政务新区办公空间集聚分布在潜山路沿线、怀宁路沿线。高新区内分布在长江西路路段、科学大道路段;瑶海区内集中分布在东风大道沿线。此外,一环线和二环路沿线也是办公用地聚集之地。

(2)办公空间分布与城市轨道、主要交通站点之间相互关联性较为明显。办公空间沿地铁线分布较密集,并且集中于主要站点,这些站点附近以居住、商业、教育等性质用地居多,如地铁1号线的合肥站、大东门站、朱岗站、葛大店站、紫庐站;地铁2号线的四牌楼站、三孝口站、三里庵站、科学大道站;地铁3号线的市政务中心站、繁华大道站等。

(3)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对办公用地分布有一定影响。合肥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合肥站和合肥南站,其中办公空间在合肥站附近高度集聚,但是在合肥南站附近还未形成规模,可能受南站尚处于建设完善之中的影响。总体上,办公空间对于交通可达性的基本诉求,使得办公空间的分布有着较强的集聚倾向。合肥的办公空间与城市道路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关系呈现正相关的态势,而根据《合肥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未来将规划形成15条主城区轨道、7条中运量公交系统,全面构建城市交通廊道,由此可以推断出未来合肥市办公用地分布与市区综合交通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将更加紧密。

图6 合肥市主城区水系湖泊分布图

4.3 与城市水系湖泊的耦合关系

城市的产生与自然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合肥襟江带淮,自古以来,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兴起与衰落,与其城市水系的变迁紧密相连[16]。《合肥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提及要构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形成“三环四脉四楔多园”空间格局,其中四脉指的是贯穿城市的四条水系,包括南淝河及其支流,十五里河及其支流、派河及其支流、二十埠河及其支流。通过将城市水系湖泊与办公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可以发现合肥市主城区范围内,在南淝河老城中心沿线、十五里河天鹅湖中心以及中央活动区沿线、二十埠河瑶海区沿线、塘西河文化游憩中心沿线,办公空间分布密集(如图6所示)。说明办公空间不是单独发展的,城市重要水系对沿线的景观组织,提高区域活力有重要意义,从而也能吸引办公空间的聚集。同时,在主要河流沿线形成的大型湖泊构成的生态公园附近也是办公空间集聚之处。十五里河沿线有天鹅湖、王咀湖、柏堰湖、翡翠湖、南艳湖、方兴湖等,南淝河老城区路段沿岸形成了由杏花公园、瑶海公园、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等串连而成的绿带,二十埠河沿线形成了生态公园、瑶海公园,塘西河沿线形成了塘西河公园。这说明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湖泊作为能够聚集人的重要空间,对办公空间有一定的吸引力。总体而言,城市重要水系流经的重要区域如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沿线的重要节点如大型湖泊、公园等,对组织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有重要的意义。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与综合水系利用,不仅能给附近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也能吸引大量的办公空间集聚于此,给区域注入了活力,促进商业活动的聚集,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发展。

5 结论与讨论

在GIS环境下,进行合肥主城区办公用地的POI数据可视化分析,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法、最邻近系数等,充分结合既有相关研究,并分别从整体空间尺度和微观空间尺度探究办公空间的整体空间格局特征以及办公空间与具体功能要素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合肥市主城区办公用地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2)办公空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办公空间密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自内向外递减的趋势;(3) 办公空间多集中分布在城市发展较成熟,配套设施完善的核心区域;(4)办公空间不是单独发展的,而是与其他功能要素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论文仅基于百度地图API爬取的POI数据,探讨不同维度下的城市办公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办公空间与具体功能空间的关系。办公空间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把握全域城市办公空间的分布格局和局部微观特征,有助于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完善土地利用开发的政策,促进土地的高效混合开发利用,重塑城市结构。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精度,探索城市办公空间分布的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以及讨论办公用地与区域社会发展的联系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主城区商圈合肥市
醒狮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送你一盆小多肉
杭州主城区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2014年抽测数据研究为例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重庆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延长5年
促进哈尔滨市商圈发展的建议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