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

王 鑫

(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肿瘤的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说的大肠息肉并不能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多为非肿瘤性息肉[1-2]。大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在发现息肉后即行手术切除,目前切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切除术,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等确定需采用手术切除方法[3]。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是当前治疗大肠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若在术后处理不当,则会造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常见的为术后出血[4]。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出血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大肠息肉患者均于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内镜下切除术,时间为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3,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男51例,女35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9.32±2.13)岁。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基础疾病明确,可收集到患者诊断、手术及病史资料;②患者在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③本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②意识障碍性疾病者;③免疫系统疾病者;④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⑤血液系统疾病者;⑥患者为治愈病例,可能产生回忆偏倚;④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在术前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放松心情;在术后对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术后的饮食、运动等。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与患者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操作方式及成功案例等,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使其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术前协助患者更换病号服,嘱患者饮食最好为流食,在术前6 h进行肠道准备,给与药物以及温水,直至患者排出清水样便;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内镜检查操作幅度较大,故需为患者留置静脉针,便于术中用药,同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症表现进行对症支持治疗。②术中护理:在术中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告知患者在术中医师会进行相关检查,嘱患者遵医嘱执行并配合检查和手术,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立即进行对症支持治疗。③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全身麻醉患者24 h监测,局部麻醉患者2 h监测1次,持续监测24 h,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的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大肠息肉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穿孔等,在术后需加强患者出血的护理和预防,保持患者术后静脉通畅,必要时给予患者止血、消炎药物;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注意查看患者的大便颜色;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压痛等情况,如有需要需及时进行处理,询问患者术后是否腹胀、便秘、排气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实施灌肠处理等;其他并发症也需要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④饮食护理:术后遵医嘱为患者实施饮食护理,随着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不断更换饮食方案,为患者讲解规律的饮食对自身病情恢复和治疗的作用,让患者根据医嘱进行饮食。⑤康复护理:在术后24 h嘱患者卧床休息;术后2~3 d嘱患者禁止用力咳嗽、提重物等,保持大便通畅等;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嘱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复诊。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出血的标准:轻度出血,黑便或者是暗红色血便,每日1~2次,且出血量逐渐减少,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重度出血,暗红色血便或者鲜红色血便,出血量大,心率超过110分/次,血压水平低于90/60 mm Hg;中度出血,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5-6]。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出血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血1例,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7例、16.28%,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31例,满意11例,满意度97.67,对照组为14例、17例、72.09%,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大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7-8]。大肠息肉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腹泻、肠梗阻等,若未及时治疗,则会引发增生性肿瘤等严重后果[9-10]。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但在术后患者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且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需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11-12]。针对性护理干预从术前、术中、术后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术前护理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生命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从而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术中舒适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相关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术后饮食与康复护理则更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机体的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治疗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整体护理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大肠息肉内镜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