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发生率满意度

孙 丽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妇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因素多与早婚、性生活紊乱、早年分娩、多产、密产、经济状况、种族、地理环境等有关。随着有关部门对妇女保健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科学普及宣传,人民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近年来,通过采取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对子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护理工作在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有利于子宫颈癌患者的康复,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妇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62例,患者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31±7.65)岁,根据病理结果显示鳞癌47例,腺癌11例,鳞腺癌4例。依据病理分型分期结果[2-3],10例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A术式),32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B术式),20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并盆腹腔淋巴结清扫(C术式)。其中33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2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为避免手术差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所有患者的治疗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做好术前的皮肤、肠道准备[4];进行抗菌药物试敏;保证术前足够的禁食禁饮时间;术后进行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常规低流量吸氧2~4 h,做好引流管和导尿管的护理,对每日出入量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1.2.2 观察组 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详细收集患者的资料,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并邀请多学科医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科专业人员参与护理方案的制订。充分考虑患者群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循证指南,经过充分的讨论与斟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 资料收集 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现病史与既往病史,并了解其心理诉求、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等情况。通过有效沟通,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其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1.2.2.2 保温护理 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保温护理是不可忽视的护理细节[5]。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左右,当体温低于36 ℃被称为低体温,低体温的发生率在手术患者中为50%~70%,一旦患者发生低体温会对其康复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低温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引流量增多,药物代谢缓慢,易感染,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增高等。通过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4~25 ℃,相对湿度在50%,为患者覆盖保温气毯,减少消毒过程中的空气流动,对冲洗及输液进行加温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热量的丢失,达到保温的目的。

1.2.2.3 舒适化护理 减少疼痛,实现舒适化护理。术后疼痛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仅影响患者休息,甚至会造成一些严重后果。适当地使用镇痛药物可解决这一问题,药物及镇痛方式的选择需要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疾病情况、疼痛评分为前提。对疼痛评分时可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或数字刻度评分法。使用镇痛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呼吸抑制或舌后坠现象,一旦出现应立即给予解决。

1.2.2.4 术后护理 由于子宫颈癌手术涉及盆腹腔范围较大,创面多,应加强对其生命体征和出入量的监测。保持尿管、腹腔引流管、阴道引流管的通畅,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5~7 d可以拔出尿管,在拔管前应每2 h夹闭尿管1次,促进膀胱肌肉功能恢复[6],拔管后注意患者是否能及时排尿,如果出现排尿障碍,应及时再次导尿[7]。

1.2.2.5 饮食护理 调整膳食结构,维持营养摄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摄入习惯,给予相关培训,提高患者对营养摄入的认知水平。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兼顾个人口味,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营养充足,促进顺利康复。

1.2.2.6 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出院计划的制订,能够定期进行复诊和接受进一步治疗[8]。培训患者自我评估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生活方式指导,积极开展术后康复,在进行身体运动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分越低说明抑郁、焦虑程度越轻[9]。对患者术后感染、出血、恶心呕吐、输尿管损伤、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发放护理调查问卷,对健康宣教、环境舒适度、治疗过程、心理护理、总体服务共5个方面进行评价,问卷共包括10个打分项目,每个项目10分,共计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00%。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性,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下降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情况的比较

3 讨 论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疾病,良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护理质量,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我们一直在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所采用的护理方案,经过护理小组的深入探讨,针对患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基础着手,注重细节管理。通过有效沟通,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状态,使其在术前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提高手术的配合度[10]。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术后更加平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总体护理水平的提高使患者的恢复周期更短,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了费用支出和医疗资源。患者也对护理具有更高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下降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子宫颈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效性得到了临床验证,不仅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还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发生率满意度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得了子宫颈癌怎么办?
HPV疫苗和筛查:人类癌症防治的典范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