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药学服务模式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依从性的临床价值

2020-12-30孙佳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药剂师药房医师

孙佳丹

(沈阳积水潭医院药学部,辽宁 沈阳 110020)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但药物的滥用目前较盛行,许多患者在网络上自行查阅相关知识进行自行服药,导致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增加了社会医疗保险费用[1-2]。目前,中国的非理性用药人数高达12.00%~32.00%,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约有250万人可能有不良药物反应[3]。保证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不仅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具有重要影响[4-5]。由于中国的药房服务起步较晚,相关概念和服务模式仍处于较传统的阶段[6]。新药房服务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对患者的耐心和详细的用药指导以及有关药物的教育,并强调了同时遵守医师指示的重要性。新的药房服务模式中药剂师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科学合理的药房指导和服务[7]。因此,本研究探讨药学服务模式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依从性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自行取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60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A组患者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为(59.21±3.23)岁,男30例,女30例;其中大学以上学历40例,大学以下学历20例;发病时间2017年起始,病程≤2年,治疗方案为口服药物治疗。B组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60.32±2.16)岁,男32例,女28例;其中大学以上学历41例,大学以下学历19例;发病时间2017年起始,病程≤2年,治疗方案为口服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病程、治疗方案等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服药方式。即医师在诊断出病情后开出处方,患者去药房将药方交给药剂师后发药自行服用,在服药期间不提供服药服务。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包括:①完善人员及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分配药房药剂师并开展工作;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药品核查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购买药品,建立健全药品财务管理制度。②更新服务模型以满足患者需求:在服药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医师的处方。一旦发现不合理用药,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并确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临床诊断以减少错误用药事件。在咨询会议中,设立了药房咨询服务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指导,发布合理的药物使用手册,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用法、疗效、不良反应等内容。③服务模式:专门成立门诊咨询药剂师,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医务人员积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注意患者对药物禁忌的关注程度、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和用药量以及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向患者解释相应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对症治疗方法的影响。服药后,应用我院公众号登记患者的个人信息,提供药房咨询热线,并在服药期间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或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以便患者认真填写注册表。注册表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及应用药物等个人信息。④思维转变:应向门诊提供最新的药房合理用药监控技术服务,并应积极处理用药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药房服务人员应参与医疗过程,融入医疗环境,并与医师和护士学习,密切合作并取得进步。此外,在整个药房服务期间,应仔细观察并记录药物的功效,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应及时向医师报告异常情况以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⑤门诊药房应严格审查和分析医师的处方,并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滥用抗菌药物或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在进行处方准备时,应注意临床诊断,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解释有关药物知识,并增强药物依从性。尝试消除与患者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同时如果出现药物损害和用药错误等事件,应及时与药剂师沟通方式,积极治疗患者。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 包括:①药品调配差错事件率:接近失误率(错误尚未涉及患者,得到及时纠正)与药品差错率(错误已至患者环节,导致用药不当事实)之和。②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出现药品说明书上所提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 比较两组服务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比较。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护理主动性、不良反应等方面编制而成。每个项目为1~5分。80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问卷的信、效度分别为0.87和0.81。

1.3.3 对比两组依从性 干预后应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评定,包括:服药态度、药物治疗依从性行为0~4分;不良反应负面影响0~2分3个维度,总分32分,得分越高证明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完成分析。用药安全性、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用药依从性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安全性比较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品调配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暂停用药或者减少用药剂量后,48 h内自行消失。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见表2。

2.3 用药依从性比较 B组服药态度、用药依从性行为、不良反应负面影响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A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分,)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分,)

3 讨 论

3.1 药房服务模式难点 药房服务是指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及其家人、医师和护士提供专业药理应用服务[8-9]。另外,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也是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许多患者在网络上自行查阅相关知识进行自行服药,导致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增加。即使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熟练的临床处理技能,患者及其家人仍然可能会持怀疑态度,因此他们无法按照医务人员的指示执行用药命令[10]。医务人员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增进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为了提高药物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药物服务模式。保证患者药物的使用安全性,不仅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还对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3.2 新型药房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药剂师的工作重点已从单纯的向患者分发药物转变为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新药房服务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对患者的耐心和详细的用药指导以及有关药物的教育,并强调了同时遵守医师指示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药师的跟进,患者还可以在家中学习用药,有效提高患者的积极性;结合使用热线电话,患者可以在用药期间遇到问题及时获得解决方案,并且还可以监督患者用药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11-12]。蔡晔芬和李佳[13]研究指出,药物服务模型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正确性和依从性,显著优化治疗效益,新的药房服务模式中药剂师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科学合理的药房指导和服务,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方法。应向门诊提供最新的药房合理用药监控技术服务,并应积极处理用药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药房服务人员应参与医疗过程,融入医疗环境,并与医师和护士学习,密切合作并取得进步。

3.3 新型药房服务模式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本研究中应用了新型药房服务模式,药剂师面对面的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专门成立门诊咨询药剂师,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积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注意患者对药物禁忌的关注程度、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和用药量以及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向患者解释相应的紧急和对症治疗方法的影响。本研究的服务模式提供最新的药房技术服务,并应积极处理用药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药房服务人员应参与医疗过程,融入医疗环境,并与医师和护士学习,密切合作并取得进步。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新型药物服务模式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应用常规服务模式的A组,表明药剂师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了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和禁忌证,以及及时监测用药情况,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B组用药依从性高于A组,这是由于本研究在对患者服用药物的详细说明和用法的基础上,面对患者的宣传教育,积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提高患者对药物禁忌的热情态度,说明新的药物服务模式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B组患者对药物服务的满意度高于A组。表明药剂师将继续学习药学知识,提高其专业素质,并向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这有助于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许多研究表明,药物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且可以避免医患矛盾,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4]。

综上所述,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并提高合理用药依从性,应积极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药剂师药房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中国医师节》
药剂师星星狐
何时结婚都不晚
何时结婚都不晚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